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白手起家」的亞洲教父們鮮爲人知的發跡史

中國有條關於三代人財富的諺語: 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人守業,第三代人敗業。其實只用一代人時間就由窮人一躍變為富翁的事並不多見,而多數大亨均在某種程度上靠祖蔭或父蔭起家。

在香港,"抄底歐洲"後退休的李嘉誠總喜歡說自己是教師的兒子,其父1940年身無分文來到了香港。他的香港長江集團官方網站聲稱:“為了扛起維持家庭生計的責任,李先生不到15歲就輟學,在一家塑料貿易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工作16小時。1950年,他的勤奮、謹慎以及追求完美的精神讓他有了自己的公司——香港長江實業。”事實上,李嘉誠讀過幾年書,後來在一個富有的舅舅那裡工作,舅舅的家族擁有香港中南鐘錶有限公司。李嘉誠的事業得以繼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因為他娶了老闆的女兒。李的已故妻子莊月明,是他的表妹,就是那位有錢舅舅的女兒。李嘉誠所經營的企業事實上是屬於他岳父的,李嘉誠只是進一步發展了企業。據李嘉誠的一位老朋友透露,李嘉誠的岳母也給了他額外的經濟支持。

那些“白手起家”的亞洲教父們鮮為人知的發跡史

他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是當時香港最大的鐘錶行之一,代理得其利是和OCTO樂都兩個瑞士品牌。

那些“白手起家”的亞洲教父們鮮為人知的發跡史

靠塑膠花起家的李嘉誠,在社會動盪之時抄底樓市,最終成就亞洲首富的神話.

在泰國,前總理第四代華裔他信.西那瓦無論是在演講還是在政府的出版物裡,他信都把自己說成是一個苦孩子,父母辛勤工作才能勉強維持一家的生計,學校缺乏資金,設備極差。2003年他在馬尼拉演講時說:“因為我平凡普通的家庭背景……我瞭解農村地區的貧困與艱難,我知道通過辛苦工作賺取報酬的重要性。”事實上,他信是著名的納蘭王朝(首都為清邁)的後裔,1932年前他信家從事課稅徵收,爾後轉入了絲綢經營、金融、建築以及房地產業。事實上,1949年他信出生時,西那瓦已是清邁數一數二的大家族,他信是地道的“富四代”。他信本人是當地最好的學校以及軍事學院的畢業生,後來娶了一位將軍的女兒。他在警察局的職位不斷獲得升遷,並獲得了國家經營特許權,這些只有圈內人才能做到。

那些“白手起家”的亞洲教父們鮮為人知的發跡史

他信兄妹

在新加坡,後來的東南亞橡膠大王李光前在1920年和陳嘉庚的女兒結婚,之後在老丈人的公司當了七年的財務主管,事業一帆風順,最後獨立經營自己的公司。

那些“白手起家”的亞洲教父們鮮為人知的發跡史

1962年李光前先生就任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新世界集團的鄭裕彤,因為婚姻關係而進入了香港著名的周大福珠寶業,這個公司至今仍是他重要的私人公司。對於那些不能依靠父業來為自己事業作輔墊的未來教父來說,另一個重要的資源就是妻子的家庭產業。

那些“白手起家”的亞洲教父們鮮為人知的發跡史

在東南亞的社會里,這種事情並不稀奇,也很正常。奇怪的是大亨們怎麼與白手起家連在了一起了?身為香港東亞銀行主席的億萬富翁李國寶爵士堅持認為許多大亨是靠自己的奮鬥創造了財富。他列舉了影視巨頭邵逸夫爵士、恆基地產的李兆基和霍英東。但是邵逸夫兄弟是上海紡織業巨頭的兒子,李兆基出生在廣東順德縣一個富有的從事銀行業和黃金貿易的家庭,而霍英東儘管出生在一個名副其實的工薪階層的家庭裡,但他獲得了英國政府獎學金,進入了一個精英學校,這使得他也與眾不同。

使大亨們的公眾形象進一步模糊不清的是他們的節儉名聲。李嘉誠就非常喜歡向人們展示他節約的嗜好,常常提起他那戴了好幾年的廉價精工手錶與西鐵城手錶,這廉價的手錶已經成了他的象徵。在《財富》雜誌一次難得的採訪中,李嘉誠也沒忘記搬出手錶的主題。“你的表太奢侈了!”他對採訪者說,“我的比你的便宜多了。”

那些“白手起家”的亞洲教父們鮮為人知的發跡史

讓李嘉誠引以為豪的另一件事是,他從上市公司中獲取的工資很少,但有一點卻未被提及,即在香港工資要被徵稅,而股息卻不被徵稅,所以大亨們利用後者來避稅。香港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前任總經理卓百德談到李嘉誠的一位同僚時說:“李兆基,在20年內僅僅從恆基地產的旗艦公司得到的分紅就有1.5億~3億美元。”李兆基用這些錢在美國買了3萬套公寓,當然還有別的。大亨真正的不為人知的揮霍是他們的高額賭博,一位香港億萬富翁說道:“他們都是大賭棍。唯一不是大賭棍的只有(博彩業教父)何鴻燊和霍英東。”無數傳言說,香港和新加坡的投資銀行家們的高爾夫賭博是進一個洞100萬美元,也有傳言說他們在澳大利亞和美國賭博,損失慘重。當然,沒有任何人將這種事弄上媒體,因為大亨們沒有公開賭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