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最貴″地方的那些「國寶″故事 請看這裡

清光緒 泥塑蟠桃會

在無錫博物院裡的那些傳世“硬貨″中,怎麼會少了本土特色的泥塑老物件?!


無錫“最貴″地方的那些“國寶″故事 請看這裡

國家二級文物,由清末民間藝人周阿手塑,陳杏芳上彩的泥塑“蟠桃會″。

我們來聽聽原無錫市博物館館長陳瑞農為你講述的“國寶故事″。

這件文物的來源與慈禧太后有關。清光緒十年(1884年)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五十壽誕,各地官員都為選賀禮絞盡腦汁。當時的無錫縣令別出心裁,呈送給慈禧太后的是一件名為“蟠桃會″的大型惠山泥塑作品。由於泥塑製作工序複雜,且極易損壞,為防萬一,當時就塑了兩件一模一樣的“蟠桃會″。一件送至北京,一件留在無錫備用。歲月流轉,入宮的那件現己不知去向,而這備用件雖幾經輾轉,卻保存完好,最終進入無錫博物館收藏。

這件泥塑以王母娘娘過壽誕開蟠桃會,邀群仙趕會慶祝為場景。整體象一座山,最上面足一個大紅色的閣樓,閣樓的牌匾上寫著“蟠桃會″三個字。閣樓下方,24位神仙分四層站立,王母娘娘高高坐在最上層,南極仙翁和麻姑分站兩側,細細觀看,每個神仙的表情與服飾都栩栩如生,他們有的捧著仙桃,有的拿著荷花,個個表情生動,面帶微笑,就象縮小的真人站在山上,一副飄飄欲仙的模樣。

群仙祝壽的場景非常符合慈禧太后壽誕喜慶的主題,也暗喻慈禧太后如王母娘娘般長生不老,永享榮華富貴。同時,“蟠桃會″也迎合了慈禧太后喜歡看戲的癖好。

據史記載,慈禧太后非常愛看戲,也懂戲,是個日必觀戲的超級戲迷。而這件作品就是按傳統戲曲《蟠桃會》製作的手捏戲文,其中的24位神仙,都是按照戲曲當中的人物扮相為原型,通過藝人高超的技藝所創作出來的泥人形象,既有戲曲人物憨態可掬的笑容,也有戲曲表演中優雅飄逸的動作。各式各樣的戲曲人物匯聚在一起,彷彿正在上演一臺精彩的戲曲演出,這使得“蟠桃會″從眾多豪華賀禮中脫穎而出,深得慈禧老佛爺的歡心。

元 連生貴子紋高足金盃

無錫“最貴″地方的那些“國寶″故事 請看這裡

無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元代“連生貴子″紋高足金盃,是國家一級文物,十分稀罕。

高足杯又稱馬上杯,多為瓷制,盛行於元代。有專家認為它適用於蒙人善騎喜飲的習俗,最初為馬上飲酒而制。

此杯口沿內側和圈足底邊各鏨刻有一圈捲雲紋,重點是杯心中央鏨刻出的“連生貴子″圖案:一個面相清秀的胖娃娃作蹲狀,身穿衣領窄袖短衫,兩手執蓮荷,正嬉戲玩耍,形態活潑可愛,四周蓮花簇擁。圖案喜慶吉祥,寓意美好。
無錫“最貴″地方的那些“國寶″故事 請看這裡

在金盃口沿外側有銘文“鄧萬四郎十口口金″(即製作高鋪款識,相當於註冊商標)。因此這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牌子貨,對當時的金銀器匠作研究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這件金盃,1960年4月出土於無錫市南郊雪浪鄉軍嶂山堯歌裡元代錢裕夫婦合葬墓。根據墓誌銘記載,墓主錢裕生於南宋涼祐七年(1247年),卒於元延祐七年(1320年),葬於元至治元年(1321年),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王錢鏐的後裔,也是當時一位極有影響的地方豪紳。

無錫錢氏是望族,象錢穆、錢偉長、錢鍾書等等也都是錢氏後代的響噹噹的人物。歡迎大家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