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護理差錯,牢記這十二句話!

防範護理差錯,牢記這十二句話!

臨床案例:

案例一

患者女,53歲,脛腓骨幹骨折,護士小Y給患者更換液體時查對不仔細,給病人輸入了帶有結晶的甘露醇。

案例二

患者男,75歲膽囊結石,實習護士小W發放口服藥時,誤將30床患者的麻仁軟膠囊3粒發放給32床患者,32床患者服用2粒後述難以下嚥,護士發現錯誤後,立即收回1粒。通知醫生,患者述無不適。

案例三

患者女,26歲,上感,中午輸完液後回家。下午三點,治療護士擺第二天的長期液體時,發現治療臺上還有一袋液體未輸,立即電話通知患者來院繼續輸液。

案例四

護士小A給22床患者輸液,查對姓名、患者的床頭牌、掃描腕帶後又進行了反問式核查,準備輸液時,同室的24床詢問口服藥的用法,給患者解釋後,準備再次輸液時未核對,給患者消毒完畢準備穿刺,卻發現患者信息錯誤,及時停止操作,向患者做了解釋患者表示理解。

針對這幾件案例,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展開專題討論,分析原因:

1、護士工作不嚴謹,缺乏責任心。

2、查對不仔細或流於形式,沒有進行反問式核查。

3、拔液體之前沒有查看輸液單,也沒有詢問患者輸入的是第幾瓶。

4、巡視病房流於形式,病人治療情況不瞭解,液體未輸完未及時發現。

5、護理中斷事件後沒有進行每一個環節的核對。

6、排班搭配不合理,工作高峰期間護士人力少,核對不嚴格。

7、護士有惰性心理,指派實習生或其他護士代為工作,核對不仔細。

8、自認為熟悉患者,查對流於形式或沒有核對。

9、護士長及質控小組監督不到位。

10、工作壓力的負面影響:不良的工作環境,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生活的壓力,致使護士工作不專注,執行醫囑時發生差錯。

下面這些習慣,你有嗎?

1、X床是一位老患者了,彼此熟悉,護士前去輸液,X床X阿姨輸液了。(省掉了核對)

2、核對完口服藥後吩咐:實習同學把口服藥發了,沒有跟隨,實習同學單獨發藥,出現差錯。(實習生不應該單獨操作)

3、X醫生讓我給5床送片藥,等會就補醫囑。結果忘記了,護士執行口頭醫囑。(非搶救情況不應執行口頭醫囑)

這些問題,你想過沒有?

1、上班前梳理:上班到崗,我今天都有什麼工作?自己梳理一遍。

2、下班前反思:我要下班了,今天的工作都做完了嗎?有沒有什麼遺漏的?

3、隨身帶個小本子,把容易忽視、不常做的工作寫下來,核對一下是否全部做完。

4、單人上班注意核對,需要兩個人核對的,請醫生幫忙核對一下。

防範差錯出現,我們應該這樣做:

嚴格核對要反問,操作完畢再次查。

腕帶掃描別漏下,安全保障再加碼。

護士巡視有重點,多巡多查效果佳。

彈性排班安全保,工作高峰人力加。

床位安排要合理,姓名相近分開他。

晨會教育天天有,薄弱環節督導查。

核心制度常培訓,是否熟記考考她。

關心護士解後憂,誰有困難幫助她。

發生差錯及時報,分析討論找辦法。

規範操作和行為,發現簡化制止她。

護理中斷從頭始,每個環節再查查。

護士長經常來檢查,屢教不改再處罰。

十二句話記在心,防範差錯全靠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