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推遲上學時間成趨勢,媽媽上班沒法朝九晚五了

小学推迟上学时间成趋势,妈妈上班没法朝九晚五了

一個非主流的育兒號,各類乾貨八卦、知音知乎知心姐姐論壇

婦女之友持家必備,每週二、五歡迎來玩

春節長假一過,拖家帶口的全國大遷徙就開始了。返工的返工,上學的上學,其實我還挺開心的,當爸媽的都深有體會,上班比放假輕鬆多了啊!放假是陪娃吃玩睡全天不打烊,持續一個禮拜能把人累趴,上班後把娃送到幼兒園、小學校,才算恢復正常生活,終於可以歇歇了。以前一聽到放假兩眼放光,現在聽到放假眼淚汪汪。

春節剛過,浙江的小學就推出了一項新規定,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早上到校時間不得早於8:00. 原因是讓孩子多睡會兒,保證每天9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看起來對孩子是福利啊,但是問題來了,那些每天朝九晚五上班的家長,怎麼送孩子上學?

01

浙江推行這一政策之後,各地的小學也都紛紛響應。黑龍江不僅也實行了延遲上學政策,甚至將覆蓋面鋪得更廣,涵蓋了初高中:從3月1日新學期開學起,全省小學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時間由目前早7:10後不同時間,推遲到全省統一早8:00;高中生由目前早6:30後不同時間推遲到全省統一早7:30。

推行這一政策的初衷在於:確保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早餐時間、使幼小銜接更為自然,以及緩解小學“上學早、放學早、接送難”矛盾。

孩子的睡眠的確很重要,如果要保證孩子每天晚上睡眠在9個小時以上,就得晚上9:30左右睡,早晨6:30左右起。早餐半小時,到校車程半小時-1小時,差不多7:30-8:00到校,然後家長再奔去上班。

這只是比較理想的情況,碰上到校時間超過1小時或是家長上班單程超過1小時(其實在大城市這是很普遍的),就只能採取一些不得已的解決辦法:

1. 孩子早起。

2. 選擇就近的學校。

在大城市,想要就讀的好學校不一定就在自家住房附近。為了好的教育資源,同時也節省每天送孩子的時間,往往需要通過搬到學校附近租房或買學區房提前解決。

3. 選擇就近的工作。

這點可以選擇的餘地並不大。

4. 夫妻一方全職在家/老人接送。

而對於大多數雙職工的家庭來說,孩子起床時間取決於家長的上班時間。如果要在全國推行小學早晨8:00之後到校的制度,長期看來,意味著,家庭中必然有一位成員要長期肩負起專門接送孩子的任務,而無法兼顧朝九晚五類型的工作。至少在一線城市,看來是這樣。

02

其實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階段,已經面臨這樣的問題了。幼兒園的接送時間基本上是早晨7:30-8:00送, 下午4:30-5:00接。幼兒園管三餐。這個時間其實就很尷尬了,孩子晚上那一餐四點多吃?但是北京的幼兒園普遍都是這樣,有的甚至3點多久放了。很多隻能下班後去接孩子的家長只好選擇放學晚的幼兒園,或是放學後有託管的幼兒園。託管時間和收費也是成正比的。

我一度想不明白為什麼幼兒園是這樣的生物鐘?下午3,4點鐘吃飯,頂多叫課間點啊,怎麼能當晚飯呢?這麼小的孩子4點吃晚飯,能扛一晚上麼?實際還是要6,7點再吃一頓。這樣其實對孩子的脾胃不太好,但是現實環境就是如此。後來還是找了一家能夠託管到晚上6,7點鐘,能正常吃晚餐的幼兒園才算解決問題。

而大多數幼兒園之所以這麼安排時間,一是因為老師都是朝九晚五下班。本來老師們的待遇和其他白領工作比起來並不算高,工作時間卻要求10-12個小時,顯然沒人願意接受;二是早下課,雖然給家長帶來不便,但卻造就了接送孩子、託管和課外輔導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養孩子能不壓力山大嗎?

03

為了給孩子減輕課業負擔推遲上學時間,當然是好事一件。但,只要以分數競爭來選拔優秀學生的教育體制不變,不管幾點到校,孩子的課業負擔都不會改變,還是一樣辛苦,甚至更辛苦。

記得90年代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在推行所謂的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了。但其結果都是然並卵。下午從三節課減到兩節課,當時可高興了,但還是too naive,”失去“的第三節課,變成自願留下講解習題試卷,往往要講到5、6點鐘,比3節課正常放學還晚。但那時候民風淳樸,老師也受到尊敬,都是義務給學生補課的。現在想起來,沒有那時的勤奮刻苦,也沒有後來取得的成績,甚至到了大學,還在吃那時候的老本。

到了現在,如果學校以”減負“的名義縮短在校課時,也只是意味著要多報課外班來補充上課內容。這實際上是稀釋了義務教育的含金量,把教育更加推向市場化和商業化。如果在北京推行一個8點以後到校的制度,可以想見,代接送孩子、早讀託管等等類似服務又會成了大多數家庭必須支付的一筆開支。

04

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正如新聞所說,“減負”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勢。而本質是,社會的資源需要重新合理的分配,包括提高老師的待遇,改善教學質量,以及,必然會牽扯到的家庭分工、社會分工的變化。

正如在歐美日韓等國,有孩子以後媽媽做全職主婦專心管理家庭和教育孩子是很普遍的,housewife這個詞說明很早這就是社會的常態。因為家務和帶孩子,這兩件事,都非常非常需要全職才能搞得定。但由於我們的社會發展太快,畢竟30多年時間就要趕超歐美,那就要付出更多,又要工作掙錢又要拉扯孩子。實在忙不過來,再拉上老人,退休不休,繼續幫忙帶孩子。

而現在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物質生活水平已經提高了很大一截。玩命工作超車的時代已經接近尾聲,整個社會開始重視起生活的質量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什麼是美好生活?肯定不是一邊帶娃一邊還要工作累成狗。所以漸漸地,我們的社會也會形成一個新的社會群體:全職媽媽。

畢竟,孩子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事,湊合不了。還是由父母來教育更好,一直依靠老人帶娃也不現實,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擴大,養老也是今後一個重要課題。

有人說,當了全職媽媽,只有爸爸一個人的收入能養家?我們家不是有錢人,還是面對現實吧。如果按目前的政策和環境,的確是不能。但事情是會變化的嘛,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隨著經濟和教育領域的各種制度、政策的推出,會越來越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也希望類似“小學推遲早上到校時間“的相關政策,也能提出相應的配套措施,僅僅一句”望家長配合”是不夠的。

小学推迟上学时间成趋势,妈妈上班没法朝九晚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