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車,穿梭在香港歲月里的縮影

在香港行走了這麼多年的電車,是電影常用的場景、亦是部分作家筆下最有情懷的交通工具。電車陪伴我們過百年之後,仍然悠閒地在鬧市區行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更是一道獨特的城市景色,今天我們一起來追溯地道的香港記憶。

叮叮車,穿梭在香港歲月裡的縮影

早前有城市規劃師突然提出電車要改道,引起了很大的社會爭議。這種只行走在港島的交通工具,有人說它跑得慢,無冷氣,太過古老,不夠便捷。但正正是這古板的電車,卻默默服務左香港111年,是港人最熟悉的一種交通工具。電車百多年為人奔走,見證住香港一百年來的興旺發展。

位於摩利臣山道及堅拿道東交界,就是以前銅鑼灣電車廠的出口那條路軌來的,但是大家有所不知,以前銅鑼灣的電車廠,就在今時今日的時代廣場那裡,在五十年代的時候,就進行過擴建,到80年代,1989年的時候,就搬了車廠,去了西灣河以及屈地街。這段路軌也不是政府,或者電車公司刻意保留的,只不過是道路工程,之前有一截路軌已經拆卸了,這麼巧,這段路軌就得以保留。

香港電車,是一個路面電車系統,自1904年起投入服務,在港島北部沿海岸線行走,穿梭港島東西,另有環形支線來往跑馬地。以前搭叮叮常常能見到海景,但隨著港島填海面積不斷擴大,能見到海的路線經已不多,只有石塘咀到堅尼地城一帶,還隱約可以見到些少海景。

“搭電車,我最喜歡就是坐上層車頭或者車尾,我們現在的位置,即是可以望到360度的風景,夜晚坐電車,我會感覺到城市很寧靜,甚至覺得整個城市是屬於我自己的。”Eric如是說,作為香港電車迷會會長,他組織的電車迷會里面的很多會員都是攝影愛好者,好似Andy,同他一樣,除了愛電車之外,亦熱愛拍電車,平時他們都會搭著電車周圍去影相。在他們的眼中,電車就像一個移動的Story Box,裝滿了香港的各種故事。

“我記得小的時候,搭這條線,好深印象。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電車線是依著海傍而建,但是唯一要重現回這段景象的,就是這段路,以前我見到很多碼頭工人,在海上上落貨,直程是電車路上上落貨,電車很多時候都要避開上落貨的工人,這個都是很特別的情景。”當時的電車傍海而建,坐在電車上遙望大海,感受習習涼風,然而有些回憶已然一去不復返。

石塘咀電車站,曾經是著名的紅燈區,有「塘西風月」之稱, 1925年,銅鑼灣利舞臺戲院落成後,每晚都會有一架「午夜專車」從戲院附近載客到石塘咀,方便達官貴人、公子哥兒到個到玩樂。電車亦都見證左這一段歷史故事。

叮叮車,穿梭在香港歲月裡的縮影

關錦鵬的電影《胭脂扣》就取景石塘咀同電車,而這部電影中亦都還原了當年「塘西風月」的情景。紅牌阿姑的鬼魂五十年後再搭電車時,發覺街景都經已面目全非。百年來,社會進步,城市景色不斷改變,可能只有電車才是唯一存在、能夠見證香港滄海桑田的對象。電車外的景色一代代地變化,拆的拆,改的改,還能夠在上環見到曾經興旺的南北行已屬不易。個時的電車路線由西建到東,帶旺了路軌沿線的經濟發展。

叮叮車,穿梭在香港歲月裡的縮影

無論是日或夜,電車這種古老的交通工具盛載住不少的香港傳奇,見證了香港的變遷,由老人家,到後生的這一代,都有很多港人對它充滿感情。1980年香港地下鐵啟用,在1984年,電車公司進行了一次意見調查決定電車的未來,結果是市民大多傾向保留電車。電車票價實在便宜,車速雖慢但很適合短程乘客及老人,所以仍然是居民最喜歡的運輸工具之一。

如果大家還想電車這個這麼有特色的交通工具,在香港可以繼續存在的話,其實若果得閒的話,可以坐上電車,去感受一下這種獨特的感覺的話,可以令電車可以在香港永久地存在下去,為香港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