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方新考——北狄也

古代三北人群,古东北应该是讲日韩语的,古西北应该是讲藏缅语的,古华北应该是讲突厥语的。

鬼方新考——北狄也

关于商周以来典籍和甲金中的鬼方,王国维先生曾作过详细考证。加上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笼统的认为鬼方是三代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若干族群的总称。或者细致的说,鬼方是其中较早与中原文化接触、文化水平较高的一支,这有点类似于甲骨文中的尸(夷)方和后来之东尸(夷)的关系。学界一般认为陕晋交界处的李家崖文化即为鬼方方国的遗存。入周以后之怀姓、媿姓就是鬼方族的后人。此外,还与狄人、昆夷等等有密切的关系。

关于鬼方之鬼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中原王朝丑化对方所用之词。如今天之洋鬼子。另一中观点认为其中的鬼是“大”义。我认为应取后一种解释。汉语中从鬼之字除了与鬼怪有关的外,还有一群有高大的含义。比如傀:伟也。魁本意是一种大勺,后有高大、卓尔不凡、首领之意;隗:高峻的样子;嵬:高不平也。另一个从鬼之魏字,左传中云“魏,大名也”,巍:山高。

如果说鬼方之鬼是高大之义还有什么疑问的话,我们可以结合差不多同期中原的另外两个以大为名的族群。一个是夏,另一个是有穷氏。夏在字书中即解释为大,我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出,穷也有大义。夏和穷的同源词也多有大义,与鬼一样。若有所不同的话那也是鬼似乎更强调高大。三个民族都以高大为名,难以用偶然解释。以鬼方为代表的西北族群很早就与中原有密切的联系,考古上高原上的老虎山文化就与中原各文化有过密切的接触。典籍记载,祝融之后的陆终娶于鬼方氏,生下六子发展为祝融八姓。当时的祝融之族似乎仍在河南北部,离鬼方部不远。很可能鬼方族与中原接触后,学习中原以大为名取鬼方之称呼。或者说中原人以高大称呼鬼方,并引入了汉语之中。

鬼方的人种,毫无疑问是属于体质人类学上的古华北的范畴。有人(如余太山)说是高加索人种那是无稽之谈。鬼的古音用今派诸家的构拟为*kur,这不由得使人想起突厥语中的ghur。当时,黄土高原直至鄂尔多斯上的民族极有可能是讲突厥语的。残留狄语的词汇如大卤疑是来自突厥语。另外,狄姓是敕勒诸姓之一。若果真如此,那么鬼方是最早见于记载的Oghur乌古尔人。至于说它是吐火罗人的说法是捕风捉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