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自強不息」蹲龍鈕碧玉璽 以1725萬港幣高價

清乾隆 “自強不息”蹲龍鈕碧玉璽 以1725萬港幣高價

清乾隆 “自強不息”蹲龍鈕碧玉璽 以1725萬港幣高價

清乾隆 “自強不息”蹲龍鈕碧玉璽 以1725萬港幣高價

正在進行的“大觀――香港之夜”專場中,清乾隆 “自強不息”蹲龍鈕碧玉璽 以港幣17,250,000高價成交!璽碧玉質,蹲龍鈕,印面正方形,陰文篆書“自強不息”四字。寶璽原是三方一組套印中的一方,為壓腳章,與“懋勤殿”璽和“八徵耄念之寶”璽配套使用。

  • 作者--尺寸4.4×4.4×7.6cm作品分類工藝品雜項>筆墨紙硯創作年代清乾隆估價HKD 15,000,000-20,000,000成交價--

專場大觀—香港之夜拍賣時間2013-10-05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會香港2013秋季拍賣會說明璽碧玉質,蹲龍鈕,印面正方形,陰文篆書“自強不息”四字。寶璽原是三方一組套印中的一方,為壓腳章,與“懋勤殿”璽和“八徵耄念之寶”璽配套使用。此三方璽在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乾隆寶藪》中都有明確著錄,將其與《寶藪》對比,無論是印材的質地、大小,還是印文的篆法、佈局都與書中的著錄相符合。

寶璽作於乾隆五十四年到乾隆五十九年間,其印文“自強不息”源自儒家文化重要典籍之一的《周易》,其“乾卦”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隆帝在為自己壽躋八旬深感得意的時候,同樣隱隱流露出內心深處那種不自覺的憂患意識,“自強不息”正是這種憂患意識的反映,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

如上文所提,寶璽所在的組套印中另有“懋勤殿”和“八徵耄念之寶”二璽。其中“八徵耄念之寶”印面正方形,漢文篆書“八徵耄念之寶”六字,在套印中與此方“自強不息”一起作為壓腳章使用。另一方“懋勤殿”璽印面長方形,漢文篆書“懋勤殿”三字,字左右兩面圍繞兩條行龍,在套印中作為引首章使用。此二璽已經在2008年秋季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舉行的《皇威萬代——集美家族藏乾隆御用寶璽》專拍中拍出。

懋勤殿在紫禁城中路幹清宮西廡之北,是清宮重要的儲存御用文房用具的地方。據文獻記載,此殿之內“凡圖書翰墨之具皆貯焉”,其中當然也包括皇帝鈐用之寶璽。在清代,每當內府書畫鑑定之後,都要將其交到懋勤殿用寶,如沈初在《西清筆記》卷四中記載:“御用銅、玉、凍石印章,皆貯懋勤殿,有《寶藪》一冊,每遇御筆書畫發下,用寶諸臣擇印章字句合用者,位置左右,以令工人”,可見此套寶璽極有可能是製作以後就放置在懋勤殿中的。

清乾隆“自強不息”蹲龍鈕碧玉璽賞析

郭福祥

乾隆皇帝(1711-1799)的一生經歷了諸多對他自己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時刻,比如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七十萬壽、乾隆四十九年(1784)的喜得玄孫五世同堂、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八十萬壽、乾隆六十年(1795)的頤養歸政成為太上皇帝等等,對於每一個這樣的歷史時刻,乾隆帝似乎都進行過精心的安排和籌劃,留下了大量可供後人追述的文獻和遺物。在這些文獻和遺物當中,乾隆皇帝的御用寶璽就是以這些歷史時刻為背景,以其當時自身的狀態和心理為表達對象的特殊產物,無疑是值得我們特別予以關注的。而此方碧玉“自強不息”璽就是乾隆帝晚年眾多與他八十壽辰有關的御用寶璽中的一方。

此璽碧玉質,蹲龍鈕,印面正方形,陰文篆書“自強不息”四字。該璽側面貼有兩塊早期的紙片,上面寫有解釋璽文含義的法文,說明此璽早期曾為法國收藏。此璽原是三方一組套印中的一方,另外兩方則是“懋勤殿”璽和“八徵耄念之寶”璽。使用時此方“自強不息”璽作為壓腳章鈐用於御筆作品之上。此璽和與之配套的另外兩方璽印在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乾隆寶藪》中都有明確著錄,將其與《寶藪》對比,無論是印材的質地、大小,還是印文的篆法、佈局都與書中的著錄相符合。

此璽的所有者乾隆皇帝是滿族入主中原後的第四代帝王。他統治時期(1736-1796)的清帝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之一,是名副其實的盛世。這種盛世表現在乾隆帝御用璽印方面,即是1800方的龐大數量和平定新疆回部後大量玉質印章的持續製作。當然,作為極端私密性的個人物品,御用璽印的製作又與乾隆帝個人的經歷和思想密切關聯。因此,要正確地理解和認識乾隆帝的御用璽印,我們必須將其置於當時的歷史環境和他個人的一生中加以考察。而對於此方“自強不息”璽,下面的介紹也許是十分必要的。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邁的乾隆皇帝又一次迎來了紀年逢五、聖誕逢十的正壽之年。在乾隆帝看來,自己登基五十五年又恰逢八十整壽,實與天地之數自然會合,是上天眷佑的結果,值得大慶特慶。因此,早在一年之前的乾隆五十四年的中秋,乾隆帝就開始了對慶典活動的籌劃,包括御殿受賀的地點、規模、各地及藩屬國萬壽貢品等等。同樣,依照成例製作相應的寶璽也是活動籌劃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事項。那麼這一次,乾隆帝又會選擇什麼樣的璽文呢?

這一次,乾隆帝將視線落在了中國儒家文化重要典籍之一的《尚書》之上。據《尚書》“洪範”篇記載:武王克商後,向箕子請教天道之義,箕子便以洪範九疇相告。乾隆皇帝認為箕子所陳洪範九疇是“萬世帝王制治之源,……無一不關於為君者之一身一心。”而九疇中的第八“念用庶徵”與乾隆當時的以萬民為念的想法正相一致,於是,據此擬定“八徵耄念之寶”的寶文。關於為什麼要用“八徵耄念之寶”這幾個字刻制寶璽,乾隆帝自己在《八徵耄念之寶記》中是這樣解釋的:“思有所以副八旬開袠之慶,鐫諸璽,以殿諸御筆,蓋莫若《洪範》‘八徵’之念。且予夙立願八十有五,滿乾隆六十之數,即當歸政。今雖八十,逮歸政之歲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萬民恆在懷。庶徵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徵即所以念萬民。《曲禮》‘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謂。茲逮八十,幸賴天佑,身體康強,一日萬機,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可以說,八徵耄念之寶的刻制既是乾隆對八十萬壽的紀念,也是對自己的戒勉。最早的八徵耄念之寶刻制於乾隆五十四年冬天,並於第二年的立春日開始鈐用。

需要說明的是,和“古稀天子之寶”一樣,“八徵耄念之寶”只是一方主寶。除主寶之外,乾隆帝還同時選取了“自強不息”的寶文,刻製成副寶,與主寶相配。按“自強不息”源自同樣是儒家文化重要典籍之一的《周易》一書,其中“來源:歐洲藏家舊藏

乾卦”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隆帝為什麼要選擇“自強不息”作為“八徵耄念之寶”的副寶呢?按照他自己解釋就是:“向有自強不息寶,以殿御書。庚子年鐫古稀天子之寶,副以猶日孜孜。茲以壽躋八旬,鐫八徵耄念之寶,仍副以自強不息。蓋經書中自儆之語雖多,而易象首乾,法天行健,至為切要者,無踰於此語。予既鐫八徵耄念之寶,復副以自強不息,亦猶七旬時刻古稀天子之寶,副以猶日孜孜,皆銘幹惕之志也。”選取“自強不息”作為“八徵耄念之寶”的副寶,就是要表明他在歸政之前不敢稍存懈怠,以天下百姓為念,孜孜求治,勤於政事的意旨。在乾隆帝看來,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康強,一日萬幾,未形智衰”,作為統治天下的帝王,怎敢有絲毫的倦怠心理呢?“一日未息肩,萬民恆在懷”,自己一定要體天愛民,誠心勤政,做到“壇廟之祀,不可不躬親;雨暘之時,不可不常驗;中外之政,不可不日勤;民物之養,不可不心存。”從中不難得知,乾隆帝在為自己壽躋八旬深感得意的時候,同樣隱隱流露出內心深處那種不自覺的憂患意識。而“自強不息”正是這種憂患意識的反映,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

乾隆皇帝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擬定了“八徵耄念之寶”和副寶“自強不息”之後,便開始了大規模的新寶璽的製作。這種以“八徵耄念之寶”為核心寶璽的製作從乾隆五十四年冬天一直持續到乾隆五十九年,從沒有間斷過,製作總量超過一百四十方。此方“自強不息”璽就應該製作於這個時段。

如前所述,此方“自強不息”璽是三方一組套印中的一方。這組套印俱碧玉質,蹲龍鈕。另外兩方中的“八徵耄念之寶”印面正方形,漢文篆書“八徵耄念之寶”六字,在套印中與此方“自強不息”一起作為壓腳章使用。另一方“懋勤殿”璽印面長方形,漢文篆書“懋勤殿”三字,字左右兩面圍繞兩條行龍,在套印中作為引首章使用。這是把主寶“八徵耄念之寶”和副寶“自強不息”與以宮殿名為引首寶相互搭配而成的組寶。這種組合的組寶基本是為了將組寶放置在指定的宮殿而製作的。懋勤殿在紫禁城中路幹清宮西廡之北,是清宮重要的儲存御用文房用具的地方。據文獻記載,此殿之內“凡圖書翰墨之具皆貯焉”,其中當然也包括皇帝鈐用之寶璽。沈初在《西清筆記》卷四中記載:“御用銅、玉、凍石印章,皆貯懋勤殿,有《寶藪》一冊,每遇御筆書畫發下,用寶諸臣擇印章字句合用者,位置左右,以令工人。”在清代,每當內府書畫鑑定之後,都要將其交到懋勤殿用寶。此套寶璽極有可能是製作以後就放置在懋勤殿中的。

最後要特別指出的是與此方“自強不息”璽同為一組的其它兩方“八徵耄念之寶”和“懋勤殿”璽已經在2008年秋季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舉行的《皇威萬代——集美家族藏乾隆御用寶璽》專拍中拍賣。而此方“自強不息”璽的出現,自然令人生髮出該套組璽終有合璧之時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