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生活不美好,而是你太「講理」

作者按:

不分對象、時機、場合的講理,是得不償失的犯傻行為。執拗地講理,贏得了一時之理,卻輸掉了長遠的人緣與機會。毫不講理,是缺點;凡事講理,是盲點!教你

參透處世迷局,締造“雙贏”人際。

並非生活不美好,而是你太“講理”

知性大樹繪

有次和三個哥們喝茶聊天,大家談到各自的婚姻問題。

一個哥們說:“結婚兩年多,和太太吵架的次數不算多也不算少,每次吵完,大家都氣鼓鼓的:這人怎麼這樣,這人為什麼這麼不講理?”

另一個哥們接話說:“這是夫妻雙方磨合不夠,我跟我太太已經相識相戀7年了,7年還磨合不夠?”

第三個做培訓師的哥們聽了哈哈一笑說:“其實大家的情況很普遍,可能做講師做慣了,喜歡擺事實,講道理。有一次上完課,晚上10點多才回到家,看到廚房地板上有些垃圾,臉上有些不悅。愛人連忙解釋說,一忙就忘倒了。我的職業病使然,跟她講道理說,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說完後我馬上意識到犯傻了,但道歉已經太遲了,愛人埋怨了我一個禮拜,而且一直耿耿於懷,老翻舊賬。”

我們大家聽完,哈哈大笑,確實覺得培訓師課堂上的口若懸河,語驚四座還是不帶回家裡的好!通過這次聊天,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那就是家裡不是講理的地方。相對而言,男人理性重邏輯,喜歡講理;女人感性重感覺,喜歡被關注被重視的感覺!在家裡,女主人關注的是愛和被愛,而不是有理和無理,家裡不是講理的地方,要講理也講不通!因此,對女人,理性的做法是少講理,多給愛,不是說“吻女人的眼睛,女人的眼睛就花了;吻女人的嘴,女人的嘴就閉了;擁抱一下,她的眼中就只有你了” ?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在大是大非原因,無疑是需要把規矩說明白,把道理講透徹的,這也是法庭上律師唇槍舌劍的辯證體現法律公正性的意義所在。但講理不是適合所有場合和情景的,譬如上述男女和婚姻關係中,也就是說不分場合與時機的講理並不是一件好事。

都說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其實,經常亮紅燈的家庭,原因也是相似的,並不是他們關係不好,而是太過於講理的緣故。

回想一下,每對夫妻,他們從相識、相戀,到走入婚姻的殿堂,肯定是不缺乏感情基礎的。但兩個人朝夕相處,牙齒總有碰到嘴巴的時候,再完美的家庭都難免有矛盾和分歧。幸福的家庭並不是沒有矛盾,而是他們有把矛盾轉變成生活小插曲的智慧,不但不影響家庭關係,反而讓關係更加融洽。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不但沒有解決矛盾的能力,反而為了逞一時口舌之能,讓矛盾和分歧愈演愈烈,不斷升級。由於嘴巴上不願意吃虧,唇槍舌戰,非要辯出個我是你非來不可,於是,越吵口氣越衝,陳年舊賬都搬了出來,雙方竭盡全力,一門心思只想讓對方認錯認輸,結果到最後,誰也不服誰,道理上的勝負沒分出不說,反而導致兩個人心裡留下傷痕,傷害多於溫情,兩敗俱傷。

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足以證明家庭瑣事,是非曲直,是一個永遠也說不清楚的事情,爭執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會把問題搞得更糟。家庭矛盾根源往往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小事上爭輸贏,卻葬送家庭的大幸福,這是愚蠢的行為。家裡不是賽場,不必分出勝負;家裡也不是生意場,不必精明算計盈虧。

正像一首歌唱的那樣:“你冷冷的笑要我說個清楚,這次到底誰贏誰輸,原來我拿幸福當成了賭注,輸了你我輸了全部。誰叫我拿幸福當成了賭注,輸了你我願賭服輸!”太多的人喜歡把感情當賭注,經常把相愛的人放諸於天平的兩端,一定要分也輸贏、勝負,殊不知不管誰輸誰贏,最後都是兩敗俱傷。家裡都是彼此相愛的人,共同撐起一片可以遮擋風雨的天空。所以,在家中,請把道理關在門外,多講愛,儘量少講理,這樣,幸福指數最高

並非生活不美好,而是你太“講理”

知性大樹繪

不僅家庭如此,其實現實當中,太多地方都不能太講理。身處在一個複雜多變的社會之中,我們不能不分場合、不分對象、不分時機地講理。否則,即使我們贏得了“理”卻輸掉了愛情、親情、友情、生意等,仔細想一想,這又是何苦來著呢?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太講理的事情,結果往往是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

很多父母在教子時,經常讓孩子按自己的要求來行事,絕不允許孩子越雷池一步,而且在一些不應該講理的事物上與孩子斤斤計較,這樣也許可以讓孩子快速地成長起來,但卻拉遠了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

並非生活不美好,而是你太“講理”

知性大樹繪

很多人在戀愛的時候,經常喜歡胡亂吃醋,喜歡揪著對方的小辮子不放,甚至眼裡容不得一點點沙子,絕不允許自己的愛人對自己說一點點小謊話,這樣長此以往只會讓愛人越來越厭煩,甚至弄得個分手的悲慘結局。

很多人在與朋友相交時,總是喜歡計較付出的多與少,總是喜歡錶現得比朋友聰明一點點,這樣只會讓自己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最後弄得自己變成了一個沒有人親近的“孤家寡人”。

置身競爭激烈的職場,很多人都喜歡就事論事,這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倘若一味地較真、一味地講理,與同事、老闆非要爭個一清二楚,那麼只會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在充滿功利的商場,面對顧客只看到錢卻看不到人情,只看得見大錢卻置小錢於不顧,這樣只會失去顧客的青睞,最後損失最大的還是自己。

很多人在遇到不講理的人時,往往一時義氣非得分個高低不同來,結果只會使自己心情鬱悶,甚至對生活對人生失去了繼續奮鬥下去的信念。面對阿諛奉承的人,我們大可不必太放在心上,面對忘恩負義甚至恩將仇報的人,我們大可大度寬容地一笑了之,面對八面玲瓏的人,我們大可不必在意其二面派,面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我們大可抱著求同存異的思想坦然地接受別人的意見。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面臨一些關於“得與失”的問題。

並非生活不美好,而是你太“講理”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因為得到而歡欣不已,卻因為失去而痛苦不堪。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太計較一時的得與失,因為得失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所以說,我們在教子、愛情、友情、工作、商場等方面絕不能執拗地講理,在能講理的時候和別人講一講,在不能講或者講理並不會給雙方帶來什麼好處的情況下不妨糊塗一點。這樣,才會讓自己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融洽,才會讓自己的愛情越來越美好,才會讓朋友越來越親近自己,才會讓自己的工作做得越來越順。

每個人都應該在看到講理的積極意義的同時,也瞭解到過度地講理可能給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作為世界上最高等的動物——人類,我們應該掌握好講理的“度”,不能隨時隨地地、不分場合時機地講理。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不必太講理。畢竟,適時的“不講理”遠遠勝過盲目的較真。

  •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很久很久以前的傳說
  • 百家號:心思路(知性大樹)
  • 點贊是種美德,評論更是一種善舉。
  • 讀者的支持,是我堅持下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