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大施玉英:年輕時近視眼,老了還要配老花鏡嗎?

大家觀察生活中的老年人,可以輕鬆發現大多數老年人都戴上了老花鏡。而她們中的一部分人在年輕時患有近視。大家就開始好奇了:年輕時近視,老了就要配老花鏡嗎?

首大施玉英:年輕時近視眼,老了還要配老花鏡嗎?

心理上的成熟若再加上健康生活,四五十歲的現代人不僅能在生活和職場中游刃有餘,更可以朝氣蓬勃地活得像18歲。

然而,總有一些線索透露出年齡的秘密,比如:

不知不覺把手機拿遠些看;

默默地把手機字體設置大一號;

在光線稍暗的地方就看不清藥品說明書上的字……

這些是眼睛老花的表現。

說到這裡,可能已經有不少人躺槍,感慨著不能不服老;但總有那麼一些不服老的人,把老花看成是一場私人恩怨,誓將它弄個明白。

1、什麼是眼睛老花

眼睛老花是因年老後水晶體(晶狀體)硬化或部分硬化,對光感調節不足,致近來光線的焦點不能準確聚集在視網膜上,而落在視網膜後面,使近視或閱讀不清楚。老花眼需要配戴凸透鏡片。

首大施玉英:年輕時近視眼,老了還要配老花鏡嗎?

"老花"是指上了年紀的人,逐漸產生近距離閱讀或工作困難的情況。這是人體機能老化的一種現象。絕大多數的人在40~45歲左右眼睛會悄悄出現"老花",首先感到看細小字跡模糊不清,必須要將書本、報紙拿遠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跡。

2、哪些表現提示老花?

從平時習慣的距離看小字,有重影或看不清;

近距離閱讀時不自覺地將頭後仰或者把閱讀物拿到更遠的地方;

近距離閱讀需要更亮的照明;

看近不能持久,時間長了會眼脹、眼痠,甚至頭痛煩躁。

首大施玉英:年輕時近視眼,老了還要配老花鏡嗎?

如果一個 50 歲的人還沒有任何上述表現,也不代表他沒有老花,只是他還沒有出現症狀。

年齡無疑是老花最相關的因素。但年齡相近,老花的程度也不盡相同,除了個體身體素質差異,還與全身狀況,用藥情況等有關。

患有貧血、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等疾病,或長期使用酒精、抗焦慮藥、抗抑鬱藥、抗組胺藥等藥物都可能使老花發生的時間提前。

3、近視眼也會得老花眼

俗話說"花不花,四十八",絕大部分人到了48歲左右,都會發生老花眼。施玉英醫生說,生活中流傳著一種說法,近視眼的人老了不會得老花眼,其根據就是有些近視的人,到了老年不用戴老花鏡就能應付看近的需要。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事實上,近視眼的人照樣會老花,只是鏡片度數不同而已。

施玉英醫生說,近視眼是看近的物體能看清楚、看遠的物體看不清楚,而老花眼是看近的物體不清楚,看遠的和原來一樣。沒有近視的老人得了老花眼,看遠不用戴眼鏡,看近才需要。而原有近視眼的人得了老花眼,看遠仍要用近視眼鏡,看近時就不一定了。因為近視眼和老花眼能夠抵消"看近"的這一部分。

首大施玉英:年輕時近視眼,老了還要配老花鏡嗎?

比如,有人是近視眼600度,老花眼是250度,抵消這250度後,他看近時還需要350度的近視眼鏡。有人近視200度,老花也是200度,他看書讀報時就可以不戴老花眼鏡,但他仍舊是得了"老花眼",只是鏡片度數正好抵消了。

可見,無論是近視眼,遠視眼,還是正視眼,都會出現老花。不同的是,近視眼可能老花症狀不明顯,而遠視眼出現症狀更早也更明顯。

除了原先的屈光狀態,用眼習慣、生活習慣等都會對老花的表現產生影響。

比如在相似的屈光狀態和老花程度下,一位愛好纂刻的老年人要比一位愛好慢跑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視疲勞。

施玉英醫生溫馨提示:

如果出現老花眼的徵兆症狀時就說明需要去專業機構進行驗光,選擇適合自己的老花鏡佩戴。不要隨意配戴別人的老花鏡或者是隨意購買質量不過關的老花鏡。以免使視力下降,影響正常生活。

醫生介紹:

首大施玉英:年輕時近視眼,老了還要配老花鏡嗎?

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眼科臨床工作40多年,臨床經驗豐富,白內障手術尤為精湛,是我國最早掌握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的眼科醫生之一。曾兩度赴美國眼與白內障基金會學習進修,並獲其頒發的世界優秀眼科醫師獎。是我國眼科界白內障專業享有聲望的知名專家。

擅長領域: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