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去博物館參觀,除了看文物,往往還能遇到很多語出驚人的「奇葩」,這裡記其一二。

一則:

某甲指著一件青銅觚對乙說:「看,這是插花的!」

某乙大讚:「果然!原來瓷花瓶是從青銅花瓶變來的!你好博學!~」 ​​​​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甲:「知道這個叫什麼嗎?這叫爵」

​​​ 某乙:「為啥叫爵?」

某甲:「因為這是河南話的發音!」​​​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甲:「婦好墓是啥意思?」

某乙:「婦好墓,婦好墓,顧名思義這個墓叫婦好!~ 」

某甲:「啥叫婦好?」某乙:「就是說這個媳婦很賢惠。」​​​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一小孩進入展廳看到「後母辛」青銅方鼎,問他父親:「這是什麼?」

其父答:「煉丹爐,過去道士煉丹用的」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甲指著婦好墓出土的這件玉璧對旁邊的某乙說:「我收的那件玉璧是春秋的,比這個時代早!」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甲:「這瓦當是漢朝的。」

某乙滿臉疑惑:「咋寫的北魏?」

某甲傲然道:「漢完了就是魏,因為佔據了北方,全稱北魏,簡稱魏!所以器物有明顯的漢代風格。」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甲興奮的指著「單五父壺」對某乙說:「快來看,這件西周器物的耳部竟然還保留有很多金色,太難得了,那個時候的青銅器就有了鍍金的工藝!!~ 」​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甲對同伴侃侃而談:「看這件青銅鼎的顏色多正,埋在土裡這麼多年都沒有變色,可見當初煉製的時候銅質有多好!不愧是海昏侯墓的陪葬!」言畢,在周圍一片讚賞的目光中,志得意滿的轉向下個展櫃。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甲指著魯博展出的這件陶器對某乙說:「這是件水器,看見下面有三個小環了嘛?那是繫繩子的!綁好後扔進水裡,就可以打水了!」

然而說明牌上寫的清清楚楚,這是彩陶鼓!!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一幼童指著洛博展櫃中的展品問道:「爸爸,這些鏟子是做什麼的?」

其父看了眼說明牌答曰:「掛在布上頭做衣服用的。」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在博物館裡安安靜靜的看展不好嗎?可偏有些人就喜歡大呼小叫,那天在故宮遇到一位,指著崇慶皇太后的畫像高聲招呼同伴:「快來看乾隆他媽,她是康熙的小老婆。」 ​​​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一日,參觀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聽到展廳裡某甲正聲情並茂的給一堆人介紹鹿趾金,心想,難道海昏侯墓發現新品類了??上前一觀,只見,展牌上大書三個字:麟趾金!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甲指著國博《江漢湯湯》展中的一件文物對著某乙高叫:「快來,好大的錢!」

某乙滿臉疑惑:「這是錢?這古人沒有這麼大的手怎麼拿呢?」

某甲指著說明牌上文物的名字:「看,這不寫著錢呢嘛!」某乙點頭稱是。

可那上面明明寫的「鉞」字好嘛?!! ​​​​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男在國博《無問西東》展上,指著克勞迪烏斯·托勒密著1482年版《托勒密世界地圖》,不屑的和同伴說:「這地圖都沒畫全,你看,連美國都沒畫上。」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一則:

某甲看到南京博物院展出的藏畫問同行某乙:「這都是真的嗎?」

某乙充滿不屑的回道:「可能是真的嗎?都是現代人畫的。」然後指著說明牌,「看,這兒寫著呢,仿!動動腦子也知道,怎麼會把古人的真跡掛出來?下回別問這種蠢問題,讓人笑話!」說罷,趾高氣昂得扭頭兒走了。

其無知若此,又睥睨天下之態,令人不禁莞爾。

指著人參果評頭論足硬說人家是蘿蔔的豬八戒在博物館特別多

現在智能手機空前普及,幾乎是人手一臺,在博物館裡遇到不認識的文物,展品說明牌上不認識的字,都可以上網搜一下,進行簡單瞭解。此外,跟隨各博物館的講解員或志願者,聽他們的講解,更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千萬不要信口開河,誤人誤己。


注: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