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一家依然在高速發展的萬億帝國

如今的中國平安,已經發展成為一家總市值破萬億、淨利潤(2018年)破千億的龐大金融帝國。最難得的是,它每年還在以30%的增速高速發展,而目前的動態市盈率才11倍。

公司競爭優勢(護城河)

保險發展三十多年依舊還處於成長期早期,被動消費的比重比較大,更多的消費者是被激發了需求從而消費,比較少是主動發覺自身需求然後消費的。

因此在這種形勢下的保險行業,保險公司業績因素方程中,渠道(代理人)的彈性和重要性是大於品牌的。

而平安之所以能在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行業平均,成為領跑者,背後也是因為深刻得明白了這點,並在各領域都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平安的四大競爭優勢分別是:領先的代理人隊伍、龐大的集團客戶群、正確的產品策略、卓越的經營管控。

國企居多的競爭環境

保險行業有個特點,大規模的企業大都是國企,比如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保、中再保險等等。(從下圖可看到,規模前十中有一半以上是國企,且十年前該比例更大)

可以說在保險行業,國企該有的優勢,平安基本都不缺,例如很重要的牌照。而國企該有的缺點這些企業多多少少都有,例如管理決策效率低下,激勵機制缺乏(利益導向不同),過於保守等等,而這都給了平安領跑的機會,這是行業競爭環境帶來的機遇。

管理層(重人才,積極性高,國際化管理層)

馬明哲是平安的創始人,也是目前平安的董事長,馬明哲之於平安,有點像王石之於萬科,他們同樣是公司創始人,同樣為公司選擇了一個好行業,同樣為公司搭建了一幫好團隊,同樣為公司打造了現今的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公司文化,同樣促成了公司的股權改革等等。

馬明哲先進的管理理念,讓平安能搭建出國際化領導班子,並且早早就採用了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有效提升了平安這個“巨無霸”的管理效率。

在員工激勵上也從不吝嗇,員工持股計劃是公司向來的傳統(04年員工持股計劃還一度成為公司第三第四大股東),且方向明確,以業績為導向,能者上敗者下的文化,也讓公司得以有效避免了傳統大企業管理層的“中庸病”。

平安在全球全國吸收了一大批人才,沒有人幹不了事,所以這是平安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平安走國際化,一開始就用國際模式,就用麥肯錫,中國人都不知道麥肯錫是誰的時候,就用麥肯錫,用老外,平安一下子國際化.

交叉銷售(綜合金融)

綜合金融有幾大作用,首先是交叉銷售。平安發展綜合金融使得其在各金融領域都有相應的產品提供,一名平安代理人進來平安後,不僅僅可以賣保險,還有更多類型產品可以選擇

挖掘一位客戶之後,可以持續為這位客戶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形成多次成交,這不僅能明顯提升代理人的收入提成,還能提升代理人及公司與客戶之間的黏性和聯繫。

久而久之,隨著客戶擁有越來越多平安產品時,且各產品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大,其客戶潛在的轉移成本就不斷提高,這有望成為平安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綜合金融使得平安能有效地提高了公司各領域產品的附加值,各領域之間發揮了較好的協同效應。比如說在一款保險產品上,附加理財屬性,健康醫療的服務等;或者說一款銀行理財產品上,附加一份保險等等。

雖然理論上其他保險企業也可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的方式做到這一點,但肯定是沒有自家業務合作這麼划算和輕鬆的。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其實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代理人銷售產品,使得他們的銷售業績更出色,這也會對代理人形成吸引,形成正向反饋。

從平安最新的中報中可以看到,公司的交叉銷售滲透率還在不斷提升,有30.8%的客戶購買了平安多家子公司的合同(也就是多領域交叉消費),且各險種的交叉銷售渠道佔比也在持續提升。

品牌優勢(規模效應)

除了傳統的邊際效益和邊際成本這種維度的規模效應之外,客戶基數的規模效應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平安各個金融板塊積累的龐大的客戶群成為了其不斷鞏固龍頭地位的重要利器。

平安綜合金融的佈局使其在各金融領域都積累了龐大的客戶群,而這些客戶群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對代理人的吸引上,代理人加入一家保險的核心就是考慮自我利益最大化,公司的基礎客源越多,越好獲取,代理人就越喜歡。(這跟交叉銷售帶給代理人更多銷售選擇是一樣的道理)

其次,客戶群的價值體現在品牌效應上,保險作為一種相對複雜的虛擬產品,大部分客戶很難對產品完全瞭解,也缺乏足夠的渠道去對比分析,所以更多的接觸點是來自於代理人和身邊人介紹。

口碑的“傳染”是一種強度很高的宣傳,尤其是在消費者無法自我判斷的產品上更是如此(人類對於未知的東西更傾向於用歸納法去理解,也即是羊群效應),而平安龐大的客戶群就使得其在口碑感染以及品牌認知上能夠獲取更大的優勢,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就建立起平安的品牌優勢。

雖然保險產品的屬性決定了平安的品牌效應無法像貴州茅臺、東阿阿膠這類偏奢飾消費品那麼高,但依舊能給平安的產品帶來一定的溢價以及傳播優勢。

目前保險行業的一大特點,產品比價性很弱,因為消費者不懂,信息不對稱,且大多數保險產品都是多款保障和福利融合,是一欄子打包買賣(這就比單純比較欄子裡單個物品難得多),導致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怎麼比,這反而給了龍頭企業溢價的空間。

溫馨提醒,文章只做邏輯梳理和解析,不做推薦,亦不做為投資依據,請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