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

夏天蚊虫活跃,

这两天,

一条关于蜜蜂蜇人的新闻引发了关注。

急诊科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

7月22日,内蒙古赤峰,一家三口驾车途中遇到一辆运蜂车,疑似蜂箱掉落,一群蜜蜂突然飞进车内。丈夫只身引开蜜蜂,被严重蛰伤,他还忍着巨痛将车开到医院。目前妻儿已脱离危险,男子仍在治疗,未脱离生命危险。

很多人为这位老公的行为点

急诊科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

。团团在此也要提醒大家:眼下正是暑期旅游高峰,野外游玩千万小心蜜蜂!别看蜜蜂小小一只,伤害却是很大的。

北京一急诊医生亲身经历的2个被蜜蜂蛰后的病例,同样的遭遇,却是不同的结局,一个死一个活。这两个病人在垂死一刻完全不同的自救,值得所有人深思、借鉴、学习。

被蜜蜂蜇后,两个病人,一死一生

做医生久了,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很多情况下,命是攥在患者自己手里的,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医生救了你的命,倒不如说是你自己救了你的命。

我是一名北京急诊医生。下面这两个病例是我亲身经历,结局是一死一活。这两个病人在垂死一刻完全不同的自救,值得所有人深思、借鉴、学习。

案例一

急诊夜班时,一位50岁的男性,走进了我的诊室。

“医生,给我看看,刚才被蜜蜂蜇了,现在全身痒,起了不少疹子。”病人边说边把一只被拍死的蜜蜂递给我看:“这是这种土蜂蜇的,劲儿还挺大。”

我示意他脱掉上衣,查看被蜜蜂蜇到的颈部,发现仍有蜂刺刺入而未拔出。我带他到换药室,马上对其完整的取出了毒刺。但当撩起他衣服的时候,我却发现他的前胸、后背,腹部,大腿布满了红色密集的皮疹

“除了痒,有心慌憋气的感觉吗?”我急切地问。

“没有,就是被土蜂子蜇了一下,您给我开点外用止痒的药就行。”他若无其事地说。

“止痒药肯定要给您用,但是您现在已经过敏了,没有出现憋气、呼吸困难有可能是暂时的,应该去抢救室,给您系统抗过敏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不用,不用,还去抢救室,就被蜇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本来都不想过来,孩子不放心,您就给我开点止痒药,我回家了,还去什么抢救室。”病人有些不耐烦了。

“蜜蜂蜇一下虽然是小事,但是您已经出现了过敏现象,为了防止过敏引起的休克和喉头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一定要治疗和观察后才能回家......”我还想再进一步解释,但这

个时候病人突然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眼皮半睁半闭,身体摇摇晃晃。我赶紧一把抱住了他。

就在我抱住他的那一刻,他的身子完全软了下来,差点我们俩一起摔倒。在病人孩子的帮助下,将他扶到诊室的床上,孩子搂着他,惊慌地看着我不知所措。

我迅速通知抢救室推来平车,将他推入抢救室,吸氧、静脉输液扩容、大剂量激素抗过敏性休克治疗等,我甚至还请喉科来会诊,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紧急行气管切开。

10分钟后,患者睁开了眼,血压也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了。3个小时后,患者无不适症状,在孩子的陪同下离开了抢救室。

临走时特意到诊室和我说了声谢谢,说我救了他一条命。我说真要谢就谢你自己吧,幸亏你被蜜蜂蜇了后出现不适,听从了孩子的建议,能第一时间来医院,为你自己、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案例二

上面那个病人是幸运的,及时来到医院,及时治疗,没有出现严重后果。但是这让我想起我曾接诊过的一个叫朵朵的小女孩。

也是在夏天,城里的一对年轻父母带着5岁的女儿回姥姥家,姥姥家在农村。

这个季节正是鲜花盛开的时候,朵朵在花丛中玩耍时,不小心被一只蜜蜂蜇到了手,疼得哭着喊着叫妈妈。一家人看着朵朵疼得一直哭都很着急,最后还是姥爷有办法,拿出牙膏涂在了蜇伤处。似乎有了些效果,朵朵不哭了。

急诊科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

一家人这才放下心来,各自走开干别的事情去了。但是,20分钟后,朵朵的妈妈切好了一盘水果端去给朵朵吃时,随着盘子清脆的摔碎声和妈妈的尖叫,一家人冲进了屋子里。朵朵趟在地上不停地抽搐、呕吐、眼皮肿得根本睁不开,小脸通红,身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疹子。

一家人慌了,抱起朵朵冲出了家门。然而,一家人并没有选择只有3分钟路程的就近医院,而是选择了30分钟路程的当地一家大医院

那天正好我值班,朵朵送到医院时早已没有了呼吸和心跳。我们努力地抢救,想把朵朵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努力地盼着奇迹出现,但是奇迹最终还是没有出现。

妈妈抱着冰冷的朵朵,爸爸抱着悲痛的妈妈,姥姥已经哭得晕了过去,姥爷用拳头捶打着地板,讲述着事情的经过......抢救的医生护士都哭了,我忍着眼泪,不敢直视他们,宣布了临床死亡。

转身后我的眼睛也模糊了。我甚至不敢去告诉这一家人:

如果当时抱着孩子去3分钟就能到的就近医院治疗,朵朵有九成活来下的可能。

他们错了,他们耽误了孩子最佳的抢救时间。

急诊科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

上面两个被蜜蜂蜇的案例,

是医生今年4月写的一篇科普文章。

医生说,就因为他的这篇文章,

最近又救了一条命!

不经意的扩散,真的能救命!

前段时间,我白班时和往常一样在诊室忙碌着,突然抢救室呼叫:“蜂蜇伤,过敏性休克,昏迷!”

我放下手中一切奔向抢救室。这是一个50多岁的农民,全身大片大片疹子,呼吸困难,面色潮红,眼睑肿得拔不开眼皮,大小便失禁,血压测不到,心率130次每分。

我和我的同事迅速进行抢救,20分钟后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急诊科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

(第二天,患者身上还是遍布皮疹)

患者是我们当地一个社区120送来的,120在第一时间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补液、激素治疗。患者情况好转后,我对患者的女儿说:“多亏第一时间就近治疗后120送至我院,要不然等到喉头严重水肿完全压迫气道,可能真的来不及了。”

没想到120随车医生说:“不用谢我,应该谢谢你,他女儿说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蜜蜂蜇伤后出现过敏应该就近就医,她一路上一直在说。”

后来我才知道,当老人被蜜蜂蜇伤后,并没有去医院,而是回家了,说全身无力,眼皮都抬不起来。女儿发现不对,赶紧请邻居开车送老人去医院,刚开始大家一致认为要直接来我们医院,大概40分钟车程,但是老人的女儿看过那篇文章后,执意要去就近医院先用上药,尔后用120转院。

看了老人的经历,真让人捏一把汗,但同时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多掌握一些急救知识真的很重要!

被蜜蜂蛰后死亡率很高!

这两个病例一生一死,教训极为惨痛!

一说到蜜蜂/马蜂叮咬,很多人都把它看成“蚊虫叮咬”,但其实蜜蜂蜇人死亡率很高!不少人根本不当回事,结果导致悲剧的发生。

急诊科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

出现不适症状,立刻就近就医

医生提醒,夏季户外活动或游玩时,如果遇到蜜蜂蜇伤后:

第一,立即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

第二,肥皂水反复冲洗;

第三,局部红肿发痒可外用药膏观察;

第四,若全身出现皮疹、恶心呕吐、心慌憋气、大小便失禁等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切记立刻就近就医

特别提醒:蜜蜂蜇伤后拔出蜇刺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用针头或者注射器挑出毒刺。因为当用镊子或钳子夹住毒刺的那一刻,有可能把毒刺内的残留毒液再次注入人体内,加重过敏反应。

被不同蜂蜇后,处理方法不同

石家庄市第六医院皮肤科医生张凌伟说,蜜蜂与黄蜂的毒素不一样,被蛰后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蜜蜂的毒液呈酸性,若被蜜蜂蛰了,除了红肿、疼痛外,没有其他不舒服的反应,可以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来回擦洗;若局部还是有点红、有点儿痒,可以涂抹一点儿抗组胺激素的药膏。

黄蜂的个儿大,毒液呈弱碱性,若被它蛰了,就不能再用肥皂水了,而是要用食醋等酸性溶液冲洗。若简单的冲洗不管用的话,一定要及时就医。

不管是蜜蜂还是黄蜂等,尾部都有毒刺,一旦刺进皮肤后,将会释放出组胺等毒汁,对人体造成中毒、过敏等反应。

急诊科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

张凌伟介绍,被蜂蜇所呈现的反应不同,主要取决于蜂的种类以及个人体质。过敏体质的人被蛰后,更容易出现重症的反应。

急诊科医生“垂死一刻自救经历”刷爆朋友圈!

团团再次提醒大家:

把这个急救常识给身边人看看,

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