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8月25日下午,在高都镇泽源河清淤工程现场,工作人员挖出一尊完整的石牛。次日又挖出半尊石牛。石牛呈跪姿,长约120厘米,高约90厘米。据说石牛原有四尊,位于万年桥两侧的桥墩前尖嘴上,后被洪水冲击落入水中。石牛过去制成犀牛状,称作镇水石犀,它有两个作用:一来把它放在桥墩前尖嘴上,施重压使尖嘴儿不被冲毁;二来石犀是镇水神兽,可以镇压水患、护佑一方。后来也造成水牛状,有铁牛、铜牛、石牛等。

万年桥是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距今有235年历史。桥全长23.5米,为四墩三孔石桥。打捞的石牛应该是清代之物。

据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镇压水患习俗,可追溯夏禹时期,传说中他治理水患,每治理一条河,都要造铁牛或者石牛,沉入河底以镇水患。蜀太守李冰也有类似的做法,文献记载李冰曾“制石犀五,以厌水精”。

北京御和园中十七孔桥边有铜牛一尊,其用意也是如此。阳城县上伏村位于沁河岸边,他们村也在河边铸造一头铁牛,以镇水患。

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围观的人们

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呆萌的石牛

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看着同伴只剩半个身子

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缓冲洪水的石嘴

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石嘴上就是石牛原来的位置

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万年桥

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阳城上伏沁河边的镇水铁牛

晋城某乡镇工地挖出清代镇水石牛,第一次看到

颐和园的镇水铜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