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家譜的困境,電子家譜更加靠譜

現在修譜人待在電腦前的時間明顯多於往常。現在的年輕人都是電子家譜的推崇者。除了要一部宣紙版的家譜作為紀念,他們還會特意留一份電子家譜。

現在的80、90、00後對那些厚厚的紙質家譜很不感興趣,不僅平時很少翻,放在家裡還嫌佔地方。

據介紹,最近這幾年,修家譜的人,一般都會要電子版。電子家譜的形式為兩種,一種是自己在電腦上編排的,一種是掃描的。前者一般是新修的家譜,形式大都採取老式排版方式,後者主要用於保存老家譜。

電子家譜雖然剛剛興起,但它肯定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除了要電子家譜的人越來越多,以及“修譜王”修譜軟件的出現,也對電子家譜起到推動作用。使用過“修譜王”軟件都覺得很靠譜很方便,已經在一些大城市開始流行。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家譜文化

以前,來修家譜的都是發跡斑斑的老人,年輕人不對家譜感興趣。但是這幾年,隨著電子家譜的流行,不少30歲左右的人開始自己嘗試修家譜,當然他們也都是電子家譜的提倡者。

至於電子家譜對傳統家譜文化的衝擊,家譜國際研究院看來,即使有影響也應該是積極的。

紙質家譜的困境,電子家譜更加靠譜

電子家譜有哪些優勢呢?主要從三個維度闡述

家譜體例量身定製

通過“修譜王”修譜工具,將傳統家譜電子化,根據家族的需求,生成傳統歐式、蘇式等不同的體例。智能家譜工具還可根據家族的特點,量身定製適合家族的家譜體例。

再次續譜更加方便

傳統修譜,十五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即便是在剛修完譜第二天出生的新生兒也不能寫入家譜,只能是等下個十五年重修家譜時,才能加入家譜。

通過“修譜王”工具,一次錄入,永久保存。只要擁有一臺手機,就可做到隨時編輯,隨時修改,隨時查看。

省時省錢省力

傳統修家譜,走訪、蒐集、查找,是最費時費錢費力的工程。由於家族成員大都分佈在全國各地,蒐集信息更加的不便。有的家譜從開始修,到結束,需要數年。有的甚至數年之後,依然沒有結果。

紙質家譜的困境,電子家譜更加靠譜

利用“修譜王”修譜工具,大大減少了修譜的繁瑣過程。家族不需重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一次投入,終身受用。

尋根問祖、家族社交、家族檔案訂閱、網上祭祖、家族社交等都非傳統紙質版家譜可以實現的。通過家譜國際“修譜王”工具錄入家譜,不但可以任意選擇導出版式,而可以生成家族專屬APP,方便家文化的傳承,和宗親社交。

紙質家譜的困境,電子家譜更加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