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阿里巴巴近日發佈了2019年Q1財報,收入809.20億元,同比增長61%。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持續飆車的業務構成了財報中的顯性數字。但搭建起阿里巴巴經濟體的,除了顯性的模塊之外,以西溪園區為半徑的數公里內,曾經那些老阿里校友組成的獨有創業圈,正成為另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一顆螺絲釘出走,在創投圈風生水起,外界給予了他們一個統一的名字:阿里系。

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同程旅遊創始人吳志祥,唱吧CEO陳華,挖財網創始人李治國,蘑菇街創始人陳琪……阿里出來的創業者散落在全國各地,他們中的不少都佔據著中國互聯網界風雲榜的高位。

拜阿里所賜,這群人價值觀相同、行事作風相似。

阿里巴巴前員工,現蟻國科技創始人羅文軍接受採訪時表示:

•第一,阿里的臺子足夠大,業務豐富,你有機會看到各種東西,做各種嘗試;

•第二足夠放權,所有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但要對結果負責;

•第三競爭足夠慘烈,三四個月做不出來,就會廢掉。“能在這個環境殺出來的人,基本都有幾個特質,判斷準、執行強、速度快。”

那麼,這幫帶著阿里烙印上路,行事做派也頗為相像的阿里人獨自創業後,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1

8月24日, 我們從初橙資本發佈的2018阿里校友創業黃浦榜上看到,去年半年度上榜企業1200多家,截止到2018年8月,其中已經上市企業15家,112家企業拿到新一輪融資,48%的企業是拿到了泛A輪融資,A輪及泛B輪超過85%。這個比例與整體的創投市場環境有很大的區別。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江瀾解讀黃埔榜單時說,正常的投融資是按照早期到上市,是一個正金字塔結構,天使和種子佔絕大多數比例,一般情況時天使到A輪佔十分之一,A輪到B輪佔三分之一。

然而,在眾多的阿里系創業項目中,天使和種子輪融資情況反而是最少。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從創業的行業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兩個趨勢。

第一是,阿里系企業服務創業熱情的崛起。到2018年,企業服務類目的創業比例超過總體的四分之一。

橫向比較中美兩國企業在消費互聯網和企業服務上獨角獸的數量,可以看到從2011—2013年中國幾乎沒有企業服務獨角獸,2014年—2017年期間,幾乎每年翻倍增長,企業服務的市場明顯變好。

這也反映了,隨著中小企業對於企業工具有更多的意識,以及慢慢有付費的意願來採購,中國的企業服務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

第二個變化趨勢是阿里系的強項「電商」,去年阿里系電商創業公司佔8.3%,今年翻倍到16.9%。

隨著社群電商的發展,阿里系創業者在社區的生鮮、社區拼團生鮮或者社區拼團日常電商的方向都出現了很不錯的公司。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2

阿里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同一種味道。

互聯網沉浮多年,阿里巴巴如今已經成為一個涉及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生活方方面面一個龐大的經濟體,而再次回顧阿里的發展歷程,一直都離不開幾個詞:使命、願景、價值觀。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之一、合夥人蔣芳(花名:姐姐)分享了她在阿里工作了十九年,從一個客服成長到今天合夥人的心路歷層。如今姐姐負責阿里巴巴的人力資源工作,p10以上的高管和合夥人的面試,她講到目標驅動的盲區,外企、國企的各司其職已經不能滿足如今的不確定性和視人為人。

以下為蔣芳分享內容

(經電商在線整理)

我想聊一聊這幾年我在阿里的崗位上的(感悟),因為轉做HR,目睹了很多優秀的個體在阿里的場上沉浮,我挺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總結。

我在阿里的團隊中,經常被要求做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公司)讓我幫助面試阿里巴巴「組織部及以上的候選人」,包括資深總監、P10以上。

能被推薦到一次又一次的面試,進入到這個層次的都是在原有的團隊和工作中非常出類拔萃的人物。每一次面試結束,我都有一個固定的環節,我問他們:“有什麼問題問我?”

在候選人問我的問題中,排名第一的是:“姐姐,你覺得在阿里巴巴活下來或者發展的好的這些人,身上到底有什麼特點?”

他們很想從這樣的總結中,找到自己應該或不應該加入的理由,也找到自己如果加入以後要怎樣面對新環境帶來挑戰的場景。

我現在給大家的分享就是和每一位候選人的真實分享,我特意和他們說,你進入阿里以後,在做重要的事情或者要把某件事情做好之前,恐怕都有三個觀念一定要問問自己,這三個觀念你理解的是什麼水準,就能在阿里這個環境互換什麼樣的水準。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第一,目標驅動。你是否是篤定目標驅動者,並且在過去職場經驗中,一直在靠強目標驅動獲得自己的勝利?

我們很多人就是卡在用目標和數字驅動自己、驅動團隊。

然而在阿里,目標驅動並不是最高水準的能力。因為在阿里對應同樣一個驅動項中,正確答案在現實階段叫做“使命願景”。我在帶領團隊拿結果的工作中,總要把使命願景這樣的東西拿出來反覆講,大家可能感覺這不是我的風格,這是馬總的風格。

但是我個人感覺,我在阿里這19年來,最早聽到使命願景是關明生來到這個團隊後,和馬總花兩個多小時和我們逐條講,阿里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的價值觀叫做客戶第一。

當時我在客服團隊做一個小主管,我坐在底下的心情是非常不耐煩的,哪怕我們是客服同學,已經算在工作中磨鍊的很耐心、態度極好,坐在這樣一個談使命願景價值觀的培訓場中,我的真實心情還是很不耐煩。

我內心的理解是我們公司都快垮了、死了,還給我們畫餅充飢,難道不是(應該)講盈利模式、業務擴展的可能性,給大家多一點信心嗎?

我那個時候,26歲。

但是和阿里經歷了19年,從基層的小主管走到今天這樣一個位置上,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做的第一個事情,就是告訴我的團隊,必須要有使命、願景、價值觀,否則不值得我付出全部的努力,也不值得我招來的人才付出全部的努力。

這個巨大的轉變是生活教會我的,也是阿里教會我的。我逐漸從數字最重要、結果最重要,進步到終於認為恐怕意義比這些東西更加重要,如果你有足夠的力量追逐它。

這是我第一個要問候選人的:你是哪一個階段的審美?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第二,在絕大多數的團隊,特別越是跨國公司或者國企就越訓練你一個本事,叫做「各司其職的本事」,他們強烈的訓練你認識到:你到底是誰,你在體系中到底扮演怎樣的位置,不要多說、多做,你扮演好你的價值就足夠了。

但是,我想說各司其職的這樣時代恐怕真的存在於大工業生產最旺盛、沃爾瑪最發達的那二三十年。

今天這個時代,連這些偉大的公司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因為這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徵叫做「不確定」。

過去30年中一切的資本、資源、結構、效率、成本都可以被穩定的分析,系統化的優化,人們有充分的時間去不斷調優。但是今天這個時代,每一天、每一個月都在發生動盪變化,新的技術、新的理念、新的組合,這些讓守在原地的人永遠都有不安感。

在我看來各司其職的年代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都已經結束了。

迎接我們的反而是一個生態理念的生存方式,不管是在阿里這樣已經有6萬人的公司,還是在一個只有七八個人的小團隊,只要當你身處其中的時候,恐怕就不得不視投資者、客戶、員工為生態夥伴,包括你的上級都是你的合作伙伴。

我經常在內部聽到團隊之間,或者和我講述他們感覺很難受的場景,說我在外面很不容易拿了單,好不容易爭取了合作的機會,結果回過頭來同事一點不給支持,他們總想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令我和客戶最終落空,他們為此生的氣遠比客戶解決它20次還大,還覺得不可原諒。

但是事實上,如果你承認阿里是一個生態的話,對不起,這個體系中任何人拒絕你、沒有滿足你、讓你失望了這就是生活常態,你要謀取雙方共同利益,為他著想的思維重新切入、永不放棄。

第二個我和候選人提出的問題是:你到底最適合哪一個?

各司其職是不是你最喜歡的狀態,是不是很恨周圍的人不能立刻馬上扮演好他們的角色,碰到這樣的場景靠生氣來解決,還是靠投訴來解決,還是靠合作來解決?

阿里系創業榜:85%在A輪及泛B輪

第三,所有的人,包括今天阿里的團隊,HR叫做人力資源。雖然很早有人提出來人力不僅僅是資源,不能把人當做資源看,但是事實上我們是活在人力資源這樣一個大的思路中。

但是我想和大家說,接下來所有的企業,我們都得承認一點,就是我們得把“人際資源”這四個字改成「視人為人」。

因為過去所有企業是極度訓練我們怎樣把人作為資本最優化,271的方式、加薪的思考、期權、股票很多設計背後,本質上都是人力即資源,如何優化和最大化的思想概念中。

但是我想說,如果好好想一想這10年來出現的這些成長非常快,而且足夠持久的公司中,恐怕大家都不太會記得住他們的人力成本是多少,反而容易記住的是他們創造的市場影響力,他們的宏偉的目標,充滿氣勢的創新,人不是靠錢完全驅動的。

其實人這種生物恐怕是世界上變化性最強、豐富度最高、最為複雜的動物,我們不僅得承認人性的豐富性,恐怕還要學習理解它、學習順應它。

所以就是學習人性、尊重人性、順應人性,想辦法讓人性善的一面儘量的被放大、儘量被傳播,儘量感染更多的人,想辦法讓人性的惡被限制在一個小範圍中,不讓它作祟於世上,讓你不但有光和熱,還有長遠的發展時間。

我一般就問這三個問題,我和候選人講,無論你說出的答案是你的真心想法,還是通過提供一個自己不是這麼想,但恐怕是正確答案的表達來贏得我的好感,都不重要。

因為重要的是你會進入到一個生態型的公司,要在這麼複雜的體系中發揮你自己,最重要的就是你相信什麼。

我非常鼓勵大家,如果有空到網上搜一下《失控》這本書的作者,最近在多個場合上描述未來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趨勢,未來的人類世界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充滿了重組、機遇,讓人不安,但是唯一不會有變化的就是“變化”二字。

在阿里的發展歷程中,我逐漸在自己的生活和實踐中學習和理解領導說什麼。使命要有使命的力量,如果你是領導者,這個使命你是否信任很關鍵。價值觀一定要有價值觀的力量,到今天客戶第一、擁抱變化、團隊合作、激情敬業誠信(一直都是阿里的力量)。

如果這些東西不是真的這麼重要,阿里即便是有今天,也不過是一瞬而過。但是如果真的是希望能夠成就一番長遠的事業,我們恐怕不得不回到這些聽起來很虛,不容易看到,也很難校驗,不如數字那麼令你感同身受的東西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