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易經:易經的三原則

導語

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就想到八卦,想到江湖上算命,測字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很大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中國人對自己老祖宗的東西還不瞭解。實際上《易經》代表了中國人最高的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是中國美學、哲學、醫學、風水學、書畫的源起。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的經典,哲學中的哲學,智慧中的智慧。正因為如此,唐代的宰相虞世南就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在易經這門學問中,先要搞清楚三個原則,就是變易、簡易、不易。要學習它就必須把這三個原則弄清楚,要先了解三個原則的道理。

自學易經:易經的三原則

第一個原則:變易

所謂變易,是易經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以及宇宙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在時空當中,沒有一事,沒有一物,沒有一種情況,沒有一種思想是不變的,不可能不變。比如現在的你跟下一秒的你就不一樣了,再過一秒又不同了。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亦不同。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中。所以學易首先要知道“變“,做為人來講,不但要知道變,還要去適應這個變,這就是不學易不可為將相的道理所在了。

自學易經:易經的三原則

第二個原則:簡易

易經的簡易是說,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以後,它就變得簡單了,瞭解了它,它就變得平凡,而且是非常簡單的一個事物。好比閃電,當人們不瞭解它的時候就認為它是上帝的震怒,是神在發威,當你瞭解了以後,無非如此而已。這也是中國哲學思想中的核心的東西,就是一切都是再簡單不過的,要化繁為簡。就像醫學,西醫很複雜,什麼科什麼科的,中醫很簡單,無非是陰陽,陰陽不和就要生病,一箇中醫把什麼病都看了。

自學易經:易經的三原則

第三個原則:不易

剛剛說了,萬事萬物都是在變的,但一定要注意,有一個東西是永恆存在的,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東西在那,這個東西是什麼呢?它就是能變出萬象的那個東西。道家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這個東西就是那個道,有的宗教稱之為上帝,是神,是佛。在易經裡面,這個東西就是“無極”。萬事萬物都在變化,但這個能變萬物的東西是不會變的。

要學習易經,這三個原則要搞清楚,以後學下去很多東西就能理解了。

自學易經:易經的三原則

補充常識:

我們現在讀到的《易經》,包括書店賣的,其實都是易的一種,也就是《周易》,也就是周朝的易,據傳為周文王所作。其實還有兩種易經,一本叫《連山易》、一本叫《歸藏易》,總稱為三易。但連山和歸藏現在已不再傳世,無人見過其真面目。一種說法是《連山》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所畫八卦的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我們看到周易是乾卦為第一卦,歸藏是以坤卦為第一卦,而連山是以艮卦為第一卦的,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另一種說法是連山是夏朝時期用來預測國運的,歸藏是商朝時期用來預測國運的,不被民間所流傳,因此朝代更迭後就消失不見了。但具體是怎樣一種情況,已不可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