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预付卡商家套上诚信笼头

给预付卡商家套上诚信笼头

洗车卡、健身卡、餐饮卡、美容美发卡、教育培训卡……如今市民的钱包里总能找出几张预付卡,在消费领域,似乎已然卡行天下。然而,预付卡在带来优惠与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种种乱象。据媒体报道,近日,全国连锁儿童室内游乐设施品牌“悠游堂”旗下部分亲子儿童乐园门店因关店、暂停营业等原因,出现会员卡无处可用或无法退款等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对预付卡风险的关注。

预付卡遭遇跑路实质上是商家的诚信问题。预付卡商家卷款跑路,就像一颗颗炸弹,时不时引爆。仅上海市政府总客服“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显示,自2018年1月1日至4月9日,就收到单用途预付卡消费投诉电话10940件,与2017年同期4958件相比增幅达120.65%。从投诉内容看,美容美发、洗浴、餐饮、宠物、生鲜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预付卡消费本来是两利之举,商家可迅速回笼资金,实现“钱生钱”,消费者可获得较大幅度的折扣优惠。问题在于,一旦发卡商家跑路或违反承诺,预付卡就变成“坑人卡”。

立法规范非常紧迫。商务部曾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要求对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单用途预付卡实行登记备案。但为数更多的街边小店却甚少备案,也恰恰成为跑路的重灾区。现行法律法规对预付式经营没有设置准入门槛,这给预付式经营监管带来难度。依据《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一般规定调解预付式消费纠纷,难以对经营者做出实质性处罚。进行专门立法,明确预付卡发行主体、发行资质和发行程序,明确监管主体、监管范围和监管方式,明确处罚规定和消费者救济途径,已势在必行。

现在有的小微企业净资产也就几十万元,发卡金额能达数百万元,个中风险不言而喻。应对发售预付卡的企业进行资质限定,比如根据其经营规模、注册资金等对发卡最高限额进行限定,对发行总额超过一定数额的,实行申报许可制,以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为防止企业滥用挪用预付卡资金,可要求经营者提供担保,或可将商家信用和银行信用相结合,发卡商按照所发售卡金额的比例,在其开户银行专用账户存入一定的金额,账户资金不得挪用,消费者权益受损时,从此账户中先行予以补偿。只有立法规范预付式经营行为,让其置于全社会的共同监督之下,才能使预付式消费站直走稳。

作为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并不好吃,对于优惠幅度大的预付消费,不可盲目轻信。在办卡的同时,要注意了解商家的底细,妥善保存相关证据,留足后路,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寻求法律渠道解决。

辛刚/图 张全林/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