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致富的「腳手架」——十堰繡花功夫促脫貧側記

時間:2018-08-29 08:22 來源:湖北日報

搭好致富的“腳手架”——十堰繡花功夫促脫貧側記

湖北日報2018年8月29日頭版報道。點擊查看原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李啟東 鄧城

“快屋裡坐,我去倒茶。”8月21日,十堰市鄖陽區南化塘鎮杜家河村,65歲的貧困戶焦慶周連忙招呼入戶走訪的扶貧幹部王平,“王書記隔三岔五來看我,幫我老伴辦了殘疾證,現在又教我種蒼朮,我家狗見了他都不知道多親熱哩。”

當天上午,房縣軍店鎮回龍小區,留守婦女張祖香像往常一樣,到小區裡的兆豐電子扶貧車間忙碌起來。“簡單手工活,一天收入50多元,還能照顧家裡人。”這樣的生活,她表示很滿意。

同一天,張灣區柏林鎮秦家坪村的20畝香菇生產示範基地投入使用。這個去年9月從國營林場剝離的貧困村,在新黨支部的帶領下,健全組織,發展產業,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作為秦巴山片區脫貧攻堅主戰場,十堰市以“繡花功夫”做好戶戶走到、扶貧作坊、安幼養老、強基固本等重點工作,找問題、出實招、補短板,截至目前,貧困人口總數從83.3萬人減少到34.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7.22%降到15.24%。

跨過門檻,走進心坎

“以前,幹部幫扶像逛街,轉一趟,問下情況、填個表就走。現在,幹部蹲在我們家出點子、想辦法。”鄖西縣上津鎮石廟村貧困戶姚守偉說。

他兒子前幾年外出務工時受傷,一家三口日子艱難。包保幹部入戶走訪瞭解情況後,幫其辦理醫療保險,又量身定做脫貧方案,幫助他家種植中藥材、蔬菜。現在,姚守偉打算繼續擴大種植規模。

今年以來,十堰全面實施市縣鄉三級領導幹部“戶戶走到”行動,常態化開展精準扶貧大走訪大調研,要求幹部不僅身到,更要心到、感情到、措施到、效果到。

鄖西縣近萬名黨員幹部實現走訪全覆蓋,從“代辦一些事”“代問一些話”到“上門聊天”“醫院陪護”等;鄖陽區1.4萬餘名機關幹部進村入戶,白天宣講政策、幫幹農活,晚上組織學習,與村幹部一起研究制訂村級產業發展和建設規劃;房縣建立問題整改清單,實行“日總結、週報告、旬通報、月銷號”制度;張灣區74名區直單位“一把手”脫產駐村幫扶61個村,發揮資源優勢,架橋修路,整治環境,推進扶貧項目建設……

茅箭區人社局幹部柯尊勇在茅塔鄉廖家村走訪後在日記中寫道:“走訪時,我們自己搬凳子,招呼主人家先坐;群眾在地裡幹活,我們沿著田埂走過去,順便幫忙拔幾株雜草。只要離群眾近些、再近些,就能跨過距離的門檻,走進群眾的心坎。”

今年上半年,十堰各級領導幹部入戶走訪41.3萬戶,佔全市68.7萬戶農戶的60.2%。

扶貧小作坊,撐起大夢想

“每天能翻8000多雙襪子,工資80元左右,不用出遠門,掙錢顧家兩不誤。”在鄖陽區柳陂鎮易家埡子村的襪業車間裡,村民魏小娥熟練地翻著襪子。

鄖陽區引進浙江諸暨襪業公司,在20個鄉鎮(場)各建設一個襪業車間,配套引進襪機和成品銷售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帶動4000多戶群眾增收。

如何幫助一批未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找到增收門路?十堰瞄準門檻低、強度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鼓勵企業在鄉村創辦扶貧車間,帶動附近農戶在家中創辦扶貧作坊,實現村村有產業、家家有事幹、人人有奔頭。

目前,該市共有181家企業(合作社)創辦村級扶貧車間235個,輻射帶動周邊數以萬計的群眾在家門口當工人。

這些扶貧車間,大多利用鄉鎮、村組閒置集體土地建設廠房,或直接租用閒置的舊學校、民房、公有房屋,實現了對閒置資源的再利用。同時,各縣市區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從銀行貸款、設備補貼、稅收返還、技術培訓等給予扶持,吸引大批能人返鄉創業。

楊克松原在廣東東莞辦鞋廠,2017年返鄉,在竹溪縣蔣家堰鎮和天寶鄉建起兩個鞋廠,共吸納200餘人就業,其中半數以上為貧困人口。當地政府減免了他兩年車間房租共50萬元。

十堰市主要負責人表示,要進一步利用扶貧車間、作坊“培育一批工匠和一批有實力的企業”,搭好扶貧的“腳手架”,為同步實現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幼有所育所教,老有所養所樂

“有了‘安幼之家’,孩子們玩得開心,我們上班也更安心。”丹江口市丁家營鎮扶貧車間女工楊萬麗說。

記者看到,車間裡30多名女工正在忙碌,而在工作區旁約40平方米的“安幼之家”裡,一群孩子正在玩耍,有的看動畫片,有的看書,還有的玩益智積木。該市婦聯副主席陸彧介紹:“大部分書本、玩具是愛心人士捐贈的,我們還組織黨員幹部、志願者不定期來‘安幼之家’,開展安全知識講座、心理健康疏導等。”

面對農村出現的大批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如何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關愛?十堰市大力引導激勵鄉賢、退休幹部、教師和愛心人士,發揮餘熱或經濟優勢,利用村衛生室、村委會、集體閒置房等資源,就近提供公益服務,實現幼有所育所教,老有所養所樂。“爸爸媽媽,我在鄉村少年宮裡學繪畫,有好多老師和朋友陪我……”8月20日,鄖陽區楊溪鋪鎮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王鎧給在外務工的父母打電話報平安。

這所學校依託現有教育資源,建設鄉村少年宮,開設象棋、書法、繪畫、籃球、葫蘆絲等18個輔導班,暑假期間對留守兒童免費開放,並開通親情電話,讓孩子們隨時和遠方的父母通話,彙報生活、學習情況。類似的兒童託管中心,十堰已經建起了100多所,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建個好支部,勝於送錢送物

“你看,這個凍庫可以冷藏存儲全村生產的板栗、甜玉米和新鮮蔬菜等農產品,反季節銷售,預計年增收300萬元。”8月20日,房縣野人谷鎮千坪村黨支部書記張玉文介紹。

他以前在外開了家建築公司,做得有聲有色。2017年11月,鎮黨委真誠相邀,張玉文回鄉任職,甫一上任便大刀闊斧:啟動5.5公里長、7米寬的農村公路改造工程,治理200畝拋荒地,租給村民種植菸葉……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扶貧產業的發展,讓村民們熱情高漲。“等張書記再幹幾年,咱們村就是富裕村!”村民楊德祿說。

鄰近的七里村,也在今年3月迎來新任村支書——從該鎮駝魚河村調任來的胡國祥。七里村不少村民有意見:“咱們村29名黨員,還選不出一個村支書?”很快,胡國祥用實際行動打消了大夥的疑慮。他挨家挨戶走訪、開場院會,在村民家門口辦起扶貧作坊,發展絞股藍、艾葉、榛子種植等產業,讓集體經濟甩掉“空殼”,全村呈現多年未見的發展活力。

脫貧攻堅戰,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近年來,十堰市投入專項資金,提檔升級村黨群服務中心,提升村幹部待遇。同時,通過跨村交流任職、遴選優秀村副職幹部就地提拔、吸引能人返鄉任職、選拔啟用後備幹部等方式,調整、任用一批脫貧攻堅領頭雁。對於在扶貧工作中工作不實、推進不力、履職不到位等現象,嚴肅追查處理,今年以來共整頓後進基層黨組織115個。“脫貧攻堅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必須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攻堅力量,確保貧困群眾更加穩固、更高質量脫貧致富。”十堰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