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混改周年考:财务费用减少20多亿元

8月15日晚,中国联通(600050. SH)发布了2018年半年报。

联通混改周年考:财务费用减少20多亿元

在财报的整体业绩介绍中,中国联通突出了净利润的表现。据悉,归属于其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26 亿元,同比增长 232%。此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4 亿元,同比增长 8.3%。

这是中国联通自去年8月20日宣布混改一年来交出的成绩单。

对外业务上,混改后的中国联通,不仅在资费套餐方面接连推出数十款产品,也在云计算等领域动作频频。

“这一年来,中国联通上下在做决策时,很多时候都围绕优化成本的目标展开。这种风格转变来得很快,内部员工特别是中层干部的压力都很大。”中国联通的一位内部人士这样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混改后的直观感受。

“目前‘混改’的进程方面,‘混’(混改对象入股)的方面已经基本完成,‘改’的成效也逐步显现,目前主要是资本层面的合作以及在业务方面、创新成果的合作,如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中国联通方面在回答混改进展时如是说。

严控成本

“中国联通现在对成本的控制很严格。”一位中国电信的内部人士在观察中国联通近一年来的变化时这样说道。

“比如有两处小区,一处的住户规模更大,而另一处住户规模略小,那中国联通就只投住户规模更大的。中国电信是在住户规模大的地方多投入一些设备,住户规模小的地方少投入一些设备。中国移动则更加大方,两处的投入相差不会太多。”该人士说。

联通混改周年考:财务费用减少20多亿元

另一案例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我和他们(中国联通)的渠道经理聊过,他们的渠道经理,负责厅店的数量大概是我们渠道经理负责厅店数量的3~4倍。我们区域内中国联通的年营业额大概是2000多万元,是由40个人完成的,我们的是接近7000万元,接近200人。我们和他们相比,相差不到4倍的营业额,却要养5倍的员工,这可以明显体现中国联通的成本逻辑。”该人士说。

不过在新近公布的财报中,中国联通的营业成本却同比增长了5.8%。对此,中国联通的解释是营业成本增加主要由于业务发展较好,人工成本随公司效益提高而增加。不过在各项支出中,财务费用由上年同期的23.89亿元降至1.87亿元。

“公司混改的初衷,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降低成本,盘活现金流。以前的负债率很高,所以每期的利息支出(财务费用)也处于一个高水平的状态。现在利息费用降下来,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这些企业入股带来的资金起到了一定作用,降低了负债率。”上述中国联通人士说。

此外,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目前中国联通已采取将部分渠道业务与其他机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年来,中国联通加码公有云等业务,亦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建设。

混改业务待考

在一年前,混改方案公布之初,中国联通方面曾表示,将把混改募集的资金用于4G、5G和创新业务。对于所谓创新业务,主要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业务为主。

然而在云计算领域,特别是公有云,一直以来都不是电信运营商的强项。特别是在2017年,美国前两大电信运营商Verizon、AT&T先后宣布退出云业务领域。

根据IDC等多个市场机构出具的报告,阿里云占据国内公有云领域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研究总监周震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公有云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和运营投入,因此短期数年内都很难实现盈利。

但在2017年同期,中国联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1%,远高于如今43.5%的水平。但中国联通仍然选择加码云计算业务。

2017年10月20日,中国联通分别与阿里、腾讯达成云计算方面的合作。

“互联网厂商看中运营商的云能力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是运营商的基础设施环境,如通信机房、网络传输等;第二是5G;第三是运营商与政府和大型企业的关系,这一背景有利于互联网厂商向政府和大型企业的渗透。”一位不愿具名的VC投资人这样说道。

而对于中国联通选择与阿里、腾讯合作布局云计算的目的,上述中国联通人士认为,互联网厂商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较运营商往往更加强大,与之合作可提升运营商的运营能力。

业绩继续承压

中国联通混改也为传统的4G自费套餐和固网宽带带来了变化。

据中国联通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中国4G用户净增7033万户,其中,与腾讯合作推出腾讯王卡系列资费套餐产品就为中国联通新增了超过5000万户的4G用户。

腾讯王卡的成功带来了示范效应,中国联通在2017年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造卡,合作伙伴范围也大大延伸,今日头条、B站、饿了么、滴滴纷纷成为中国联通的合作伙伴,且由互联网公司蔓延至传统行业。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中国联通与合作伙伴推出的互联网资费套餐产品已近60种。

与此同时,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也效仿中国联通。例如,中国电信于今年4月推出了电信王卡。

不过有合作方对此做法并不认同。“我不愿意做(中国)联通的,因为信号差,我如果推荐这个卡给别人,怕被人家说。”北京一位从事十多年电信运营商业务代理的何兴(化名)对本报记者直言。

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记者,中国联通在上半年的基站建设投入太少,下半年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基站数量,若网络质量太差,用户黏性也会减弱。

通过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去年与今年上半年的运营数据对比分析,记者发现,在4G业务方面,中国电信今年以来每月的净增数居于榜首,同比增速维持在20%上下。中国联通的同比增速维持在10%左右,中国移动虽仅有4%左右,但其4G用户量逾8亿户。

而在另一项业务固网宽带方面,中国联通的宽带业务也保持比较低迷的态势。中国电信一直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今年以来中国移动增速迅猛,保持了45%左右的高涨速度,中国联通同比增速则在2%左右徘徊。

上述中国电信人士分析认为,中国联通宽带垫底首先是资源覆盖弱,渠道能力和渠道覆盖也较差。由于中国联通主要从人员和建设两个维度降低成本,由于过于重视利润率而不重视覆盖率最终使该项业务落后。

对于上述问题,记者在8月22日向中国联通方面询问,不过截至发稿时,尚未作出回应。

付亮认为,中国联通混改的红利正在削弱。外来资金带来的热度有限,成本下降并不能一直促进盈利快速增长。此外,中国联通混改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与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但对于其他两家运营商来说,即使不引入外来资本,也能够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壁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