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他的死,给大明画上了句号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九月初七,杭州城弼教坊的刑场,清军戒备森严,百姓缟素呜咽。五人身着大明服饰,下轿步入刑场。一人在另外四人的簇拥下,凌然站立于刑场中间,只见他放眼望去,西湖吴山,风景如画却变了颜色,他叹息一声后高声诵出:“我今适五九,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随后引颈就戮,跟随他的四人也一同遇难。


他,正是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的民族英雄张煌言。

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他的死,给大明画上了句号

顺治十六年,张煌言与郑成功大举反攻,张煌言攻安徽、郑成功攻南京。张煌言能文能武,所到之处不仅行军秋毫无犯,而且治理井井有条,因此深得民心,远近响应。就在张煌言攻下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捷报频传时,传来了郑成功在南京战败的消息。张煌言孤柱难撑,只好收缩兵力,准备与郑成功会师坚守瓜洲、镇江。并写信劝说郑成功:“长江上游各州县,已全部反正,在坚守待援。今天我们反清复明,所依靠的就是百姓不忘大明的人心。如果我们抛弃百姓径直离去,那反正的百万生灵该怎么办呢”?然而郑成功不听,张煌言还没有到,郑成功就撤掉瓜洲、镇江守军,回师進入大海。张煌言归路从而被清军截断,军队于是溃散了。张煌言率领残余部队向西与九江义军会合,中途遭遇清军战败。在清军不断追击下,最后张煌言只身突出重围,化装夜行,在百姓帮助下走小路返回沿海基地,郑成功分兵给他重建部队。

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他的死,给大明画上了句号

之后郑成功决心放弃大陆,退保台湾,张煌言因此在军事上屡受牵制,开始悒悒不乐。清军進攻云南时,张煌言派人到台湾催促郑成功出兵牵制清军,郑成功称台湾刚刚平定无法出兵。张煌言又派人到郧阳山中游说占山为王的十三家兵,劝他们袭扰湖广,牵制進攻云南的清军。十三家兵本是李自成的部将,如今兵势衰弱,也不敢下山。康熙元年,桂王被吴三桂杀害,李定国、郑成功逝世,抗清斗争進入尾声。康熙二年,鲁王病逝,张煌言恸哭说:“孤臣之所以在海上苦苦漂泊,与部下相依不去,是因为我主尚存。如今复国还有什么希望呢”?

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他的死,给大明画上了句号

张煌言心知复明已经回天无力,仍然不肯依附清朝,再次拒绝劝降后,既不愿投靠台湾郑氏,也不愿隐姓埋名,甘愿“以死立信”,做好了必死的准备。他遣散军队,带领十数人居于舟山悬岙,每日“寒芦瑟瑟秋张乐,宿火荧荧夜读书”,静观其变。谁知竟被叛徒带路,被清军所抓,随后慷慨就义!

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他的死,给大明画上了句号

朝代更迭本是历史的规律,饱学的张煌言怎么会不明白?他明知大明已经大厦倾危无可挽回却还“姑留螳臂强挡轮”,义无反顾地选择对抗,那是怎样的一种决绝,何等的悲壮!那是他看到满清的残暴、百姓的涂炭,而至死不愿屈节降清的一身正气!在如今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洪流下,我们怀念而不能忘记的是张煌言不畏强势的风骨和浩然正气,这正是华夏文明几千年的珍宝,中国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