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時貸》搶先看|民貸天下CEO李海青與衆大咖共論行業前路

​​近日,由一點資訊廣東打造,面向全民普及互聯網金融投資知識的深度訪談互動類欄目《互金時貸》正式啟動錄製。首期以“合規備案下的互金時代”為主題,由網貸頭部平臺民貸天下獨家冠名播出。

民貸天下CEO 李海青作為重磅嘉賓出席現場,與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愛君、廣東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副總經理覃振杰以及南方都市報財經新聞部副主任、南都金融研究所首席內容官陳穎三位嘉賓聚焦行業熱點,共論行業前沿,並與現場觀眾精彩互動,解答網貸投資人相關問題。

《互金時貸》搶先看|民貸天下CEO李海青與眾大咖共論行業前路

▲《互金時貸》欄目現場

真正的P2P,不該為偽平臺背“鍋”

6、7月份以來,行業爆發的風險事件牽動著投資人的心絃,備受市民的關注。在分析此次現象時,李海青從宏觀經濟和平臺方的角度,總結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去槓桿”的經濟形勢下,整個實體企業資金流轉能力越發緊張,實體經濟借款端問題頻發,導致部分平臺發生系列逾期和壞賬事件等,令經營能力不善的平臺崩盤;

第二,真正的P2P平臺是一個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的信息撮合平臺,不存在擠兌情況,而在整個行業雷潮當中,P2P為某些不是真正撮合信息的龐氏騙局類平臺背了“罪名”;

第三,隨著備案的延期,一些中小網貸平臺面臨著合規成本不斷增加、經營能力備受考驗的情況,最終只能選擇良性主動退出。

《互金時貸》搶先看|民貸天下CEO李海青與眾大咖共論行業前路

覃振杰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近期的流動性風險已影響至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全國蔓延的流動性風險影響下,個別平臺也難以獨善其身。”

此外他認為引發的“爆雷”潮的原因,也與投資者教育密切相關。“投資者需要意識到行業存在良莠不齊的平臺,增強自身風險管理能力,理性投資合規、穩健、有社會責任感的平臺是關鍵。”

《互金時貸》搶先看|民貸天下CEO李海青與眾大咖共論行業前路

▲廣東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副總經理覃振杰

如何甄別靠譜平臺?投資人教育任重道遠

據媒體統計,網貸行業目前正常運營平臺數量1645家。經過此次行業的大洗牌,投資人如何在眾多平臺中甄別靠譜平臺?李愛君提到,以下幾點缺一不可:平臺資金有無存管、治理架構、股東身份、平臺沒有違反暫行辦法等,從平臺的蛛絲馬跡中判斷此平臺是否存在違法違規的情況。

《互金時貸》搶先看|民貸天下CEO李海青與眾大咖共論行業前路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愛君

作為資深媒體人,陳穎也給出了建議:首先是暫行管理辦法。從2016年8月24日管理辦法出臺至今,有合規意向的平臺會主動做信息披露,違法可能性更小;其次,看股東以及背後的經營團隊,是否有足夠的經驗做支撐。最後,對於一些敢於把資產透明化的平臺,可以進行查證,如此後續的可追償的可能性更大。

《互金時貸》搶先看|民貸天下CEO李海青與眾大咖共論行業前路

▲南方都市報財經新聞部副主任、南都金融研究所首席內容官陳穎

此外,覃振杰認為投資人仍需掌握P2P常識,例如平臺年化率與風險係數。覃振杰談道:“年化8%、10%、12%以上不同資產的風險等級是不一樣的,比如說超過15%、18%的項目的風險是非常高的,明辨不同資產的風險等級也是投資人需掌握的關鍵點。”

在此輪行業洗牌下,陳穎認為網貸行業大浪淘沙、汰劣留良之後,不僅留下一批優質平臺,還將留下一波真正懂投資的投資者。

加強監管促進信息透明化,提振行業信心

談及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如何留住投資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時,嘉賓們一致認為重塑投資人信心是關鍵 ,而監管與平臺方在提振行業信心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於監管部門來說,覃振杰認為需要先做好幾個工作:一是,無論是備案、現場檢查或是整改,都圍繞主體的監管對象去開展工作。二是,對機構進行穿透式監管。三是,整個備案的過程中,會結合非現場監管去做,平臺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對監管部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覃振杰還向現場來賓介紹道,廣東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通過建立廣東省網絡借貸信息中介非現場監管系統,查詢廣東省1200萬個企業主體信息,將借款人的信息一查到底。

而民貸天下成為廣東省第一家自動化接入防控中心非現場監管系統的機構,也是中國第一家自動化接入監管系統並實現實時數據對接的P2P平臺。對此,李海青表示,平臺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讓投資者逐步建立起信息透明化的概念和認識,推動行業合規健康發展。

現在全國也在陸續推廣統一性的數據披露平臺,企業可以主動向監管部門公開所有的業務信息、項目信息、投資信息等,利於監管部門及時發現企業的一些小問題、並及時處理,逐步實現常態化的實時監管,推動行業信息透明化。

《互金時貸》搶先看|民貸天下CEO李海青與眾大咖共論行業前路

▲《互金時貸》欄目現場

P2P能否成為主流投資渠道?網貸行業前景可期

中國P2P網貸行業發展的起點,它既滿足部分人群小額消費和經營貸款需求。又成功演繹了數字普惠金融和投資領域多樣性實踐。P2P未來能否能為主流投資渠道?

李愛君對P2P主流投資領域持樂觀態度,她認為,目前比較迫切的是解決“信用危機”的問題。對於非法集資的惡性主體,她建議無論是司法、地方監管部門還是中央一級的監管部門,都要“打早打小”,不要等到平臺擴大到一定體量,集聚大量投資人錢財時才發現問題。

對於經營不善的平臺,各部門需要從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出發,讓他們良性、有秩序地組織退出;對於持續的、良好的經營性平臺,它們作為維護行業信心的主力軍,必須讓投資者對其有理性科學的認知。“無論是媒體,還是專家學者,一定要科學地、正確地去分析這些問題,合力解決行業的信用危機。”

“如果在渠道疏通以後,網貸行業的風險能有所下降,平臺在風控的基礎上繼續提高服務質量,達到“銀行不服務的,我也能夠服務,銀行能服務的,我效率又高”的效果,實際上是能夠走向主流的。”李愛君表示。

“P2P能不能成為投資人主流的投資渠道,我覺得更多應該看行業的價值。”在李海青看來,網貸行業可解決銀行之外的未惠及到的客戶融資需求,幫助千千萬萬無法在銀行獲得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創業公司、個體戶、個人等,所以網貸很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

另外,這些群體的數量很龐大,在未來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佔據重要位置,而未來成為老百姓投資的重要渠道也不足為奇了。

《互金時貸》搶先看|民貸天下CEO李海青與眾大咖共論行業前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