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河蟹颤抖病高发,怎么做好防治措施?

颤抖病是河蟹在夏秋高温时期流行最广和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又叫抖抖病、环爪病、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河蟹的颤抖病通常没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之分,一旦发病发展非常迅速,8~10天就可以到死亡高峰。

夏秋季节河蟹颤抖病高发,怎么做好防治措施?

一、颤抖病的流行特点和危害

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出现后,颤抖病现在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河蟹是颤抖病唯一的敏感物种,从体重3g的蟹种至300g以上的成蟹都可患病。3~11月是颤抖病的主要发病季节,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严重发病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对河蟹养殖业危害巨大。

二、颤抖病的病原

颤抖病的病原尚无定论,主流报道的有病毒和螺原体,在病毒性病原中报道较多的有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不仅侵袭鳃、肠、肝胰腺、肌 肉,且侵袭心脏、神经等要害器官。

夏秋季节河蟹颤抖病高发,怎么做好防治措施?

三、颤抖病的发病表现

河蟹颤抖病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病蟹出现胸肢不断颤抖、抽搐和痉挛等症状,附肢无力,往往每触动一下,便抖动一次。有时步足收拢,蜷缩成团,因而有的地方称之为环腿病或抖抖病。鰓有时呈淡铁锈色或微黑色,常静伏岸边或水草旁,不摄取食物。

河蟹颤抖病的病理特征表现为:细胞肿大、线粒体肿大、峰断裂或扭曲或坏死溶解,病变严重处的组织细胞坏死崩解成无结构的物质。

四、颤抖病的防治

目前, 病毒病的治疗难度大,河蟹颤抖病还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因此,从病毒学角度看,应重点放在预防方面,防治结合,综合防控颤抖病。

1、消灭病原。对蟹种和环境要进行消毒处理,从根源上阻止病原的传播。可选用消毒药,如三氯异氰脲酸粉等。如发病季节用0.4~0.5毫克/升三氯异氰脲酸粉全池泼洒,以杀灭池中病原体对控制该病有一定作用针对河蟹颤抖病的流行。

夏秋季节河蟹颤抖病高发,怎么做好防治措施?

2、增强河蟹抗病力。颤抖病之所以在池塘等集约化或半集约化养蟹方式中发病,是因为人工投喂的饲料营养不能满足河蟹的需要,加之连续养蟹若干年使水环境中的微量元素锐减,蟹的免疫力下降,在病毒的侵袭下而发病。因此,应选择体质健壮的蟹种进行养殖。此外,在养殖过程中拌料使用以提高非特异性免疫水平为目的的饲料添加剂,如胆汁酸、多糖、氨基酸等,可以有效增强河蟹的抗病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3、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从生态学角度看,要为河蟹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长期养蟹的池塘要实行间歇式养殖,对池塘中较深的淤泥应采取清除等措施。

4、定期驱虫。如果河蟹感染寄生虫,蟹壳及鳃上的伤口就成为病毒、病菌等的侵袭门户,同时导致河蟹抗病力下降;对于已经有颤抖病的河蟹,一边治疗,一边大量感染寄生虫,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定期用桉树精油拌料投喂,可以有效驱除河蟹体外寄生虫(固着纤毛虫)。

夏秋季节河蟹颤抖病高发,怎么做好防治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