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聖」眼裡的「兵仙」,只四個字,張良一語道出韓信的水平

大家都知道,劉邦手下的蕭何、張良、韓信被稱為“漢初三傑”。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劉邦也曾對他們進行了評價:“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劉邦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就是用了他們這些有才能的人。皇帝的評價是這樣的,那麼,同為“漢初三傑”的三人眼裡其他人是什麼樣的呢?

“謀聖”眼裡的“兵仙”,只四個字,張良一語道出韓信的水平

張良劇照

大家都知道,張良是個謀士,他以智著稱,與姜子牙、鬼谷子、范蠡一起被稱為“謀聖”。不僅知曉帝王之術,還懂得謀略佈局和為臣之要,更懂得進退之道。在劉邦一統天下後他拒絕了劉邦讓其自選富裕的齊地的賞賜,選擇了一個貧窮的留縣,從此隱退,明哲保身,歸隱山林。而韓信卻是被後世兵家說推崇的“兵仙”,他不僅曉兵法,還創造了“背水一戰”以少勝多,以弱擊強的戰績。只可惜他作戰雖然驍勇,但是對於為臣之道卻一竅不通,最終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謀聖”眼裡的“兵仙”,只四個字,張良一語道出韓信的水平

韓信劇照

如果仔細研讀司馬遷的《史記·留侯世家》,我們就會發現,張良不愧為謀聖,他不僅精通謀略,還懂得處世之道。他幾乎從來不去評價別人的是是非非,包括正面的和負面的評價。或許,這既是君子所為,更是張良性格使然。但是,這個幾乎沒有評價過任何人的“謀聖”唯獨卻對“兵仙”韓信做出了評價,而且評價得非常到位,短短四個字,一語道出韓信的水平!

“謀聖”眼裡的“兵仙”,只四個字,張良一語道出韓信的水平

張良劇照

對於韓信的評價,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劉邦對他“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的評價以及韓信自己“帶兵多多益善”的自評外。還有蕭何的“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以及英布的“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的評價。透過這些評價,我們可以看到大家的評價中都透露出一個事實,那就是:韓信是超級的軍事天才,是能夠左右天下走向,奪取天下的關鍵人物。

“謀聖”眼裡的“兵仙”,只四個字,張良一語道出韓信的水平

韓信劇照

的確,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世所公認的。他不僅會練兵,能將弱旅變強軍,而且還能戰勝成倍的敵人。而且用兵往往神出鬼沒,讓敵人捉摸不透,防不勝防,經常以少勝多。最重要的是他有膽有識,能對敵我大勢分析透徹,並作出精準的判斷。此外,他兵法韜略瞭然於胸,智計百出,“背水一戰”、“四面楚歌”都是兵家戰例中的經典。他能從一介布衣,成為登臺拜將的大將軍,並被後世稱為“兵仙”,成為無數兵家的偶像,可以說“兵仙”之名是實至名歸。

“謀聖”眼裡的“兵仙”,只四個字,張良一語道出韓信的水平

韓信劇照

公元前205年,劉邦帥領56萬大軍圍攻彭城,卻被項羽率領的3萬軍隊在半日之內被打得丟盔卸甲。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彭城之戰後,劉邦又是沮喪又是惱火,在兵敗後對張良說:“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我想豁出去捨棄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不要給別人作為封賞,以共同對付並打敗項羽,你看看可以給誰才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呢?”

“謀聖”眼裡的“兵仙”,只四個字,張良一語道出韓信的水平

劉邦劇照

張良聽到後,就對劉邦說:“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郄(矛盾);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利用)。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這簡短的幾句話,卻透露出了“謀聖”張良對於“兵仙”韓信的評價,一語道出了韓信的水平。

“謀聖”眼裡的“兵仙”,只四個字,張良一語道出韓信的水平

劉邦、張良劇照

具體的是什麼評價呢?張良對於韓信的評價濃縮起來就是四個字:“獨當一面”。在張良眼裡,當時的名將只有韓信才能堪當大任,獨當一面。劉邦手下的其他人諸如樊噲、周勃等都不行,最終決定勝利歸屬的只有韓信。後來,張良說的果然應驗,韓信帶兵將項羽圍於垓下,項羽四面楚歌,最後烏江自刎,從而徹底結束了楚漢相爭,劉邦最終一統天下。而張良對於韓信的評價也流傳下來,成語“獨當一面”也由此而來。大家對於張良對韓信的評價有何看法呢?歡迎積極在評論區留言,如果喜歡請點擊關注,往期內容更精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