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A股「高考」市值大漲,郭台銘重返台灣首富

富士康A股“高考”市值大漲,郭臺銘重返臺灣首富

6月8日,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旗下工業富聯正式登陸大陸A股,以36天“光速”過會刷新IPO記錄,首日高開44%漲停,市值超3900億元,位居A股第14位,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考慮到工業富聯在A股具有稀缺性,按照30倍左右市盈率,加上發行新股募資,市值可能超過5000億,將超過國內科技龍頭海康威視、360市值。

富士康A股“高考”市值大漲,郭臺銘重返臺灣首富

截至本週四午間,郭臺銘的財富淨值約84億美元,落後蔡明忠家族的96億美元。根據財經媒體計算,上市首日股價漲停44%至19.83元人民幣,郭臺銘的持股價值將漲抵約406億元人民幣,可使他重登臺灣首富寶座,甚至一舉躋身全球前100大富豪。

富士康A股“高考”市值大漲,郭臺銘重返臺灣首富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郭臺銘神奇的創業史:

1950年,郭臺銘出生於中國臺灣,靠半工半讀完成專科學業。

在其24歲那年,合夥與他人成立了鴻海塑膠公司,勵志要做到世界第一。

“跟我媽媽借了10萬塊錢臺幣開始了創業生涯,”郭臺銘曾在2017財富全球論壇上回顧其創業史時說,當年賠得精光後,又去借高利貸。沒錢就去借高利貸,沒訂單就親自去求,做好坐牢準備的郭臺銘在1974年看準剛興起的黑白電視機,立即轉行生產電視旋鈕。

1977年,鴻海轉虧為盈。

富士康A股“高考”市值大漲,郭臺銘重返臺灣首富

80年代後,郭臺銘跨界進入電腦供應鏈市場。1985年,郭臺銘邁出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在美國建立鴻海分公司,並推出代工品牌富士康。三年後又在大陸迅速擴張規模,這年富士康的營收已經超過10億新臺幣。

1991年,鴻海在臺交所上市後開啟了它的狂奔時代。

2005年,富士康國際在香港上市,郭臺銘以32億美元的身價當選臺灣首富。同年其妻不幸病逝後,郭臺銘投身於公益事業,並以雙親的名字成立“永齡基金會”。此後,郭臺銘宣佈將捐出個人名下九成財產用於公益事業。

2000年,富士康開始為蘋果生產新一代IMAC,並逐漸成為蘋果的最大代工廠。

2015年,鴻海與日本軟銀、阿里巴巴合資生產Pepper機器人。一年後又收購蘋果屏幕供應商之一的夏普,並將曾經的手機大亨諾基亞收入囊中,郭臺銘想擺脫“代工之王”標籤的意圖顯得愈發迫切。

富士康A股“高考”市值大漲,郭臺銘重返臺灣首富

​作為蘋果公司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的名聲在過去30年裡始終和“血汗工廠”這一標籤牢牢捆綁在一起。上市前夕,郭臺銘亦在富士康集團30週年慶活動上強調富士康不是代工企業,是工業互聯網企業。他還表示,上市的原因之一是為了給員工發行股票,因為身處大陸的員工不便購買臺灣股票。

郭臺銘還提到,在上市之後將推出員工持股激勵計劃,未來可能還會考慮合夥人制度。

“我已經捐贈了個人90%的財富,已經不是為錢財工作了,但是現在每天還工作16個小時。”郭臺銘稱。

68歲的郭臺銘如今仍然活力四射,這也許正是他事業成功的密碼之一。(圖片來自網絡)

互動:您怎麼看富士康這30年的發展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