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彪218431606



魏延踢灭七星灯,诸葛亮为何阻止马岱杀魏延?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一生征战,只为匡扶汉室,扫清寰宇。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才学谋略无人可及。舌战群儒展现其旷古绝今的演说才能。草船借箭,表现其未卜先知,出神入化的军事才能。诸葛亮后来辅助刘备巧夺荆州,攻占益州,最终确立蜀汉政权,也不枉费刘备三顾之恩。

刘备死后,诸葛亮又七擒孟获平定南蛮,然后北伐中原,践行“汉室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诺言,先后出师表,让人一读泪沾巾。然而天不遂人愿,诸葛亮由于日夜操劳,事必躬亲,再加上年事已高,公元234年,殒命五丈原。诸葛亮死前,因未能客服中原,留有遗憾,希望用七星灯续命,然而却被魏延一脚踢灭,马岱抽刀要杀魏延,诸葛亮却制止,这究竟是为何,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诸葛亮七星灯续命,被魏延踢灭。话说孔明夜观天象,看到自己的将星摇摇欲坠,自知大限已到,来日不多,因不想留下遗憾(北伐未成功),故而设置七七四十九盏灯,中间放置一盏续命灯,只要七天七夜不灭就可以延续生命。诸葛亮关闭自己的大帐,不准任何人进出,有要事也要事前通报。此时司马懿也觉得蹊跷,诸葛亮连续数日没有动静,因怀疑诸葛亮已死,便派人前去假装劫营,以此来探虚实。


魏延作为镇北将军,蜀汉军队的二把手,早就对蜀汉军权垂涎三尺,又知道诸葛亮来日不多,后来不知谁走漏消息,让魏延知道诸葛亮在用七星灯续命。魏延要有自己的打算,因担心诸葛亮续命成功,扰乱自己的计划,无法得到军权,于是就趁着魏军劫营,前去诸葛亮帐中禀报消息,并趁机一脚将续命灯踢灭,诸葛亮仰天长叹:生死有命,一切都是天意。马岱抽刀要斩杀魏延,被诸葛亮制止。


其次分析诸葛亮为何要制止马岱杀魏延。

其一魏延确实踢灭七星灯,但并不构成死罪。魏延夜闯诸葛亮中军大帐,为的是通风报信,防止魏军劫劫营。而魏军此时确实正在赶来的路上,喊杀声震天。即使踢灭七星灯,也不够成死罪,诸葛亮如果在没有足够证据和罪名的情况下斩杀魏延,必然引起混乱。首先魏延本部人马就不会答应,有可能会造反投靠曹魏。再者蜀汉其他将领也会不服气,毕竟七星灯续命一说也是没有根据的。


其二马岱的武力,远远不是魏延的对手,不但杀不了魏延,还有可能搭上诸葛亮的性命。马代只是个无名将领,而魏延身为镇北将军,其威望和资历远非马岱可比。魏延镇守汉中十年,曹魏也不敢正视,在北伐中,魏延也是战功卓著,可以说魏延统兵不在关羽之下,武力与张飞相当。以马岱三脚猫功夫,根本不是魏延对手。再者如果马岱被魏延斩杀,自知得罪了诸葛亮,有可能连同诸葛亮一同杀掉。蜀军必然大乱,而魏延也会投靠曹魏,顷刻间蜀汉就有可能灭亡。因此诸葛亮阻止马代杀魏延夜就是防止打草惊蛇。


其三诸葛亮阻止马代杀魏延其实是另有安排。诸葛亮七星灯续命有两个目的,一者是震慑司马懿,让司马懿知道他有通天彻地只能。二者是他一直怀疑蜀汉军中会有谋反之人,借此机会找出来。而这两个目的,诸葛亮都达到了。诸葛亮通过续命灯发现魏延有谋反之心,并未想当场杀掉他,而是有精密的安排。诸葛亮临死前,在五丈原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主要是如何安排蜀军成功撤离。而这次会议独缺魏延,用意已经很明确。


会后诸葛亮召集马岱、姜维、杨仪等,秘密设计诛杀魏延。诸葛亮留下遗言,如果魏延愿意撤军,就留有重用,如果魏延坚持谋反,就让马岱假装投靠魏延,伺机斩杀。诸葛亮死后,魏延不但不愿,还要求主动出击魏军,扬言不可信丞相一人而废北伐大业。由于诸葛亮死后再没人能和魏延抗衡,魏延便率领本部人马阻止杨仪等撤军,只有马岱追随魏延。杨仪与魏延对阵,问魏延是否敢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魏延仰天长笑,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马岱在魏延身后,拔刀将其斩杀,魏延猝不及防,死于马下,这正是诸葛亮的秘密安排。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杀魏延?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首先说明一点,魏延不是故意踢熄孔明续命的灯的,当时抽刀要杀魏延的不是马岱,而是姜维,至于诸葛亮为什么要阻止姜维,诸葛亮认为天命如此,人算不如天算,毕竟人不能胜天。再说魏延是听到外面有人喊:“魏兵至”,着急之下脚步匆忙,乎乎生风扑灭了续命的长明灯。也可以说是魏延的无意之举。具体描写如下:


自日起,孔明按天上七星方位布下七星灯。前六天,孔明日则计议伐魏,夜则脚踏七星斗。扶病理事,吐血不止。姜维看到主灯忽明忽暗,心想:“只要挨过最后的一天,主灯不灭则丞相可续命”。

却说司马懿夜间仰观天文,忽大惊,乃唤夏侯霸曰:我见将星失位,孔明命不久已,你引一千兵去五丈原探下消息,若蜀兵乱而不战者,孔明必有病;若不乱而战者,孔明则无事矣。夏侯霸听令,引兵而去。


话说孔明在帐中祭祀到了第七天头上,见主灯明亮,心内大喜,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执剑,脚踏北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声,孔明刚想让姜维问下,魏延入帐曰:“魏兵来了”,由于魏延脚步急匆而来,将主灯扑灭。孔明看罢弃剑而叹曰:“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主灯已灭,我命岂能存乎”?

姜维拔剑在手,欲砍魏延。孔明急止之曰:“是我天命已绝,非魏延之过也”。姜维方才罢手。


秉烛读春秋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料事如神,他早已料道魏延会在他死后造反,本来完全可以借此机会除去后患。那么他为什么阻止马岱杀了魏延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理由不充分。要知道魏延在张飞、马超、赵云死后,论资历,论地位,蜀国武将哪个敢和他相比。就算是诸葛亮要杀魏延也要得到朝廷允许,他怎能由马岱胡来,乱他法度。


二是魏延还有利用价值。虽然诸葛亮知道魏延以后会造反,但之前一直没杀了他,还让他在军中担任高位,就是看重魏延的武勇和才能。而且魏延这个人野心大,他想学曹操、司马懿弄权,所以不用担心他叛蜀投魏。诸葛亮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但他还需要利用魏延的武勇震慑曹军,以便蜀军能够全身而退。若是杀了魏延,等自己死后,蜀军很可能会因为缺少大将统领而混乱,到时候魏军来攻就危险了。况且诸葛亮早就授意了马岱先稳住魏延,等远离魏军后,就找机会除掉他,所以杀魏延并不需要那么急。

你长这么好看~不点一个关注吗?


游戏探索机


孔明灯

三国演义中记载,在五丈原时期,孔明灯是诸葛亮勉强为了延长寿命的方法。这种禳星的做法本来就是古代的一种迷信封建活动,因为古人们坚信每个人在天空中都有自己对应的星辰,通过祭祀星辰以求免除灾祸或延长寿命。三国演义中本来对魏延的记载会有失偏颇,魏延小心扑灭了诸葛亮的本命灯,也为后来诸葛亮病死五丈原埋下了伏笔。这是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这样颇有天道轮回的神话色彩,迎合了当时大众封建迷信的思想。

魏延

《三国演义》中,孔明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便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如果放到现实生活中,虽然说相由心生,但第一次见到别人就说他以后会造反,这种论断下的武断。但是放到三国演义之类的话本小说中,所谓的面相之术,会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英明神武,后面的情节也会迎合需要把魏延的形象塑造成为本身就是“丧门星”的存在。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本来就是势必躬亲的灯油耗尽的结局。

所以魏延扑灭诸葛亮的本命灯,自然是罪不致死。马岱抽刀想杀魏延诸葛亮阻制他,不仅显得大度而且加深了他仁义的形象,进一步升华了孔明内在的道德修养。这件事情也为后来的故事埋下伏笔,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魏延因为和杨仪不和,在退兵过程中,和杨仪发生了摩擦。三国演义中按照诸葛亮的说法将魏延这次兵变定义为,而正史《资治通鉴》中索性把“不便背叛”改为“实无反意也”。可见关于魏延,三国演义中记载的不尽然是事实。


品读武器装备


五丈原诸葛禳星时本以为他能“起死回生”,但是星灯被魏延踏灭,也是罗贯中丑化魏延,突出诸葛亮的一个办法。

原文“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这里未见魏延是故意这么做的,他只是报军情而已。而且书中想砍死魏延的也不是马岱,而是姜维。新《三国》电视剧中也是魏延冲入,姜维怒斥魏延,和《三国演义》吻合,拍摄的非常精彩。

(《三国》电视剧诸葛亮攘星形象)

姜维是诸葛亮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经常在其左右。

至于后来杀死他的人是马岱,那是后话。史书记载也是马岱将魏延伏法的。

诸葛亮为什么没杀死魏延呢?一是这实在是不赖魏延,魏延是无意的,也就是说,诸葛亮之死是“天命”。诸葛亮一向军纪严明,连马谡都杀了,就不能因魏延这个行为杀了他。

而且魏延还有用,也就是说还有价值。至于魏延反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安排好了,魏延断后,要是听从安排就算了,不听再处置他。诸葛亮第一眼就看出来魏延的“反骨”,但是他在怎么样,也不可能算出魏延必反和必反的时间。

所以呢,就先用着吧。

历史上魏延死在和杨仪的争权上,还有蒋琬、刘禅对魏延的不放心上,杨仪说魏延反,魏延说杨仪反,谁更有反抗的爆发力呢?

魏延。

为了朝廷的安全,魏延必死。也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历史上他真的未必要反。


大眼大世界


这个问题是建立在演义的基础上,不过问题有点问题,魏延到底是不是故意很难说,但抽刀要杀魏延的是姜维。

当时已是诸葛丞相第五次北伐,已是迟暮之年。司马懿采取与诸葛亮耗时间的方法,渐渐诸葛亮身体支撑不下去。魏延熄灭了主灯,也破灭了诸葛亮最后延续生命的希望。按说这罪责肯定是有的,但诸葛亮并没有惩罚魏延。为什么呢?原因大致有两点。

一,一旦惩罚了魏延,使其心怀不满,诸葛亮又恰好去世,很可能会造成蜀军内乱,到时候司马懿就能坐收渔利。

二,那个时候还需要魏延。蜀国实力本就不及魏国,诸葛亮死后,蜀军撤回汉中,肯定需要一员大将殿后掩护,这个就是魏延。摈弃其它不论,魏延有勇有谋,勇冠三军,是个沙场大将,所以即使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骨,但还不到杀魏延的时候。


史鉴乾坤


魏延字文长,义阳郡(今河南桐柏东)人。《三国志·魏延传》说“以部曲随先主入蜀”,对其早期的活动毫无记载。《三国演义》说他先在刘琮手下为将,后来又去投长沙太守韩玄,然后又杀了韩玄投降刘备,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据史书记载:赤壁之战后,刘备南征荆州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相继投降。可见韩玄并没有被魏延杀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见魏延便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下令斩之,这不尽于史无证,而且充满了迷信色彩。在这里,诸葛亮又俨然成了一名“相士”。所谓面相,、揣骨这些东西都是假的,不科学的,这无需多辩。《三国演义》所以安排诸葛亮说出这样一番话来,是要为以后

的事留下伏笔。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为和杨仪不和,在退兵过程中,和杨仪发生了一场火并。但这并不是对蜀汉朝廷的造反,他只是要与杨仪争夺蜀军指挥权,并不是造反。《三国演义》说他先反刘琮,又反韩玄,诸葛亮死后又反,都是没有根据的。他并没有真正的造反。何况就是他真的造反,也不是他的脑后生了什么“反骨”。

《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一百四回又说诸葛亮在五丈原禳星(古代的一种迷信活动,祭祀星辰以求免除灾祸或延长寿命),魏延慌慌张张跑进来,扑灭了诸葛亮的本命灯,使诸葛亮难以延长寿命。《三国演义》通过这件事,意在说明魏延本身就是一个“丧门星”,诸葛亮倒霉就是倒在他身上。当然,什么“反骨”、“禳星”这些东西,

本身就是假的,史书上也是无记载的,都是些迷信活动,这无须多辩。

根据史书记载,魏延并没有投降魏国或自图霸业的意图。《三国志·魏延传》说:“推测魏延的本意,只是想杀杨仪。平时诸将素来不和,他估计众将必然会同意由自己来替代诸葛亮。魏延的想法就是这样,不便背叛。”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索性把“不便背叛”改为“实无反意也”,这就说得更清楚了。其实,从史书记载来看,诸葛亮临死之前也没有想到魏延会造反,而只是对魏延和杨仪的不和大伤脑筋。且看他死前所作的退军部署:“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里面有三层意思:一是把姜维的军队放在魏延和杨仪的中间,把二人隔离开来,以免他们发生火并;二

是如果魏延断后不利,还有姜维第二道防线来配合;三是如果魏延不服从这个调度,大军也要自行出发,不要因为魏延的干扰而贻误退军的时机。看来诸葛亮考虑得很周密,他是从魏延与杨仪的不和为出发点考虑的,并没有防止魏延造反的意思,不然,怎么会安排魏延断后?如果断后之军联合敌军共同追击前面蜀军,那怎么得了!

虽然,魏延事件只是一次内讧,或说是搞分裂活动,却并非造反,因为只是针对杨仪个人而非蜀汉朝廷,但在这种非常时期,他的这种行为对国家也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

魏延的那个死对头杨仪,却并不是一个忠于国家的人。《三国志·杨仪传》说杨仪“性狷狭(性情狭隘)”看来和魏延关系搞得这么紧张,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也有相应的责任。诸葛亮死后,他整掉了魏延,自

以为功莫大焉,应当继承诸葛亮的地位,不料诸葛亮生前已经指定蒋琬为接班人,掌握朝政大权;杨仪只当了个中军师,是个没啥实权的闲职:“无所统领,从容(悠闲)而已。”杨仪于是大发牢骚,“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五脏)。”后军师费祎去安慰他,他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从前丞相亡时,我若是率军投降魏国,怎么会像现在这样落魄呢?真令人追悔莫及。”费祎把他的话密表后主。后主把他废为平民,流放汉嘉郡(今四川汶川)。杨仪到了流放地,又上书骂朝廷,言辞激烈。于是朝廷命令郡守把他抓起来。杨仪在狱中自杀。

由此可见:如果说魏延闹事却并无反意的话,那么杨仪“悔不投魏”,性质就截然不同了。从蜀国角度看,真正危险的人倒不是魏延

而是杨仪。


叶公好龙177224125


禳星之事玄之又玄,看名著大家都觉得神奇,都觉得诸葛亮能耐大,但是在现实中要说这个能续命,恐怕也没人会信。所以回答此题要以小说内容为依据,史党要反驳需要先忍忍了!



回答之前先纠正一下,不是马岱要杀魏延,而是姜维。因为禳星这事只有诸葛亮会,姜维略懂,给诸葛亮护法的是姜维。那么魏延踏灭主灯,姜维要杀魏延,诸葛亮为什么要阻止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天命如此

禳星是向天求命,本身就有很大几率会失败。这个失败包括火苗微弱燃烧不了7天而突然熄灭,也包括人为的突然闯进大帐,主灯被风吹灭。天命如此,没必要恼羞成怒。原著中诸葛亮也两次说过这是天命:

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

更何况禳祈之法只有诸葛亮和姜维知道,魏延根本就不知道诸葛亮这几天鬼鬼祟祟的在干什么,魏兵来袭,魏延只是正常的进帐汇报情况,因不知情而杀死魏延,这说不过去。

二、反击优先

司马懿也懂天文。

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乱,不出接战,孔明必然患病矣。吾当乘势击之。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是在试探,如果不组织反击,或者组织反击的速度比较慢,势必引来司马懿的更多的军队来袭。

主力武将都在这厮杀,谁去阻击魏军?诸葛亮禳星失败,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有限的生命不能耗在驱赶魏军上,诸葛亮需要时间来安排一下后事。



三、保护姜维

1、魏延是蜀汉第一大将。在民间的二十四武将排名中,魏延位居第十九位,姜维打末第二十四位。武艺方面,姜维虽然获得过赵云的夸赞,要说

轻松斩杀魏延那是很难办到的。魏延虽然理亏,不可能伸着脖子让姜维来杀,逼的急了,有可能会反杀姜维。

对诸葛亮来说有安排的智取远强于临时性的力取。



2、禳星这事说起来挺玄幻的,懂星象的人理解,但是懂星象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普通人理解不了,如果姜维杀魏延成功,再

被别有用心的的人弹劾一下,没有了诸葛亮的保护(失败将死),也够姜维喝一壶的。

诸葛亮大局观很强,基于上面原因,才阻止了姜维杀魏延。


虹猫大侠


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七星灯被魏延踢翻,孔明为何制止姜维杀魏延,姜维得知后吓出冷汗》: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此时的诸葛亮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风采,头发也已经灰白。而这次诸葛亮的对手又是司马懿,不同的是第一场交锋诸葛亮便失败了。诸葛亮深知自己已经老了,但是北伐大业还没有完成,先帝的遗愿也还没有实现。或许诸葛亮当时也想要回南阳躬耕,但是可怜幼主孤寡,便又不得不看在先帝的情面上辅佐他。

诸葛亮

诸葛亮在五丈原观天象,结果让诸葛亮也始料未及,自己的大限居然来的这么快。自己的星宿已经摇摇欲坠,诸葛亮看着未尽的北伐大业,不得已动用了祈禳之法,希望借此来问天道,若是上天要蜀汉亡,那么诸葛亮必死,如果诸葛亮不是逆天而行,那么上天就将为其增加20年寿命。为此诸葛亮开始了用七星灯续命,其实也是问天道,因为若是天道不允许,那么诸葛亮就注定不能匡复汉室。

七星灯整整四十九盏小灯、七盏主灯、内外还有两盏本命灯,如果七天内本命灯不灭,那么诸葛亮就成功了,就是上天认定汉室气数未尽,那样诸葛亮就可以完成北伐大业。七星灯一直燃烧到了第七天,就在要成功的关头,却被魏延给故意绊倒了。本命灯一灭,诸葛亮口吐鲜血念道:“天意啊!”而此时姜维抽刀要杀了魏延,诸葛亮赶紧拦下,为蜀汉尽了最后一份力,因为当时的魏延杀不得!

诸葛亮

魏延踢翻七星灯注定是早有准备,一旦姜维当时真的诛杀魏延,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魏延的武力在姜维之上,蜀军军中也只剩下魏延这一个虎将。根据魏延之前的战斗就可以知道,魏延的武力不在张飞、关羽之下,而且魏延极有野心和谋略,这种人诸葛亮既想杀,但是又舍不得杀,因为毕竟蜀中也就这么一个万人敌武将了。

魏延

所以当时诸葛亮立刻制止了姜维,并说这是命中注定,是天意。因为一旦姜维和魏延拼起来,姜维不是魏延的对手,反而会使得姜维陷入绝境,到时候魏延注定是连同诸葛亮一并杀掉,然后嫁祸给姜维。魏延从决定踢翻七星灯那一刻开始,便注定是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也就是已经预想到了所有的情况。这也是诸葛亮最忌惮的事情,魏延如果当时就造反,那么自己的谋略部署都还没有实行,那样姜维这群后生,绝对不是魏延的对手。

姜维

而且当时魏延在蜀军中其实威望已经很高了,所以魏延造反后才会又这么多人跟随他,也就是说姜维当时如果真的诛杀魏延,就算魏延没有胜过姜维,那么魏延也照样可以带上自己的部下,投奔魏国。并且把蜀军的状况透露给魏军,到时候蜀军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了。诸葛亮临死前依旧深谋远虑制止姜维的冲动,令人感到和敬佩。

等到姜维回过神来时,姜维也被自己的冲动给吓到了,然后悉心听取了诸葛亮的安排和教诲。并且在诸葛亮弥留之际,姜维接下了北伐这个重担,诸葛亮嘱咐了姜维蜀汉大事,但是诸葛亮内心却明白天命是要亡蜀汉的,北伐不过是完成一代人的遗愿罢了。后邓艾偷渡阴平,诸葛亮托梦给邓艾,就说明了蜀汉气数已尽,望将军体恤黎明百姓。


小司马迁论史


因为名不正言不顺!蜀汉军队总兵力才六万,其中有两万是魏延旧部,以踢翻一盏灯就杀他们的主将,难以服众并有可能引起哗变。这也是为啥诸葛亮想杀魏延,却一定要求是他有真凭实据谋反的时候才杀了他!

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事就是,魏延是刘备进攻长沙时自愿投靠刘备的,他区别于其他降将,他在荆南地区的影响力很大,比如,他一个人就招降了将近两万的长沙守军,要不是黄忠资历比他高,五虎上将就得有他一个了!刘备进川时就带着他,并且委任他为汉中太守,并让他的两万部队驻守汉中!这一守就是十几年

夷陵之战,刘备损兵将近七万。整个蜀汉剩余部队只剩四万四千余人。要不是后来诸葛亮跟孙权和谈,孙权放回两万俘虏,诸葛亮连南征都做不来!

也就是说,魏延是真的尊重诸葛亮,否则以他的影响力,诸葛亮想动他还真是没门!后来被马岱偷袭杀掉也是因为没有做准备,否则魏延根本死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