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 : “同和书局”的沿革

山西大同 : “同和书局”的沿革

文:刘印军,太原道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春风吹进了大同古城,一些个体书贩开始办书店,如当时的晋益书局、同兴书局等。同和书局便是其中的一家。民国年间,一位早年从河北流落来同的书生王杰,开了个书店,起名叫"同和书局",意思是"天下大同,和平繁荣"。

当年漫步古城街市,曾经西街刻印社斜对面的西来顺饭馆,其屋顶上有座加工缝纫业务的小阁楼,这就是同和书局的原址。1986年经友人介绍,笔者曾走访了原同和书局的东家兼掌柜王杰老人,他叙述了书局的发展情况。

同和书局刚创立时只有王杰一人,后雇了几位年轻帮手,人数多时有七、八人。书局业务诸事由王杰掌管,他单独跑京、津、沪进货,书目品种多以简装为主(因精装价高且损坏不易修整)。

"五·四"运动后,王杰的女儿王妙如渐渐长大,由当时的兰池小学升入大同女子师范学校(大同五中的前身)。妙如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愿意传播进步思想,于是奉劝其父从北京购入大量进步书籍。先是《四书》、《五经》,后扩展到演义小说。其中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在这里最先与大同读者见面。

开书局之初,王杰只卖些线装书,如《四书》、《五经》以及一些《康熙字典》之类的工具书。这些线装书一般是从北京进货,装帧整齐,颇有收藏价值,特别是包皮,皆用绸缎裱装,由名人题签,令人眼目一新。因此,书局不到几年便略有赢利。

在当年的文化气氛熏陶下,王妙如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经常与一些进步青年来往。谁知,当地官员李某看上了她,硬以"革命党之罪"把她抓进大同监狱,然后又逼她为妾。姑娘虽然生性柔弱,但宁死不屈。后王杰变卖家产才打通了关系,把女儿救了出来。之后,王妙如拜齐白石为师,在北京潜心研习书画艺术,后成了一位画家,被称"妙如先生"。并随夫为失学子弟筹款建学。

山西大同 : “同和书局”的沿革

山西大同 : “同和书局”的沿革

山西大同 : “同和书局”的沿革

山西大同 : “同和书局”的沿革

山西大同 : “同和书局”的沿革

在同和书局中,一些医书也成了抢手货,《傅山先生医典》等版本成了求之难得的热门货。对于一些嗜书如命的穷书生,王掌柜常常慷慨解囊,买不起的打声招呼就免了。

日本侵略军进入大同后,同和书局只能惨淡经营,想办法不久购进了一台打字机,在店内后院开始承揽印刷业务。曾先后给城内私塾学堂印刷信笺、课本,给店铺印刷发票、账单等。

山西大同 : “同和书局”的沿革

↗️ 当年同和书局印制的《算术难题分类指南》小册子。

解放初期,城内大西街共有三家书局,都是由同和书局分支出来的。一是同和书局,二是晋益书局,三是同文书局。特别是晋益书局又办起了印刷厂,兼印一些帐簿表格和一些书籍小册子,当时闻名晋北。

️晋益书局:晋益书局坐落在大西街南侧、钟楼之西,与张碗铺为邻。清末由张建勋创办。晋益书局一开始的营业项目为买卖线装书,其中有《康熙字典》《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以及绣像(明清以来,若干通俗小说前面,附有书中人物的图像,以增读者兴味,因用线条钩描,绘制精细,也称"绣像",如《绣像三国演义》;另有画出每回故事内容的,则称"全图",如《全图儒林外史》。绣像和全图均属插图一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到民国年间,新的印刷品开始流行,便开始销售《当代名人小说》和鲁迅、郭沫若、张恨水等人的作品。民国五年,开始置办印刷机,铅印纸张,开始印一些帐簿、学生本和红描之类的东西,后来开始印书,并经销纸张。营业额最高达年销上十万之多,晋益书局一直经销到公私合营后并入大同印刷厂。

1956年,同和书局与其他书局合并,建成后来的大同印刷厂,同和书局也随之关闭。

笔者当年采访王杰老人时,他就住在兰池街原店铺旧址后的深巷中,家里是日式布局,说是日本人在时留下的建筑风格。当时老人还很健硕,谈起来语音响亮。告诉我做生意真是不容易,想扩大就更难啦!

往事如烟,同和书局的沿革让人们想到旧时文化人的无奈,以及靠实业救国的艰难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