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原王朝總是被少數民族打敗,原因在這裡

為什麼中原王朝總是被少數民族打敗,原因在這裡

在我國古代,經常對我們中原王朝發動戰爭的是來自北方蒙古高原的少數民族。其實他們是屬於兩個大的系統,一個是匈奴系統,包括匈奴、突厥;還有一個系統是東胡系統,包括契丹、女真和蒙古。今天來跟大家說下這些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戰爭對比,看下為什麼我們中原王朝總是打不過人家。

為什麼中原王朝總是被少數民族打敗,原因在這裡

首先第一個原因是,這些少數民族基本上全民皆兵,他的生產和戰鬥其實是一回事。少數民族的孩子,基本上從小就開始練習弓箭、騎馬、摔跤,打起仗來不還是這一套嘛。彎弓射大雕,天上飛的雕一箭就幹下來了,飛奔中的鹿也能幹掉,就不用說兩條腿在地上跑的人了,那人家射起來,多輕鬆啊。再說了,匈奴人口最多的時候150萬人,能拉弓打仗的人是30萬,也就是說每五個人就有一個士兵;反觀當時的漢朝,人口6000萬,軍隊人數最多的時候是60萬人,也就是說每100個人裡面1個士兵。我們中原王朝的老百姓平常手裡拿的是鋤頭,讓一個農民學會殺人打仗是需要時間的,而人家匈奴呢,從小就是這一套,所以打不過人家很正常。就像現在的人寫毛筆字肯定沒有古人寫的好,一個意思。

為什麼中原王朝總是被少數民族打敗,原因在這裡

第二個原因就是騎兵打步兵。匈奴基本上全是騎兵,而漢朝大部分是步兵,那打起來還不跟玩似的啊。人家是匈奴是快如風,咱是兩隻腳板跑,肯定跑不過人家。

為什麼中原王朝總是被少數民族打敗,原因在這裡

第三個原因是,匈奴這些北方少數民族打仗不需要後勤。匈奴每個士兵三匹馬,一個戰馬,這匹馬只有在衝鋒的時候才能騎,平常是不能騎的。還有一匹是走馬,這匹馬是平常行軍的時候騎的。最後是一匹馱馬,最要是用來馱運物資的。士兵們渴了就喝馬奶,餓了天上飛什麼,地上跑什麼,一箭就搞定了,這還需要什麼後勤啊。再看中原王朝,出兵20萬,其中就得有5萬人來押送糧草,如果糧草一斷,那這仗基本也就沒法打了。


為什麼中原王朝總是被少數民族打敗,原因在這裡

第四,從這個氣候的問題上說,匈奴人打中原王朝,是從北向南打,越打越熱,可以光著膀子打仗,而中原王朝打他們,是從南向北打,越打越冷,凍都凍的差不多了,還怎麼打仗啊。

為什麼中原王朝總是被少數民族打敗,原因在這裡

另外,其實中原王朝根本就對匈奴所佔領的地方不感興趣,因為不能種糧食,所以一直處於的是被動的狀態,而匈奴等少數民族由於落後,所以生活物資稀缺,只能動不動就去騷擾一下,搶點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