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中國楊凌農高會“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展”側記

第26屆中國楊凌農高會“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展”側記

全國政協副主席陳曉光(左二)出席第26屆中國楊凌農高會開幕式,並參觀了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展區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馬少培)“地理標誌產品深受人民群眾歡迎,地理標誌產業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中很接地氣。”全國政協副主席陳曉光在出席第26屆中國楊凌農高會開幕式,參觀D館中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展區時說到。

地理標誌產品因其高質量、高品牌效應,極大提高了其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在增加區域農民收入以及促進農業規模化生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得到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建立地理標誌保護制度以來,我國地理標誌產品從無到有,從品種單一到門類眾多,覆蓋產值萬億元以上,發展勢頭迅速。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批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380個,累計註冊地理標誌商標5090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2000餘個,累計核准專用標誌使用企業8295家,建設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24個。

本屆楊凌農高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展團以“地理標誌產業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舉辦“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展”,彙集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15項產品,集中展示中國地理標誌的保護和運用的成果。產品覆蓋糧食、水果、經濟作物、農副食品等多個品類,其中包括陝西省11個市區36件地理標誌產品。

第26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展”侧记

D館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展區

走進楊凌農高會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展區,產品琳琅滿目,從東北沃土深藏的長白山人參,到西南被譽為“川菜靈魂”的郫縣豆瓣;從東海之濱濃郁甘醇的西湖龍井,到西北馳名中外的庫爾勒香梨……每一方水土都蘊育了一方特有的地理標誌產品,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前來諮詢、洽談、購買。

來自四川郫縣慶林豆瓣釀造公司的參展商代表唐建春如數家珍:“我們郫縣的豆瓣2005年獲得地理標誌保護後,企業的年產量由原來的20萬噸提升至130萬噸,產值由6億元提升至130億元。”

“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楊凌農高會,感覺這個展會十分接地氣,服務“三農”的作用非常明顯,詢問和想洽談的人很多,以後年年都要來。”唐建春說。

“新疆庫爾勒香梨是全國最早一批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如今我們的產品已聞名海內外,銷售足跡遍佈五大洲。”新疆展位的參展商代表周祖強告訴記者,提起原產地孔雀河畔的庫爾勒香梨,大家就能感受到它獨一無二的香甜口感。

還有來自北京的“京西白蜜”、山東青島的“膠州大白菜”“六不用壽山頂級金銀花茶”“柳編葫蘆”、河南的“稻鰍大米”、新疆的“哈密瓜”、廣西的“合浦南珠”等一批影響面廣、區域經濟帶動作用明顯的地理標誌產品讓人大飽眼福。

來到紫陽富硒茶展位,參觀者正在品味著茶給人帶來的寧心靜氣。紫陽縣人民政府縣長陳蓮介紹說,紫陽縣把茶葉作為興縣富民第一產業,大力實施 “八大創新”工程,積極推進全域綠色生產,強力推進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經營多元化和產業一體化,加快茶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截止目前,全縣茶園面積達23萬畝,發展茶企360餘家,年產茶葉7700餘噸、40多個品種,茶業綜合產值達到43億元。

“幾回迴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延安展位的參展商代表高曉正在向前來參觀的人群介紹地標產品延安米酒的文化故事,他說,通過地理標誌保護認證後,延安米酒的地域文化屬性更加凸顯。

“我們公司建成3800畝獼猴桃示範園區建設,實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致力於提高獼猴桃的品質及深加工產品的質量。”西安周至展位的參展商代表李振旗告訴記者,周至獼猴桃成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後,實實在在的變化就是企業產品品牌更響亮、農戶收入提升了。

“我們一家人很喜歡吃米脂小米,今年來農高會準備多買些。”西安市民楊女士正在榆林參展位前向參展商諮詢購買地標產品米脂小米。

第26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展”侧记

全國地理標誌產品展陝西展區

在陝西展區,記者還看到了“略陽烏雞”“甘泉黃酒”“黃龍蜂蜜”“洛源豆腐乾”“富平柿餅”“韓城大紅袍花椒”等一批耳熟能詳的地理標誌產品,除此之外還有剛剛入圍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富平羊奶粉”“華州山藥”“楊陵葡萄”等。

除了地理標誌產品之外,展團還設置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服務諮詢區和知識產權投訴舉報與維權援助工作站。同時,組織編印的《陝西省地理標誌產品彙編》收錄86件地理標誌,《“一帶一路”國家優秀涉農專利彙編(2019)》收錄251件專利,向觀眾發放。

第26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展”侧记

地理標誌產業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現場

展會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展團還舉辦了“地理標誌產業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就如何運用地理標誌產業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展開積極交流和討論。

陝西省副省長徐大彤在論壇致辭中指出,陝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地理標誌的培育、發展和保護工作,主動將地理標誌產業發展融入脫貧攻堅主戰場,出臺了一系列地理標誌的註冊與保護政策,大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一縣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模式,在增加地理標誌產品數量、提高產品質量、延伸產業鏈、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做了許多積極探索。

徐大彤表示,陝西省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加強規劃引領,加快推動地理標誌產業發展,積極探索地理標誌、產品、品牌、產業發展新路徑,將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開發與產業發展、精準扶貧相結合,推動地理標誌與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傳承有機融合,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在致辭中指出,地理標誌作為現代知識產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產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了地理標誌標準化體系建設、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使用核准改革試點、推動地理標誌產品國際合作、統一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等工作。

下一步還將積極推進地理標誌統一認證工作,並在地理標誌標識使用核准方面進行改革,助推地理標誌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論壇,來自地理標誌行政主管部門、區縣、企事業單位、高校、媒體和服務機構代表的8位嘉賓,從推進地理標誌帶動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弘揚地理標誌文化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地理標誌產業發展模式探索,地理標誌與區域經濟建設,加強品牌建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地理標誌產品網絡銷售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經驗,探討和展望了“地理標誌產業”發展的前景。

論壇上,還舉行了陝西省地理標誌產品展示交易平臺揭牌儀式。

此次論壇是第26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集思廣益、面向未來,促進地理標誌與地方經濟、貿易、文化、旅遊、脫貧攻堅工作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對區域經濟整體的輻射帶動作用,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