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太極拳大師楊澄甫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談及太極拳起勢說:“人皆於此勢易為忽略,殊不知練法用法俱根本於此,望學者首當於此注意焉。”(《太極拳體用全書》楊澄甫著1957年版第六頁)“根本”一詞舉足輕重,警示太極拳愛好者首當注意。

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但是關於太極拳起勢一式,許多書籍只作一般介紹,多是單純介紹身形動作,並不涉及“根本”。在此,我想結合多年習練太極拳的經驗,與太極拳愛好者商榷太極拳的預備式與起勢。

一、預備式

人像一部機器,工作前必須發動預熱。練太極拳亦是如此。

1.排濁。練拳前鼻涕、痰、大小便等應排淨。手機、鑰匙、手錶、眼鏡等要去除,輕裝上陣、專心致志,準備練拳。

2.壓腿。找半人高的臺階等壓腿,儘量壓倒兩手、兩肘觸及腳尖。左右腿壓完後,要屈腿左右揉按膝蓋和腳腕。

3.輪臂。成弓步式,一手按前腿,一臂循環輪甩,左右輪換活動肩周。

4.涮腰。雙臂上舉,隨腰左右俯仰翻轉。

5.拍打。雙手搓熱後,乾洗臉、幹梳頭、揉捏耳朵,拍打全身,從面部到胸肋腹背腰腿前後、手背、胳膊依次酌輕重拍打,由掌到拳,由輕漸重,打到全身溫暖。

以上是我習練太極拳的基本預備動作,還可以做踢腿、撲步等,用時大約10~15分鐘。身體調整好了,可避免腰腿膝等不適感覺,也為演練太極拳做好了充分準備。太極拳的預備式,就是“守之以靜,以靜待動”。

二、起勢

做過預備動作,渾身暖烘烘,關節部位都得到了活動,身形得到了調整,就可以起勢了。

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好後,身形就要進入氣功態了。意想人站在地球(太極球)之上,茫茫宇宙浩瀚無際,天地人合而為一。此時應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五指松漲,手接天線。若兩手無氣感(無麻、熱、脹等感覺),可前後輕輕甩臂,配合呼氣吸氣;或兩手從前方摟氣,灌注肚臍;或兩臂從頭頂採氣,灌注百會(頭頂)順玉枕、大椎、命門、委中到湧泉穴(腳底),再由湧泉向上導引至下丹田、中丹田、人中到白會,依次循環轉周天,使身體充分進入氣動狀態。此時兩臂感到粗脹,汗毛觸覺靈敏,可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

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練法用法根於此 太極起勢蘊真諦

如此調意、調身、調息,一切俱備,就可以作起勢動作了。隨著左腳畫圈開步稍寬於肩,兩手內斂合抱丹田,意想提著地球向上牽引,十指間有無數條彈性沾絲,配以深長細緩的吸氣,雙手緩慢向上提拉,兩臂距離略寬於肩,提抬至與肩同高時再坐腕下按,緩慢呼氣。兩手兩臂似有無數條彈性沾絲頂著,下壓過程感到異常舒適愜意。彈性細絲向上頂,兩手往下按。

腳心湧泉暖洋洋,身體飄渺宇宙間。

舌抵上顎絲絲甜,腹式呼吸意深長。

道法自然麻熱脹,延年益壽太極拳。

好的無極享受中也蘊含太極拳的掤捋擠按、輕靈圓活、虛實松靜、剛柔相濟、彼微動我先動的真諦。

預備起勢功夫到家了,下面的套路動作自然也就行雲流水,運用自如,得心應手了。

摘自《少林與太極》20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