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陕西有哪些历史名人,有哪些故事?

历史知事


陕西名人太多了,国军如杜聿明、胡琏、关麟征、张灵甫,我军如刘志丹、谢子长。但有个人一定比他们都有名,这个人就是——李云龙(以下故事,皆为史实,如有重名,实数巧合)。可以说李云龙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

李云龙字虎臣,陕西临潼人。少时家境贫寒,成年后在袍哥大佬张云山部当过兵,但并不被重视,郁郁不得志的李云龙随离开军队,投入绿林,做了一名刀客(清末民初渭北、豫西一带的绿林组织)。

1916年,李云龙投入自己做刀客时的结拜兄弟、靖国军林茂森部,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此后他在靖国军与陆建章、陈树藩等北洋势力的战争中表现英勇,在靖国军被冯玉祥收编时,已经做到团长。在国民二军,李云龙在北京政变、胡憨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5年,陕西爆发倒吴运动,陕西督办吴新田下台,李云龙被任命为陕西督办,登上了人生巅峰。北伐战争中,刘镇华的镇嵩军猛攻西安,李云龙与杨虎城浴血守卫西安8个月,终于等来了孙良成的援军,国民军反败为胜,史称“二虎守长安”(李云龙字虎臣),这是李云龙人生最闪光的时刻。

在胡景翼去世后,冯玉祥企图解散国民二军,李云龙与党玉琨、田玉洁、樊钟秀等人起兵反抗冯玉祥,兵败后下野。后来李云龙被蒋介石再次起用,但他因拒绝进攻红军而再次下野。此后李云龙一直隐居,在解放前夕,胡宗南看中李云龙的巨大威望,企图拉拢他出山对付我军,李云龙严词拒绝,投入人民阵营。

陕西解放后,李云龙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做过一些省人大代表之类的职务。1954年,李云龙去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林屋公子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历史名人数不胜数,近现代也有很多历史名人。

刘志丹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为纪念刘志丹宝安县后来改名志丹县)人。刘志丹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央军委认定的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之一。1936年在作战中牺牲。

(刘志丹)

谢子长

谢子长(1897—1935),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为纪念谢子长安定县后来改名子长县)人。谢子长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1935年2月21日因伤势恶化去世。毛泽东曾经亲笔为谢子长墓题词: “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为谢子长墓写了277字的碑文。

(谢子长)

杨虎城

杨虎城(1893年-1949年),陕西蒲城县人。杨虎城曾经做过刀客(陕西一带的土匪),是和张作霖一样土匪出身的民国名人,从土匪逐渐成长成主政一方的军阀。1930年起担任陕西省主席和第17路军总指挥。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1949年9月6日,在重庆被蒋介石杀害。

(杨虎城)

杜聿明

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中军事能力出色的人物。

国民党军中军事才能出色又是蒋介石嫡系的人物,杜聿明排名前列,经常被蒋介石作为救火队长使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战败被解放军俘虏。

关麟征

关麟征(1905—1980),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关麟征也是黄埔系中出色的人物,早期升官较快,杜聿明、郑洞国等人都做过关麟征的下属。抗战中,关麟征作为52军军长参加了台儿庄战役,表现出色。之后先后出任32军团军团长、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等,参与了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重大战役。

解放战争中,关麟征因与陈诚的矛盾等因素,出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未直接领兵作战。国民党彻底失败前,一度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蒋介石逃往台湾时,关麟征未去台湾,一直居住在香港,1980年去世。

胡琏

胡琏(1907-1977),陕西华州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胡琏同样是蒋介石的黄埔系中比较出色的人物,解放战争中作为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十一师(原十八军)师长,表现比整编七十四师的张灵甫好得多。解放军少数比较大的败仗金门战役,胡链是国民党军指挥官之一。蒋介石逃台后跟随去台湾,1977年去世。

张灵甫

张灵甫是陕西长安县人(今西安市长安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张灵甫名气很大,现在被很多文章吹捧太过,其实完全不胜任整编七十四师师长的职位,论能力恐怕还不如李天霞。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

————————————————

除了以上诸人外,近现代的陕西历史名人还有高岗习仲勋阎红彦等。


仁勇校尉


历史陕西名人众多,今天陕西的名人也是数不胜数。近代史上的陕西名人,集中介绍一下在袁世凯复辟帝制后,陕西革命党人在反袁斗争中的英雄,他们为此献出了生命,史称“反袁十八烈士”,其中16人都是陕西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陕西名人。

1、王绍文(?—1916),名弘虞。陕西长安人。陕西高等学堂毕业。1915年年12月13日,袁世凯称帝;陆建章出任陕西督军,王绍文与康毅如等陕西革命党人,商讨组织讨袁义勇军事宜,开展“反袁逐陆”活动。后因举事人员名单被陆建章查获,举义未成,于1916年春被捕。临刑时敌人让其下跪,他誓死不跪,最后英勇就义。

2、南南轩(1879—1916),字风熏,陕西兴平人。在陕西高等学堂毕业,在校时加入同盟会。1909年与张玑瑞等人创办《兴平报》,任社长。1911年后任陕西省交通厅科长等职,后辞官在西安设立“精业染织公司”,参与开办延长油矿。1916年初,在西安与杜守信等20余人,反袁称帝,准备武装起义,被告密后被捕,在西安遇害。

3、袁守礼(?—1916)字清轩。陕西长安人。1911年西安起义时从军,任敢死队参谋,随军出征时常深入民众。陆建章出任陕西督军后,袁守礼退伍回家,1916年与王绍文等密谋讨袁,事泄被捕就义。

袁世凯(网络图)

4、赵贞吉(1871—1916),陕西临潼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始终在军界任职。袁世凯称帝后,赵贞吉到渭北一带组织志士密谋反袁,不幸暴露,被捕后押解西安被杀害。

5、齐以礼(1882—1916),陕西长安人。幼年读书乡里。1911年西安起义后从军,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充任军职。袁世凯窃国后,齐以礼与革命党人密谋讨袁,后事泄被捕,在西安被杀害。

6、杜守信(1893—1916)字友梅。陕西兴平人。1911年西安起义后奉命回兴平,促成兴平光复。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袁世凯称帝后,他弃学回陕,同张渊、王绍文、南南轩等密谋讨袁,并赴省西各县发动,计划在兴平举事。因事泄被捕,在西安被杀害。

7、焦林(1855—1916),陕西临潼人。清绿营武弁(biàn)出身,1911年10月在西安随新军起义,屡立战功。1915年冬,与王绍文等人商讨组织讨袁军,开展“反袁逐陆”运动。事泄被捕,在西安被杀害。

8、姚南薰(1883—1916),字琴堂。陕西商州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回陕后在军界任职。1916年组织志士反袁,事情败露,在西安被捕遇害。

9、张镇方(?—1916),陕西乾州(今陕西乾县)人。曾在礼泉县为人放羊,后与陕西革命党人士接触,1915年加入革命党,从事秘密活动,联络千余人共谋反袁。事发被捕,受尽酷刑,誓死不降,痛骂袁贼,在西安遇难。

10、胡德明(1878—1916),字子新。陕西乾州(今乾县)人。以教书为业,潜心研究历史,关心国事。1913年加入平民会,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后,1916年胡德明组织乡民反袁起义,事泄被捕,押解省城西安后被杀害。

11、方象堃(1873—1916),字厚庵。陕西蓝田人。18岁中秀才。教书多年,精研程朱理学。1911年西安起义爆发,加入曹印侯敢死军,在征战中立有战功。因反袁称帝,与革命党人往来,被人告发被捕,押解西安后被杀害。

陆建章(网络图)

12、南风薰(1891—1916),陕西兴平人。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后和吴希真一起奔走讨袁,在西安被捕遇害。

13、郭子馀(?—1916),号仲枢。陕西勉县人。1913年任省财政司科员。1915年参加“反袁逐陆”运动,奔走于泾阳、三原等县,约定起义,后被人告密,被捕遇后在西安被杀害。

14、吴鹏(1880—1916)字鲲化。陕西淳化人。任侠好义,时人以荆轲、高渐离比之。1911年西安起义时从军,任曹印侯敢死队队长。因不满时局,后与革命党人在西安密议,参加“反袁逐陆”活动,后被捕在西安遇害。

15、李桂森(1889—1916),字复斋。陕西兴平人。肄业于省立第三中学。袁世凯称帝后,李桂森和杜友梅在兴平组织力量,准备起义,不料事机泄露。陆建章下令,严加戒备,明令查拿。最后被侦缉队逮捕,后在西安被杀害。后称十八烈士。

16、张渊(1868—1916),字深如,号少房、思任阁主,陕西省兴平县人。曾任兴平高等小学校长,同盟会会员,创办《兴平报》、西安《帝州报》(后改为《秦风日报》), 1911年组织学生军,参与西安起义。袁世凯称帝后,张渊参加“反袁逐陆”运动,后陆建章查获举事人员名单,多名革命党人士被捕遇害。张渊潜逃,后被捕,4月28日,被杀害于甘泉县南甄家湾。

以上16位是陕西人,另两位是章雨苍(1874—1916)号那夫,安徽桐城人。陈泉卿(?—1916),湖北郧西人。二人也在反袁斗争中被杀害。


趣话历史那些事


八百里秦川,自古便是卧虎藏龙之地,历朝历代雄才辈出,如古代的杀神武安君白起、六国统一功臣王翦、大秦帝国名将蒙恬、西域都护班超、大唐名将李靖、郭子仪、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等等;而近代陕西也出了不少名将,如杜聿明、关麟征、胡琏、张灵甫、刘玉章、杨虎城、张宗逊等。

1、杜聿明,陕西米脂县人

杜聿明毕业于黄埔一期,蒋介石的天子门生,著名抗日将领,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军在湖南组建了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200师,杜聿明任师长,1938年底以第200师扩编成新五军驻防广西,杜聿明任军长,下辖邱清泉第22师、郑洞国荣誉1师和戴安澜第200师,这三个将领都是抗日名将。1939年12月指挥新五军取得昆仑关大捷,1942年率领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没有统一指挥权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杜聿明“执行”老蒋命令率部回国经过野人山损失惨重,戴安澜也壮烈牺牲。1944年任第五集团军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抗战胜利后任东北保安司令、东北和徐州剿总司令等职。

2、关麟征,陕西鄠县人

关麟征毕业于黄埔一期,著名抗日将领,其麾下的郑洞国、杜聿明、刘玉章、张耀明等皆抗日名将。1933年率领第25师参加长城抗战,重创日军第八师团获得青天白日勋章,抗战爆发后任52军军长,率领郑洞国、刘玉章等部在河南将土肥原贤二第十四师团打得落荒而逃,之后参加台儿庄战役血战板垣师团获得“关铁拳”的称号,徐州会战任第32军团长,身先士卒打破重火力日军封锁桥获得“关猛”的雅号。1939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湘北失而复得升任第15集团军司令调防云南,也是继胡宗南黄埔系学生后第二个任集团军司令,由于与陈诚不和逐渐淡出军界,接替蒋介石成为第二任黄埔军校校长。

3、胡琏,陕西华州人

胡琏毕业于黄埔四期,著名抗日将领,陈诚土木系的核心战将,1937年在第18军罗卓英的指挥下以团长的身份参加淞沪会战,在罗店与日军展开残酷的拉锯战,被称为“血肉磨坊”,第18军也一战成名;1943年胡琏担任第11师师长,率部参加著名的石牌战役,第11师以血肉之躯守住了最后的国门,保证了鄂西大捷而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1944年晋升第18军军长,是一位靠战功步步晋升了将领。胡琏与胡宗南并称“二胡”,解放战争是我军最头疼的一位国军将领,毛主席曾多次点名道姓这只“狐狸”,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傲”;其“忠”不比黄百韬少,“谋”却比其多,抛开立场不谈,胡琏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张灵甫,陕西长安县人,74军王耀武的得力战将,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师长,都比较熟悉了就不介绍了。还有抗日名将、光头将军刘玉章、张耀明、西安事变功臣杨虎城、开国上将张宗逊等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有哪些名人名将,不全之处欢迎补充。

光头将军刘玉章


赛门军略


在近代时期,外敌入侵导致战乱不断,在段那炮火连天的日子中,一大批的西北勇士奋起战斗,为中华民族而战,也因此成就陕西著名近代名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陕西一些近代名人。

杨虎城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 自从护国起义以来,历百战而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在暗中联络红军,再联合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抓捕蒋介石,也因此而被囚禁了十二年 。1949年9月6日,因为武装兵变主谋在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被杀,终年五十六岁。

谢子长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陕西省安定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35年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1935年2月21日逝世。

阎敬铭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朝邑(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朝邑镇)人,道光二十五年中进士,晚清大臣。阎敬铭理财有道,为官清廉耿介,是我国晚清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时人称“救时宰相”。

这三位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近代陕西名人了,当然陕西近代名人还有很多,在此小编就不在一一介绍了,至此。





冰凉味柠檬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璀璨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炎黄子孙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就诞生于陕西。而到了近代,陕西更诞生了无数历史名人,仅仅传奇的黄埔军校一期生,就有高达41人是陕西籍,陕西籍的将领,成为了国民党军中黄埔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杜聿明

杜聿明应该是国民党军队中最具知名度的陕西籍将领了。1904年生于陕西米脂的杜聿明,在二十岁的时候,受到革命影响,和堂兄、同乡关麟征等11人一起,从陕西出发,取道北平、天津,到达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也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作为根红苗正的“天子门生”,虽然阴差阳错,杜聿明并未参加北伐战争,但杜聿明在国民党军队中的晋升却并不慢,1933年时,杜聿明已经作为担任师长,并率部参加了热河抗战。



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桂南会战等战役。并在桂南会战中,率第五军作为主力,取得了昆仑关大捷。1942年,杜聿明率中国远征军进去缅甸作战。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先胜后败,尤其在率军撤退之时,杜聿明听从了蒋介石并不合理的命令,导致远征军在野人山损失极为惨重。


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成为国民党方面唯一一个在三大战役中,独当一面指挥两个战役的国民党将领。虽然杜聿明指挥的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均以国民党失败而告终,但在侧面也体现了杜聿明在国民党内的地位。

最终在淮海战役中,担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1981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7岁。

胡琏

在国民党军队中,出身黄埔军校,又均取得不俗成就的,有两个姓胡的人,分别为“西北王”胡宗南和“金门王”胡琏。胡琏是黄埔四期生,而胡宗南则为大名鼎鼎的黄埔一期生。

在大陆期间,胡宗南的地位是远远高于胡琏的。但是,在国民党军队中却流传着“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的说法,从中也可以看出胡琏的军事才华和军中的认可。


1949年10月,国民党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面对解放军,国民党军队往往一溃千里。然而就是在这种局面之下,在10月24号的金门战役中,解放军在进攻大金门的登岛作战中,却遭受了极为罕见的失败,登岛部队三个多团近万人大部牺牲,一部被俘。

而率领国民党军队取得金门战役胜利的,就是号称“金门王”的胡琏。虽然金门战役并不是一场关键战役,解放军的损失远远称不上伤筋动骨,但是,能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取得战斗胜利,本身也是胡琏军事才华的证明。



胡琏,1907年生于陕西华州赤水镇,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胡琏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军阀混战、中原大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最终被晋升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担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等职。1977年病逝于台湾,享年70岁。


鸢飞九天2018


从古至今陕西名人辈出,以十六朝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太多太多的风云人物,而近代面对山河破碎,老秦人更是为国家为民族书写下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画卷!



1,杨虎城。著名爱国将领,西北军将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因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软禁蒋介石,通电全国,停止内战,逼蒋抗日。后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杨虎城也随之被蒋介石逮捕软禁,直到1949年国民党弃守重庆前夕,蒋介石密令毛人凤将杨虎城及其子女,秘书等全部杀害!


2,杜聿明。毕业于黄埔一期,蒋介石的嫡系,曾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过长城会战,淞沪会战,并取得“昆仑关大捷”,之后率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淮海战役被解放军俘虏,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后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3,张灵甫。

毕业于黄埔四期,蒋介石嫡系,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抗日战争期间的绝大部分大型会战,抗战胜利后出任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整编74师师长,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

4,胡琏。毕业于黄埔四期,蒋介石嫡系,与胡宗南并称“二胡”,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第11师师长,第18军军长,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湘北会战,枣宜会战,湘西会战。解放战争后任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整编11师师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胡琏也跟随大部队去了台湾。



5,关麟征。毕业于黄埔一期,他是国民党将领中升迁第二快的,第一快是胡宗南,关麟征三十四岁便当上了集团军总司令,很多抗日名将都曾当过他的手下,例如戴安澜,郑洞国,还有前面提到的杜聿明等,在抗日的前中期他还率部参加了漳河战役,重创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参加台儿庄战役,激战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只不过由于其他原因,自抗日战争中后期,关麟征便逐渐退居二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他定居香港,直到去世。



6,于右任。国民党大佬,论辈分比蒋介石还高,早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后回国从事民主革命和反袁斗争,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于老身份除了是政治家之外,他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教育史上都留有不可磨灭的一笔!


咸鱼闲聊


自古以来,陕西就是中国传统文明的代表,陕西西安则是中华文明的正宗,从半坡文明开始,这里就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西周、西汉、隋、唐等中国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时期都以这里为都城。

陕西处于西北黄土高原陕西人以粗犷,豪放、率直著称。陕西悠远的历史环境,艰苦的自然条件及生活环境,孕育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在近代也层出不穷地涌现出了大量名家、名人,这里简单列举一些。

宋伯鲁(1854~1932)

宋伯鲁,字芝栋,陕西醴泉人。既是进士、又当过翰林,还参与过戊戌变法、并襄助了辛亥革命,唯有宋伯鲁一人。他曾在戊戌变法中上书条陈;他曾在隆隆大炮中从容写字作画;他曾以全家亲属百口人为人质,让西安城老百姓避免了一场火光之灾;

宋伯鲁为官清廉,才艺颇佳。他擅长书画,最精小楷,尤其是能在一瓜籽壳内书写七言诗,令人拍案叫绝。

画宗北派,秀逸中含有刚劲之气。他的主要著作有《海棠仙馆诗集》、《还读斋杂述》、《新疆建置志》、《西辕琐记》、《已亥丛谈》、《新太平轩书画论》、《泾阳新志》等。

于右任 (1879~1964)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晚年自号“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

于右任是民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趣人,他涉猎领域众多,博学多才。

他办学:创建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他在诗词书法上造诣颇深:是民国首席草书大家且诗文过千;他是一代美食家,食不厌精,留下诸多美食佳话;他品德高尚,乐于助人而一笑了之。

于右任从小家境贫寒,少时读书非常用功,16岁以第一名考取秀才,随后在陕西各书院游学,受教于刘古愚,与吴宓、张季鸾并称为“关学”余脉。

19岁参加岁试,再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被誉为西北奇才。1906年4月,于右任为创办《神州日报》赴日本考察,得遇孙中山,从而加入了同盟会。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于右任曾为交通次长,首创了国内火车夜行的先例。

他与孙中山同进同退,在二次革命中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还参与起草了《总理遗嘱》。

1932年,于右任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他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则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而自成一家。


有人评论他的字:或如处子,或如蛟龙,或憨态人迷,或古树悬空,每一个字,莫不神化。

他一生留下诗词歌赋有千首之多,他学识渊博,笔力雄健,诗词歌赋博大精深,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爱国诗词《踏莎行·送杨笃生》如下:

绝好山河,连宵风雨。神州霸业凭谁主。共怜憔悴尽中年,那堪飘泊成孤旅。 故国茫茫,夕阳如许。杜鹃声里人西去。残山剩水几回头,泪痕休洒分离处。

有人评价他的诗:诗成鼓角惊天地,笔走龙蛇迈古今。


于右任好游历,喜美食,品味到黄桂稠酒、王家核桃酥饼、见风消油糕以及石家饭店的斑肝汤等,激赏之余,无不留下墨宝。

1949年,于右任迁居台湾,一共待了15年。随着年纪愈大,他思乡之情愈深。

1962年,于右任写了一首《国殇》,即千古绝唱《望大陆》,因他死后没有留遗言,以此记之: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1964年11月,于右任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5岁,葬于台北大屯山。

他一生没有置办恒产,所有收入都捐给了家乡办学和慈善。让我们记住这位品德高尚的老先生—于右任。


鲲鹏历史


中央电视台8月26日二套节目在宣传城市的比拼中榆林输给了甘肃的平凉,但在历史上任甘肃省委书记主政甘肃时,榆林人占了几项之最。1949年7月第一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是榆林榆阳城区人,他当时三十九周岁,占了最早,年龄最低二项之最。榆林神木人李子奇占了任职时间最长七年零七个月。甘肃有二任省委书记都是榆林人,又是一项地域之最。张德生参加过红军长征,曾任三边特委书记,抗战时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关中分委书记。又曾任中共西北局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甘肃省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他是榆林历史名人、陕西近代史名人、中共党史人物。


海电81964973


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人才辈出,帝王将相、风流雅士不乏其人。近代以来,更是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1925年加入党组织,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总指挥、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第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14日,在山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

(刘志丹)

谢子长(1897―1935),陕西安定(今子长县),曾任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红42师政委,与刘志丹并肩战斗,开辟陕北根据地。1934年在河口战斗中胸部重伤中弹,次年2月,伤势恶化去世,年仅38岁。

何挺颖(1905―1929),陕西南郑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团指导员,是1927年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参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后任红1师党委书记,红4军28团党代表等职。1929年1月在战斗中负伤,在转移途不幸再次负伤后牺牲,年仅24岁。

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早年参加于右任领导的靖国军。曾任17路军总指挥、陕西省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36年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后被迫辞职出国。抗战爆发后,回国即被军统诱捕。被囚禁12年后,1949年9月6日,军统特务奉蒋的命令将杨虎城及其长子、幼女、秘书等人杀害于戴公祠,时年56岁。


张灵甫(1903―1947),陕西西安人。青年时期从北大历史系退学考入黄埔四期。1933年任第1师第1团上校团长,1936年因枪杀妻子吴海兰被判入狱。淞沪会战中任74军305团团长。在敦化战役中,左臂负伤。战后晋升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徐州会战后晋升153旅少将旅长。万家岭战役中,张灵甫率敢死队从张古山后山绝壁进攻,飞夺张古山。后张灵甫参战上高战役、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湘西会战等。1946年任整编74师师长。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时年44岁。

(张灵甫)

胡琏(1907―1977),陕西华州人。黄埔四期生,陈诚爱将。淞沪会战爆发时,胡琏任第11师66团团长,率部在罗店一带与敌人展开殊

死搏杀。战后升任119旅旅长。1939年参加湘北会战,升任11师副师长。次年参战枣宜会战等。1942年任11师师长。次年,率部保卫石牌。因战功荣誉青天白日勋章,升18军副军长、侍从室高参。1944年任18军军长,次年参与雪峰山会战。淮海战役中,12兵团被歼,司令长官黄维被俘,副司令长官胡琏逃脱。

去台后,胡琏任金门防卫司令、陆军副总司令、驻越大使、“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1977年6月,逝世于台北,终年70岁。

此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陕西三原人,曾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长达34年)、将领刘玉章(陕西兴平人,黄埔四期生,52军长、金门防卫司令官)、杜聿明(陕西米脂人,曾任国军200师长、第5军军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等职,在淮海战役中被俘)、关麟征(陕西户县人,黄埔一期生,曾任25师师长、15集团军总司令、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黄埔军校校长、陆军总司令,1980年在港逝世)等都是陕西人士。

欢迎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