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该如何协调家户传统与乡村治理?(下)

注:田野政治学头条号所发的所有文章,均为田野政治学作者原创,请尊重作者的原创权。

基层政府该如何协调家户传统与乡村治理?(下)

本文接上篇(基层政府该如何协调家户传统与乡村治理?【上】)

二、乡村治理现状

目前农村的治理模式是由村民普选选出政府治理人员,我国在实行农村普选已经有较长的时间,目前的农村选举逐渐走向规范化,家户制度已经逐渐成为政府进行农村治理的辅助因素。目前农村地区的普选制度,呈现出区域化的差异性,不同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的差异。

举例来说,在有些地区,由于深受宗族关系的影响,普选依然延续家户制的传统,村落的其他成员很难有当选的机会。从这一点上讲,家户制在这些地区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

即使是普选选出的政府,在农村进行治理的时候,依然不可避免要受到家户制度的影响。所以在基层政府进行农村治理的时候,如何协调家户制度的关系与政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进行有效治理的重中之重。在不同的地区,基层政府进行治理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做出有效的治理模式,可以对此进行分析,对比农村治理模式的现状。

1.家户制度为主导

在某些宗族关系较为深厚的地区,家户制度依然是处理农村大小事务的基础。在这些地区,基层政府的组成人员,大多是本村占有大多数人口的具有相同宗族关系的村民,在长久的宗族关系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宗族内成员进行村庄事务管理,可以更加方便村庄的管理。当选的基层干部往往时宗族内有较高威望的成员,村内成员的认可度也会较高,对于政府来讲,如果当选成员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那么无疑这是一种最低成本的治理方式。

但是,以家户制度为主导的治理模式,无疑也会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宗族关系为核心的家户制度,本质上来讲是依靠血缘关系的“人制”制度,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很难保证治理的公正公平。我们时不时可以发现,某些地区发生选举异议,由此也破坏了基层政府的权威性,削弱了基层政府行使其职能。

而以宗族关系为主导的家户制度,有可能成为多数人的暴政,村庄内其他少数宗族外成员的合法权益可能得不到保证,由此可能引发上访等一系列事件。在进行村庄治理时,由家户制为核心的治理模式,一定应该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监督机制,最大程度地缩小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村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建立了公告栏及村务公示制度,有效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2.基层政府为主导,家户制度为辅

这种治理模式,政府占据主导作用,同时利用家户制度对村落进行高效治理。以政府为主的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制因素,政府的制度可以在乡村治理中行之有效。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基层政府治理的规范,两委制度已经普及到各个行政村,基层政府的治理模式也走向了规范化,逐渐与县市进行同步。

尤其是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目前各县市对基层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政府对于基层政府成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在某些乡镇办公室,已经安装了闭路监控系统,规定在上班期间严禁干部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并且要求基层干部定期举行工作汇报。再比如每个县市在相关的村落,设立了第一书记,也是规范基层政府治理模式的有效方式。

这种治理模式同时引入了家户制度,原因在于家户制度依然在农村地区有很强的引导力,与家户制度相结合,可以使得基层政府的政策可以更加顺利的执行。依托家户制度,政府能够获取到本地区的治理现状,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区都有依靠家户制,引入宗族成员进行投资,或是扶贫。

在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家户制的宗族关系无疑也是重要的支撑资源,比如农村地区的很多村级公路都是由宗族成员出资修建的。基层政府可以利用家户制的有利因素,吸引宗族成员为本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3.完全政府治理

在中国,以政府完全治理为模式的方式仅限于少数地区。如很早就随城市化完成了现代农村的转变,或者是宗族成员分居各地,家户制度在这些地区存在的基础消失,基层政府完全主导了村庄的大小事务。这种治理模式本质上已经与城市治理没有区别,也是符合我国由现代治理模式转变的方式。但是,这些村庄尤其地理、历史等因素的特殊性,在全国范围内的数量少之又少,无法作为大规模推广的样本。在目前的农村地区,家户制度影响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把农村的事物作为中央的一号文件进行处理,也反映了乡村治理与城市治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城市治理可以由政府进行完全的主导,但是在农村地区却很难实行,家户制度无疑是造成农村地区政府治理困难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未来,国家想要对农村地区进行有效的政府治理,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走。

三、家户制度与乡村治理的融合

通过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农村地区要实现与现代治理接轨的治理,家户制度是绕不开的因素。家户制度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千百年延续的文化传统,家户制有其稳定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很多可以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有利因素,作为基层政府,应该客观、准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合理利用家户制度,可以让基层政府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效。

同时,基层政府更应注意到家户制度的负面效应,从选举之处,就应该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家户制度成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特别是目前市场之风盛行的大环境下,更应该严格区别家户制与政府治理的界限。总体来说,家户制度与乡村治理相互依靠,没有家户制度的依托,乡村治理很难顺利实行,同样,实行乡村治理,也不能让家户制度成为主导,还是应该建立规范化的权威政府,引导村庄走上制度化的道路,保证所有村民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中国的家户制度的形成是历史的产物,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深深根植在国人的心中,短期内无法消除,并且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家户制依然会是农村事务的主导,即使家户制度消失,家户制的观念依然会存在于农村地区的观念里。如何避免家户制影响基层政府的政策及行政方式,是农村地区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主要考虑因素。

我们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了试点化的改革,并且已经获得了成功,如广东省的清远市,就对本地区的农村地区进行了改革,也验证了家户制在农村地区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探讨家户制度与乡村治理的关系,是更好地认识到家户制度与乡村治理相互协调的过程,如果每个基层政府都能正确看到这种关系,合理处理行政与家户的关系,可以合理地利用家户制对村庄进行治理,极大减轻农村地区基层政府原本就十分匮乏的治理资源。对比某些成功转型的现代村庄,无一不是合理利用家户制度,完成了村庄的现代化治理。

全文完(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