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痛失“华尔街之王”称号,固收业务放下身段从头再来

最近高盛内部开始涌起一则轶事,那些过去习惯于和各大公司CEOs或董事长打交道,为其提供交易和融资服务的投资银行家们,现在开始放下身段“屈尊”和各公司的首席财务官CFO甚至财务人员。这一举动的背后,是

高盛逐渐开始的业务方向的转移

就在上个月,大摩的市值十多年来首次超过了高盛,而在2010年时,高盛的市值高达大摩的两倍还多。高盛痛失华尔街之王交椅之后,高盛的高管们显然已经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来扭转局势了。

固收交易业务曾是高盛最大的利润来源,称它是高盛的金手指也不为过。高盛CEO兼董事长Lloyd Blankfein就是来自于该交易部门,在金融危机时Blankfein曾凭借CDS的成功赌注带领高盛大赚一笔。然而,继一季度固收业务出人意料地低迷外,高盛二季度固收业务(FICC)营收再遭重挫,同比大跌40%,这是高盛固收业务表现连续第二个季度落后于同行

高盛痛失“华尔街之王”称号,固收业务放下身段从头再来

事实上,这正是因为高盛过去一向看不上(look down)这种简单单调的流动性交易(flow business),而更倾向于为其对冲基金客户打造专业复杂的衍生品来赚取巨额费用收入。而为公司客户提供流动性交易(flow trading activity)一直是花旗、美银美林、摩根大通等传统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但据金融时报报道,一切都已发生改变,对冲基金的交易活动已经迫使这家顶尖投行重新思考其目前的商业模式

在去年特朗普当选,对冲基金出于对高增长高通胀以及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预期,纷纷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和相关头寸,交易活动还一度很活跃,但今年以来,特朗普几乎一事无成,市场却无比平静,在平静如死水而又缺乏方向的环境下,对冲基金干脆就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干了。显然,对冲基金低迷的交易活动对高盛的收入形成巨大的挤出作用。

而在高盛本月发布的二季度财报中显示,4-6月间仅有1个交易日的交易佣金收入超过1亿美元。瑞银分析师Susan Roth Katzke指出,在过去,高盛

每个季度平均有至少7个交易日的佣金收入超过1亿美元

此外,高盛的前高级交易员也表示,高盛极度依赖像Brevan Howard以及BlueCrest这样的明星基金巨头,但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的话,你也做不了什么。

而现在,据英国金融时报,高盛显然准备要在自己曾经不屑的业务上发力——调整客户业务比重,增加公司客户相关业务。根据对高盛的客户组成对收入的贡献上来看(2015年数据),高盛主要盈利来源超过一半来自对冲基金和基金经理,分别达到22%和30%,而公司客户只占其收入来源的17%左右。但需要指出的是,对冲基金的交易活动显然是不具有稳定性的,这也就意味着来自他们的佣金收入也是不稳定的。

高盛痛失“华尔街之王”称号,固收业务放下身段从头再来

另一方面,高盛和华尔街其它同行一样,都在希望新的全球规则能够对限制银行资本充足率至少5%这一要求做出退让。这样能够刺激银行增加股东回报。

此外,他们还在期待金融监管的放松,尤其是沃克尔规则的放宽,这样他们又可以从事之前让他们赚得盘满钵满的自营交易业务。不过,在此之前,为了挽救固定交易业务,高盛第一个要做的似乎应该是放下身段,调整客户组成了

Blankfein近日还对彭博透露,我们不会让情况继续变换,之前的商业模式有所失衡,但是以后将会及时修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