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腔和昆曲争谁是百戏之祖的时候,为什么却排不进中国五大剧种?

魏青衣


秦腔,流布于西北五省大广大地区,现如今从关中平原到塞上江南,从陇东高地到河西走廊,从陇中腹地到青藏高原,从祁连鸡血到新疆广袤的戈壁都无不展现着秦腔的风采。

我们姑且不管这个所谓的“中国五大剧种”,也不管它这个提法的来由,我们看看西北五省地域面积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8%,且在产业上以农业为主,广大的农民和农村地区为秦腔的在西北的发展起到了先天发展的土壤优势。而纵观全国三百六十多个剧种,有哪一个剧种能够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影响力,就从国剧京剧来说吧,由于客观的原因,虽然各省直辖市都有京剧院团,可其受众加起来也不会有秦腔的多吧,再说豫剧,河南是中国的戏曲大省也是强省,但这个大和强只是相对于一个河南省而言的,且河南的大和强是指河南众多的剧种,不是单指豫剧一个剧种的啊。难道说根植于广袤的西北大地的秦腔在地域上和单一剧种的影响力就不及豫剧。置于说黄梅戏、评剧和越剧其流布区域和从业人员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大来说就无从谈起了。

愚下决定,在当今的中国戏曲界,从来没有一个剧种像秦腔一样,流布面积广泛,群众基础深厚,经济效益明显。所以说这个所谓的中国五大剧种实乃无稽之谈。


秦腔须生


首先说明一下,五大剧种并不是谁选出来的,而是戏曲界逐渐的发展之下,自然形成的。最先提出五大剧种的说法是谁已经无从考究,但是就知名度、流行区域而言,现在的秦腔和昆曲确实不如五大剧种。

秦腔和昆曲,的确是我国很古老的剧种,尤其是秦腔,而且它们这两个剧种曾经都流传甚远,可以说明清时期很多剧种,都受过昆曲或秦腔的影响。


比如在明朝中期到清朝中期的三百年间,昆曲当时为中国最大的戏曲,是当时的官戏,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没有不听昆曲的,那时候昆曲的影响力,丝毫不弱于当今的娱乐圈。

在昆曲盛行的年代,很多当代的文人墨客,争相为昆曲作词,那时候一个名角儿,比现在很多明星还风光。当时很多卖艺不卖身的青楼女子,唱的也都是昆曲,比如明末清初的陈圆圆。


再来说说秦腔,在清朝也是风光至极,在京剧挤掉昆曲之际,秦腔曾经也风靡全国过,甚至在北京比当时刚兴起的京腔(京剧的前身)还厉害,很多人不听京腔了,都去听秦腔了。

后来也实在是秦腔一方面触及到官员的利益了,另一方面戏词比较粗鄙,才不得不离开北京,跑到江南去唱。本来江南都是吴侬戏曲的天下,没想到大西北的秦腔到那里,同样也大受欢迎。

论影响力,昆曲和秦腔确实名副其实,比如很多剧种里都有昆腔,或者曾经受到昆腔的影响。而亦有不少剧种,有梆子腔的痕迹。所以才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

可是从实际上来看,昆曲的时代早已经过去,戏曲本应该是大众化的,太高雅容易脱离群众。秦腔的“吼”也确实不太适合平原,只能局限在西北一带。

而京剧、评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这五大剧种,都有着自己的辉煌,也是人们在欣赏戏曲中,逐渐显现出来的,比较受戏迷们喜欢的剧种。

秦腔和昆曲尽管曾经很辉煌,但是现在没落了,论普及度或者影响力,远不及五大剧种,所以才没有被评入——或者说没有进入五大剧种的圈子中。


魏青衣


百戏之祖和五的戏曲品种之间并不矛盾。百戏之祖,代表的是过去。中国五大戏曲品种,代表的是现在。秦腔何昆曲谁是百戏之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真不好定论。貌似昆曲,更古老一些。昆曲是我国第一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非五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