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酒友|白酒的這5個常識,極容易被誤解!

白酒,作為中國的傳統產品已有千年的歷史,酒是中國人飯桌上不可缺少的。相信每個人對酒都瞭如指掌,耳熟能詳,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然而事實是,很多時候,大家都誤會白酒了!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被我們誤會的那些酒吧!

# 高度酒比低度酒要好?

有人認為:低度酒是高度酒加水、香料、香精、添加劑降度而成,不要喝40度以下的低度酒。對此,專家表示,酒的高度、低度只能作為個人喜好的選擇,並不能作為評判酒好壞的標準。

高度酒有好酒,低度酒也有好酒,度數的高低是相對的。酒精度高低與釀造技術直接相關,質量好的低度酒對原酒質量要求更高。以國外的白蘭地、威士忌和中國白酒的生產過程為例,用固態蒸餾方式可以把原7度左右的酒度提到60度~70度,也可以用小壺蒸餾出20度的酒。

獻給酒友|白酒的這5個常識,極容易被誤解!

# 白酒也要醒一醒

葡萄酒在飲用前需要醒一醒,那麼白酒尤其是陳年老酒,飲用前也需要醒酒嗎?現在專家做的結論是白酒醒一醒,它的口感更好,為什麼白酒醒一醒口感更好,回到物質層面來講,白酒當中99%是水和乙醇,剩下的1%左右是什麼?其他的成分,1800多種,這1800多種也不是都對人體有益的,或者是對風味有益的,也有的是負面貢獻的,特別是易揮發的物質。

白酒經醒酒後,香氣和口感都發生了變化。醒酒後的新酒更加柔和、平衡;老酒沉香更加凸顯,餘味更加悠長。白酒的老酒,確實需要醒一醒再喝,它的香氣與口感會變得更加美妙協調。即便是剛剛出廠的新酒,醒一醒也會有變化的。另外,品鑑白酒之前,將酒醒一醒,會讓飲酒過程更有情景感、儀式感,值得提倡。

獻給酒友|白酒的這5個常識,極容易被誤解!

# 不要以工藝區別酒質高低

以固態法釀造的白酒和以液態法釀造的白酒有何區別?所謂固態法就是指整個釀造過程中原料均使用固態方式,液態法則指釀造蒸餾環節原料就是液體狀,液態法和固態法不能作為區別酒質高低的依據,僅為不同工藝而已。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相關人員表示,“目前我國的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結合白酒都有其相關的質量標準和安全標準要求,通過我們多年來的檢測數據來看,只要生產企業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生產,產品就是符合標準的,就是安全的”。

# 高度酒加水變渾濁是正常現象

高質量的高度白酒加水就會變渾濁,質量差的則不變?傳統固態法白酒加水會變渾濁,固液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加水則不變?針對消費者的困惑,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張五九做了“高低檔白酒加水對比”和“不同發酵形式白酒加水”兩組對比實驗進行驗證。結果顯示,同檔次同類型的酒有的加水後渾濁,也有的不渾濁。

酒中含有一種物質叫脂肪酸和酯,兌水之後容易產生渾濁,無論高端、低端、液態、固態酒只要有類似物質都會變渾濁。至於有的高端酒加水不渾,原因在於有些企業考慮到消費者兌水問題,提前進行了相關工藝處理,“關鍵還是看企業怎麼想的。”

獻給酒友|白酒的這5個常識,極容易被誤解!

# 越好的酒越“掛杯”?

通過觀察白酒的“掛杯”程度,就能鑑別酒質高低?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介紹,“掛杯”與否不能作為評判白酒好壞的標誌,也不能作為判斷標準。好酒長時間放置會‘掛杯’,次一點的酒同樣也會如此。同一個酒廠生產出來的同一類酒其品質也有優質和普通之別,長時間擱置後“掛杯”現象都會比較明顯,而且目前很多技術手段都能使白酒“掛杯”,如果以此作為判斷標準就會誤入歧途。

據介紹,中國白酒已鑑定出的醇、酸、醛、酮、酯等1800多種成分中,大部分為小分子類化合物及硫化物,長時間放置後,醇和酸會變成酯,醛、酮以及醇會變成羧醛、羧酮等大分子量物質,不僅會導致白酒風味變化,酒體黏度也會增高,產生“掛杯”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