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溶性粉剂药物这样配置更快!

配液是护士常见的工作之一,由于临床护士工作比较繁琐,再加上患者的液体量大,管辖患者数目多,配液成了护士的一大重任。

难溶性粉剂药物这样配置更快!

所以快速有效的配置液体,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临床上有一些难溶性的粉剂抗生素,其溶解缓慢,等待加药时间长,护士工作效率低,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那碰到这种难溶的抗生素我们该怎么办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地探讨常见的难溶粉剂抗生素。

常见的难溶粉剂抗生素有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哌拉西林钠,头孢哌酮钠,氨苄西林,美诺西林钠,链霉素等。

此类药物常常凝结成块状,不易溶解,需要震荡较长时间才能配置成功,严重影响了配药速度增添了护士的负担。

一、如果配置不当有哪些危害

(1)反复穿刺药品,增加污染的机会,也增加了输液微粒的风险。

(2)加药等待时间长,影响配药速度,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降低护理工作时效。

(3)溶液中会出现尚未溶解的微粒,危害患者的安全。

(4)药物未完全溶解,瓶底留有许多药物,药物浪费及用药量不足,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二、 配置难溶性粉剂应该怎样做最佳

预震脉冲负压法

1、 预震:将配置的粉剂药瓶倒置,再稍用力反复摇晃药瓶,使药粉完全散开。(小部分药物本身无法预震,可省略第一步,直接跳转第二步。)

原理:因为粉剂药物在配置前储存的一段时间是相对静止的,药粉容易沉积在药瓶底部,药粉颗粒之间排列紧密,缝隙很小,溶剂很难溶入药粉颗粒之间。

这类药物与溶剂接触后易凝结成块,并在块状物表面形成保护层,阻碍了药物的继续溶解。

预震可以使块状粉剂分散开来,增大药粉颗粒之间的缝隙,增大溶剂与药物的接触面积,加快药物溶解。

2、脉冲:以脉冲式的手法快速注入氯化钠溶液同时配合转动药瓶,然后回抽同等计量的空气,拔出针头。

原理:脉冲法是每次注入 1 ml 液体,连续数次,能使液体形成小的漩涡,不断的对药瓶内壁进行彻底冲洗。

增大了药粉与溶媒的接触面积,使药物尽可能的与溶媒混合,加快溶解,减少了附着在药瓶内壁的药物,加快了溶解时间,减少了药物浪费。

3、负压:脉冲结束后,回抽同等剂量空气后再继续拉活塞回抽空气 8 ml(继续回抽的空气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使密封瓶内成负压状态,拔出针头。

原理:密封瓶内成负压状态,可使粉剂内部的空气由于压力差的原因释放出来,使大团块分成小团块,甚至小颗粒。

这样增大了溶媒与药粉的接触面积,加快溶解速度。

4、震动:放入振荡器中或者手动轻轻摇匀,静置直至完全溶解。

经过查阅文献发现,预震、脉冲、负压均可缩短药物溶解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工作争分夺秒,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天使们提升工作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