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距今八百年前左右,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一位年仅十六岁的书生赶往太原参加府试。途中经过一片树林时,遇到一位猎人。猎人向书生讲述了自己打猎时遇到的一件怪事。

早晨,猎人张网布置陷阱,捕捉猎物。结果两只飞倦的大雁,落下休息时,偏偏自投罗网。猎人大喜,收网捉雁。双雁拼命挣扎,一只脱网而去,另一只落入猎人之手。脱网的大雁不忍离去,徘徊返顾;而被捉的大雁在挣扎哀鸣不久之后,被猎人杀死。这时,只见那只已获自由的大雁发出数声悲鸣之后,从空中一个俯冲,栽倒于地,死在猎人的旁边。猎人十分吃惊,不曾想大雁也会殉情,不禁感佩不已。

书生听了这段故事之后,感动泣下,当即毫不犹豫地买下双雁,郑重地葬于汾水之旁,取名“雁丘”。他久久地立在雁丘之前,痛悼双雁。一番沉思默想之后,脑海里酝酿出一曲悲歌。这曲悲歌定格在纸上,经后人流传开来,我相信,所有读过它的读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摸鱼儿·雁丘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一对大雁,南来北往,经历多少严寒酷暑。但教彼此相随,再多的辛苦也是甜蜜快乐的时时刻刻。可是一旦拆散,生离死别,那“万里层云,千山暮雪”,有谁会陪伴自己飞过?

不要说前途如此险恶,就是眼前万里春光,到处一片锦绣风景,失去了最忠实的伴侣,那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苟活于世,而心却陷入痛苦之渊;莫如追随伴侣于泉下,以期冥冥中相依相守,永不分离。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李白语),爱情的誓言可以像磐石一样坚固,而爱情的悲剧本身就是一曲不老的悲歌,经过岁月的洗礼,不惟不会褪色,反而历久弥新,熠熠闪光。

这位年轻的书生就是金代诗人元好问(字遗山)。元好问写出这首爱情绝唱之前,唐代的白居易写过《长恨歌》,宋代的陆游写过《钗头凤》,都是哀感缠绵,让人读后深深动容,为作品中那种绵绵不尽的憾恨而潸然泪下。然而,白氏和陆氏的作品都是伤感太过。

因为作品中的爱情有着巨大的缺憾,女主人公无辜枉死、香消玉殒,男主人公含恨苟生、追忆夙情。这种悲剧的氛围与气息强烈地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使我们不忍心苛责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反而为之一掬同情之泪。

这样的作品确乎使我们产生了同情,并且带来深刻的反思。可是,我们并不能从中感受到爱的力量;相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看到,爱是那么脆弱,脆弱得不堪一击。“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洪升语),这一声质问真是问得好。

只要双方坚守爱情,真心不改,何愁不能“感金石,回天地”?试看,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这双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何尝不令我们同情?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坚贞的力量。

自南向北,万里相随,从生而死,两心相依。这种轰轰烈烈的爱情,足以令后世的读者感发奋起,汲取真爱的伟力。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双鸩篇》中的青年男女,都给我们以这种向上的力量。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集中歌颂这种坚贞爱情的作品不止此一例,另一首词作《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与前一篇《摸鱼儿·雁丘词》堪称姊妹篇,虽然创作相隔十一年,而作品之主旨、风格、情调,颇为相近,前后交映,各擅胜场。

作者交代,金章宗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民间有两个青年男女,彼此相恋甚深,却遭各自家人强烈反对,不得相守在一起。

两人愤而投河自尽。官府到处寻找两人踪迹,不得见,后来采挖莲藕的人偶然从水中打捞出两具尸体,大家才明白事情真相。那一年,两人投水的河塘之中,长满了美丽的荷花。所有的荷花都是并蒂而开,开得无比灿烂,芬芳怡人。

作者闻听此事后,有所感,赋此词。此词动人的力量,丝毫不逊于其它爱情名篇。“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首句发问带着凄楚之音,相爱双方,生前不得如意,死后化而为莲,仍是千丝(谐音“思”)万缕萦绕于心,而莲心之苦,却是无人得解。其冤其愤,谁人知晓?又有谁人为之表白?

“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旧家这对痴儿女化而为莲之后,依旧含情脉脉,互相凝视对方。这种感情,确乎深沉,岂是“至死不渝”四字所能形容?那是死后也不曾有丝毫的改变。

接下来,作者有质问,有太息,有感慨,及至“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之句,对于这种坚贞爱情的歌颂达到了高潮。作者相信小儿女的爱情是永存的,他们的“幽恨”便是黄土之下千年万年也掩埋不掉的,必将永垂不朽。

这番高亢之声过后,又转为低沉呜咽:“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结末数语,流露出作者生怕这种爱情再被摧折的深深忧虑。

此词结尾不同于前词慷慨激越,让人热泪纵横之际,感情振奋沸腾,而是低沉宛转,让人紧锁眉头的同时,转而陷入深沉的思索。这大概是作者经历一番现实之后,内心产生幽微变化所致。

两首《摸鱼儿》,可说是古代爱情词中的“双璧”。作品中所歌颂的坚贞不渝的爱情,永远给后世坚守真爱的眷侣以莫大的鼓舞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