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真的有龍脈嗎?它們都分布在哪裡?

什麼是龍脈呢?山為龍,水為脈,山為脈之源,脈行山之勢。正如龍騰有起伏,山脈有高低。龍騰雲霧中,見首不見尾,山勢綿延,逶迤不斷。所以,在風水中借龍來表現山脈的起止、走向、起伏等一些列變化。風水學認為,萬物皆為氣,所以龍脈在風水上也被稱為氣脈。風水大師趙夢麟就曾道:“人稟陰陽五行之氣而生,故曰葬乘生氣,氣即脈也,脈即龍也。”

古代中國真的有龍脈嗎?它們都分佈在哪裡?

龍脈可理解為龍的血管,風水學將連綿不絕的山脈稱之為龍脈。河流是龍的脈絡,水是龍的血液,龍脈與自然的山水息息相關,許多認為中國的龍脈源於崑崙山,自西向東延伸有三大幹龍。北龍是墾龍之脈,沿阿爾金山脈達祁連山脈,由賀蘭山北進連陰山山脈,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達長白山脈後入黃海,所分佈的地域包括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山西,河北,東三省。

古代中國真的有龍脈嗎?它們都分佈在哪裡?

按中國天人合一的觀念,能當上皇帝的人,是天命所歸。特別是朱元璋出身寒微卻當了皇帝,皆因他的父親葬在了風水寶地,這樣的說法容易得到人們的認同。

從秦始皇被稱做“祖龍”、漢高祖稱自己是“龍種”之後,龍就成了君主帝王象徵、比附的對象。於是,龍脈就有了另一個喻義,即指那些出過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能夠安葬帝王、護佑王室後裔的山水之脈。於是,就有了當政的帝王花大力氣為自己“尋龍探穴”,即為自己也為後代找一塊安葬“寶體”的“萬年吉地”,及所謂的“埋金更名建寺廟、挖斷龍脈洩王氣”之類的事件。

古代中國真的有龍脈嗎?它們都分佈在哪裡?

但是不管龍脈在哪,每個朝代的起義者都想斷了前朝的龍脈,以確保自己的起義活動能成功。古代的風水學說,應該就是斷掉龍脈或者破壞掉龍脈,也許就是破壞掉某個特定地方的環境的意思吧!環境被破壞土壤將會沙化,沙化的土壤在狂風下將進行遷移,那麼斷掉龍脈和前朝滅亡之間就基本可以劃上等號了吧!

古代中國真的有龍脈嗎?它們都分佈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