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人工智慧產業大會舉行,預計2022年產業總規模將破千億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大会举行,预计2022年产业总规模将破千亿

29日下午,2018廣州人工智能產業大會舉行,大會彙集阿里巴巴、小鵬汽車、科大訊飛、雲從科技、樹根互聯等一眾知名企業領軍人物,圍繞“聚慧、智啟未來”的大會主題,共同探討了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新發展、新動向。大會上還首發了廣州人工智能企業登記措施,成立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資源庫,啟動產業提速發展計劃和項目評選工作等一系列工作。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大会举行,预计2022年产业总规模将破千亿

計算機視覺領域湧現最多創業公司

“廣州正邁向引領型全球城市。在新舊動能的轉換過程中,人工智能的作用很大。”大會現場,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尹濤彙報了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情況。他介紹,從廣州人工智能企業成立時間來看,自2012年起,廣州市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數量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在2017年爆發式增長了52家,大多數企業成立不超過5年。所以,人工智能作為新興產業處於發展初期的特徵明顯。

此前,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促進會連同廣州市工信委,發起2018年廣州市人工智能企業入庫工作。大會主辦方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促進會介紹,截至今年5月,廣州市人工智能企業庫登記入庫339家,2017年營收過千萬級企業達到185家,本次入庫工作在全市範圍內實現11區全面覆蓋。廣州市人工智能企業庫首批擬入庫企業,資產總值達到97.3億元,2017年營收總額達625.8億元,其中人工智能相關業務營收總額137.9億元,投入研發總值58.3億元。預計到2022年產業總規模將破千億。

從細分行業來看,廣州人工智能產業中所屬公司領域分佈中,計算機視覺領域擁有最多創業公司,緊隨其後的是服務機器人領域,而排名第三的是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智能醫療、機器學習、智能駕駛等也是相比比較熱門的領域之一。

而廣州各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在企業數上,天河區、黃埔區和南沙區人工智能企業居前三位。從主攻方向上來看,天河區、黃埔區和南沙區側重發展機器學習、數據服務及智慧生活為主攻技術領域;番禺區、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以發展工業製造技術AI企業居多。

在尹濤看來,廣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在產業經濟基礎、消費市場、技術平臺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未來除了結合大數據發展外,還如要探索IP植入、聚焦領軍企業和領軍人才、加強專利保護、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等,以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大会举行,预计2022年产业总规模将破千亿

行業巨頭探索產業技術落地新動向

“2015年成立之初,雲從科技就選擇了廣州南沙,現在看來是非常有遠見的。”大會現場,雲從科技副總裁張立說。作為人工智能行業的“國家隊”,其創始人周曦博士帶領團隊曾在計算機視覺識別、圖像識別、音頻檢測等國際挑戰賽中7次奪冠。

在張立看來,與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不同,人工智能時代是技術創新的時代。近年來,雲從科技深入各行業,引領各行業人工智能化變革。如近來雲從科技正成為銀行業人工智能第一大供應商,百餘家銀行總行平臺使用雲從技術,雲從科技還在銀行業POC測試62次排名第一。

“人工智能產業的兩個永恆的主題是橫向拓展和縱向深度。”阿里巴巴達摩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高傑表示,橫向領域的拓展讓人工智能逐漸走向通用型發展之路,而垂直領域的技術深度決定了人工智能的落地可能性。該研究院的一大使命就是,通過阿里雲向各行業輸出人工智能全覆蓋的技術服務能力,跟其他企業合力打造智能未來。不久前,廣東省首個阿里雲創新中心就落戶在廣州荔灣區。

紮根廣州多年的廣電運通,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廣電運通研究院,並聘請了百度研究院前院長林元慶博士作為AI創新帶頭人,建成一支由博士、碩士及學士組成的高級研發團隊,成員超過2000名,其中博士14名,高級職稱25人。

助力建設銀行在業內首推無人銀行、成立“天河區公安分局·廣電運通天河智慧新警務實戰實驗室”、發佈“生物識別+信用支付”地鐵售檢票系統解決方案……近年來,廣電運通正把人工智能的基因從金融開始拓展到安全、交通旅遊、政務、新零售場景。

“廣州這兩年在人工智能領域花了很大力氣,相比前兩年整個行業有更多領先的企業和力量加入到這個隊伍。人才引進的話,政府還需有更多的舉措,讓整個人工智能行業的氛圍和人才得到更大的發展。”廣電運通副總經理魏東表示,未來他們也將和人工智能領域出現的初創企業合作,做實人工智能落地技術。

活動現場,《快公司FastCompany》CEO盧初陽還宣佈啟動了“智擎獎——廣州人工智能企業50強評選”,以進一步發掘廣州人工智能企業潛力,宣傳廣州優秀的創新龍頭企業。

■觀點

樹根互聯CEO賀東東:

工業互聯網市場正快速成長

“機器連接工業互聯網平臺之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基於動態數據建立機器故障預測模型。每個模型就像給每臺機器請了一位‘專科醫生’,可以提前5至7天預測機器的‘發病率’。”樹根互聯CEO賀東東在接受專訪時,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工智能技術在製造行業的應用場景。

作為三一集團孵化的國內成立最早、連接工業裝備最多、服務行業最廣泛的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公司,樹根互聯去年簽約落戶廣州,公司運營總部就設在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廣州團隊已經有超過100人,運營總部大樓建成之後,人才隊伍還會大幅增加。”賀東東介紹,目前公司已經在廣東地區擁有眾多的工業互聯網應用案例,與包括柴油發動機、工業窯爐、烘乾機等行業的本土龍頭企業展開了深度合作。

不止是廣東地區,截至今年6月,樹根互聯的業務已經在全國各地佈局,並且能夠支持45個國家和地區的設備接入,賦能42個細分行業,連接超過4300億元的資產。

談及快速成長,賀東東表示,工業互聯網產業目前還處在早期,但是市場成長很快。據他觀察,過去製造業一直遊離在互聯網以外,主要原因是跟互聯網打通所涉及的技術門檻太高。“工業互聯網主要是用雲平臺的方式降低了技術門檻,對於中小型製造企業來說,連接互聯網的成本也大幅降低,所以整個製造業現在進入了快速連接互聯網的階段。”

“國內和國際的工業互聯網技術發展幾乎同時起步,目前人才、技術儲備上也處在同一個水平上,但是中長期來看我國會更具有戰略優勢。因為中國製造行業門類最全、設備數量最多,所以工業數據資源最豐富。”

賀東東以樹根互聯推出的“挖掘機指數”舉例,樹根互聯的“根雲”工業互聯網平臺彙集了全國超過30萬臺工程機械設備的數據,通過建模形成的指數與固定資產投資變化、PMI指數有非常密切的相關性,這也是工業大數據在反映宏觀經濟狀況上的一種應用。未來,平臺連接了足夠規模的數控機床、機器人時,還會推出機器人指數,從而更精準實時地反映製造行業的發展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