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我們平時購買翡翠,大家都會問,這是用什麼材料鑲嵌的?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18K金鑲嵌,其實,不光是翡翠玉石鑲嵌,其它珠寶也大都用“K金”來鑲嵌。那這是為什麼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K金”。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K金是指黃金與其他金屬熔合而成的合金。

按含金量多少又分24K金、22K金、18K金、14K金等。珠寶市場上最多見的就是“18K金”,所以我們會在有些飾品上看到標有印記的“18K”或“750”。

那又有翠友會問了,為什麼不是足金呢?是為了省錢嗎?當然不是!K金是鑲嵌寶石的最佳材料。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單看含金量肯定是24K比18K金價貴,但是足金易變形,而18K金由於硬度高,加工難度比較高,要經過十多道工序(壓塊、拉絲、熱處理、電鍍等),自然加工費就高,所以遇到18K金比24K金貴的情況也屬自然現象。

18K金的特點,款式多樣化

18k金的延展性和堅硬度要比純金好很多,對工藝的適應性更強,所以在造型和款式上有更好的發揮空間,可以在確保寶石鑲嵌安全的條件下創造出更多立體多變、時尚新穎的款式。此外,由於它的硬度與耐磨性,能更牢固的固定玉石和鑽石,因此18K金做工細緻,外觀清爽,表面光潔,內光感強。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做多種顏色

18K金顏色變化多端,能根據貴金屬含量的不同,產生白、黃、玫瑰金等不同顏色,可以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時尚而凸顯個性,簡潔而不單調,而且這樣能搭配的空間也更廣,可以和年齡、膚色、髮型等搭配,選擇餘地大,而24K則不能。

為何不用黃金、鉑金

與黃金、鉑金相比,K金的款式較多,一些鉑金能做的款式K金也能做,而一些K金能做的鉑金卻不能做。由於K金的特性能製造出不同的款式,能更細膩更豐富的傳遞著時尚的信息,而黃鉑金相對款式較少,且比K金磨損快(因為比K金軟)。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最重要的是,18K金有這麼多的優點,價格還低,與鉑金和黃金相比,K金價格更實惠。能夠花少的錢買到好東西,自然受歡迎啦!

鑲嵌的翡翠如何保養

1、單獨存放

如果將K金首飾與其它首飾存放在一處的話,互相碰撞,比較容易磨損表面~特別是硬度大的首飾,極有可能造成K金表面的刮痕,影響美觀。明智的做法是,將K金首飾單獨存放在在首飾盒中,或是用珠寶袋裝好後再跟其它首飾放置在一起。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2、避開過度高溫與低溫的環境。

金屬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所以18K金首飾放於過冷過熱的環境中時,會造成K金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造成金屬突然鬆垮或是突然緊縮,影響玉石、鑽石鑲嵌的牢固性,長期如此的話,鑽石有可能會脫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3、避免接觸酸鹼物質。

酸、鹼物質對鑽石和K金都會有所傷害,因此要儘量避免K金戒指接觸到這些物質。儘量在游泳的時候不要佩戴,因為鹽水或是氯水會損害K金戒託的表面。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什麼是翡翠封底?

翡翠鑲嵌裡一種“封底”做法則引起了爭執:一些人認為封底鑲嵌是“作弊”,在他們看,高檔翡翠不必封底,封底鑲嵌是為了遮掩瑕疵。

我們首先要知道封底是什麼。說白了,封底就是用鑲嵌物(K金、銀)等把翡翠裸石的底部完全土封起來。其實,和其他鑲嵌一樣,封底也只是翡翠深加工的一道工序而已。當然,它是有很多作用的。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小飾物封底鑲嵌更牢固封底鑲嵌能更好的保護翡翠主石,有效減少因碰撞而造成的損傷。方便佩戴,嚴絲合縫的包裹也更安全,佩戴中主石脫落的機率更低。

封底有助於光線反射回來,使得翡翠看起來更美。還能防汙防髒,起到保潔乾淨的養護作用。

對色濃的翡翠多會封底,由於顏色過濃會耗費光線而降低水頭,封底後光線反射能讓翡翠水頭看起來更天美。顏色稍深的和深且顏色不均勻的不懸空封白底。顏色深的就封白底,稍懸空。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色不滿的。也必需封底,這樣能聚光映。對種水較差的翡翠封底根本沒有作用,光線無法穿透翡翠,即便增強反射光也無濟於事。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本身是個渣渣,就算封個金光閃閃的底給你的也是白搭。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全封底】

封底也分三種:打蓋(開窗)、封死和網封三類。從字面就能理解,打蓋就是封底上有個小蓋子可以打開,這種形式很常見,打開小蓋口可以鑑別翡翠的質地。

封死就是全包圍密封,看不見開不了,網封則風格全封,後面這兩種不借助專業工具通常是無法翻開的。

為什麼翡翠鑲嵌要用18K金?

4、定期保養檢查。

佩戴一段時間後要經常檢查檢查,防止鑲嵌的白金爪託鬆弛或鏈子(繩子)斷開導致翡翠脫落,做好防範措施。

不管用什麼金鑲嵌,佩戴時間久了都會有些暗淡,不用擔心,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尤其在炎熱的夏季,汗液侵溼的機會比較多,建議每天用軟布(眼鏡布)輕輕擦試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