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東方茶企的IT「瘦身」記

一家東方茶企的IT“瘦身”記

在中國,“碧生源”是個耳熟能詳的品牌,其“常潤茶”、“常菁茶”等保健功能茶有著不俗口碑和市場表現。2016年,碧生源常潤茶的市場佔有率為17.42%、常菁茶的市場佔有率為32.33%,兩茶皆位居保健功能茶市場第一位。

看似傳統的一家企業,骨子裡卻並不守舊。碧生源的成功之道是將傳承五千年的東方茶術和藥茶文化融合,並基於現代科技和現代人需求進行持續性的改良優化,將傳統文化賦予了現代氣息。而在支撐企業發展的信息化建設上,碧生源也同樣敢於“嚐鮮”,基於業務的快速擴展去探尋前沿技術的創新性應用。

今年10月,碧生源完成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信息化重構改造,將ERP、HR、OA、數據備份、數據分析等關鍵業務系統進行了徹底優化,並將其全部遷移至SmartX超融合平臺之上,成為中國保健品行業應用超融合來“瘦身”IT基礎架構的開路先鋒,成功破局傳統模式所帶來的侷限。

巨頭的焦慮:信息化改造一度“走投無路”

故事要從碧生源的信息化歷程說起。

碧生源在2009年左右開始使用ERP系統,同時構建了HR系統、OA系統、生產線掃碼追溯系統、支持銷售業務的第一代手機系統等基礎業務運作系統,對於支持過往業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碧生源業務的發展壯大,原有的IT系統逐漸不堪重負,暴露出了諸多問題。

其一是在應用層面。過去碧生源的應用設計基本上是基於每一個部門的需求來進行開發的,部門之間割裂嚴重,導致公司整個業務流程難以實現聯動性,在簡化業務流程、投入新業務時存在巨大挑戰。

其二是在基礎架構層面。當碧生源業務越來越多、數據量越來越大,原有IT基礎平臺的存儲能力、處理能力已經不堪重負,帶來了業務系統不穩定、管理複雜等一系列問題。

“我們原來的機房分佈在兩個地方,一部分在租用的IDC裡面,一部分就在碧生源大廈,條件非常簡陋,所以原來業務也經常中斷;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平臺,所以出現問題的時候,IT人員只能一個系統一個系統去翻,找到問題後再去解決”,碧生源副總裁張峻舉例說。

同時,IT系統頻出故障,導致手機端的營銷系統幾乎無法正常運行。“所以我們第一代的手機營銷系統在整個公司的使用率是逐年降低的”,張峻說。

痛定思痛,2016年下半年開始,碧生源決定對信息化系統進行“大換血”,將ERP、OA、HR和營銷等系統,從軟件到硬件,全部升級到新的平臺。

然而,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著一些距離。

從底層硬件平臺到上層應用的徹底重構,對於碧生源這種體量的企業來說著實是一個艱鉅的工程,甚至從項目剛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

“原計劃是隻擴容就好了,但是之後發現整個IDC空間也不夠了”,張峻回憶說,一開始碧生源選擇的是傳統IT基礎架構方案,但是後來發現,為了完成系統擴容而導致的設備和機房擴容,比實際系統擴容要增加一倍的預算,而且要將近一年左右才能完成整個的擴容。

“當時,項目已經啟動,我們幾乎被逼的走投無路”,張峻笑談。

時間緊、任務重,頂著巨大的壓力,張峻決定換一種思路,大膽嘗試超融合解決方案。

從疑慮到認定:拍板SmartX超融合是源於實測

談及碧生源緣何最終選擇了超融合這種新架構,張峻表示原因有三:

其一,如果繼續採用傳統IT基礎架構,設備擴容和機房擴容無法迴避,投資和實施時間都要翻倍,對碧生源來說存在巨大挑戰。

其二,碧生源原本計劃組建3~5人的運維團隊,但實際考察超融合方案之後發現並不需要複雜的運維團隊。

而最終讓張峻下定決心選擇超融合架構的原因,是實測。

對於碧生源來說,“超融合”是一個很新很前沿的技術,之前從未嘗試過,自然對其實施效果也打了無數問號。

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原則,張峻選擇了三家超融合方案提供商來進行比較,其中兩家既能提供傳統IT基礎架構也能提供超融合方案,另一家則是專注於超融合的SmartX。

結果,一家廠商認為超融合還不成熟,並不推薦採用超融合方案;一家只提供對比方案,無法提供測試環境;唯有SmartX明確表示願意參加實測,並且最終僅用一週時間就搭建出了測試環境。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實測,碧生源將即將上線的系統在超融合架構上統統跑了個遍,也進行了運營和運維的實際演練。“經過實測,SmartX超融合架構是我們完全可以接受且完全可以駕馭的一種方案”,實測結果一出來,張峻馬上拍板採用SmartX超融合方案,並立即進入項目實施。

一家東方茶企的IT“瘦身”記

SmartX提出的超融合新方案包括SmartX Halo 200一體機、以 ZBS系統為基礎的分佈式存儲方案、虛擬化工具Elf Compute以及運維管理Fisheye模塊作為虛擬化及運維工具。

超出張峻預期的是,整個SmartX超融合架構部署和系統遷移,竟然也只用了一週時間!

然而,超融合架構為碧生源所帶來的收益並不僅僅是極大提升部署和遷移速度。

據張峻介紹,碧生源首先將ERP系統整體遷移到超融合架構中,之前由於ERP系統和數據庫的配合問題,只能冷備份的運作模式,而採用超融合則徹底解決了運行連續性的問題;其次,各種數據備份不再依賴昂貴的存儲櫃,有效節省了佔用空間;第三,在現有IDC空間內,性能獲得了若干倍提升,強大的擴展性可支持未來按需建設;第四,系統管理難度大幅降低,無需原計劃的3~5人運營管理團隊,現在主管經理只提出一人的需求。

嚐到甜頭之後,碧生源隨即將HR、OA、數據備份、數據分析等關鍵業務系統全部遷移到了超融合架構之上,並計劃將原有的數十個各種類型的小系統也全部遷移至超融合,甚至未來新購系統也將全部基於超融合平臺,還將在超融合平臺構建私有云。“從我們實際使用三個月的情況來看,至少在目前我們的業務模式和規模下,我們的策略是全部移向超融合平臺”,張峻強調稱。

從不瞭解、不接受,如今,張峻已經成為超融合的堅定支持者。他透露,碧生源不再打算組建第二個平臺來使用,超融合將是唯一的技術平臺。

近年來,“超融合”(Hyper- Converged)架構逐漸成為數據中心新貴。

超融合架構實現了計算、存儲、網絡的融合,其根本變化是將傳統的集中式共享存儲轉變為分佈式的軟件定義存儲,是一個完全的虛擬化環境。

相比傳統的IT架構,超融合架構可以按需採購、快速交付、簡化管理、彈性擴展,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統一管理調度,大大提升數據中心的效率、靈活性、數據保護,降低數據中心成本和管理複雜度。

因此,得益於高性能、高可用、易擴展、易維護等優勢,超融合市場快速發展。Gartner數據顯示,2016 到 2021 年超融合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 48%,而中國則有可能超越這個步伐。IDC數據顯示,2017 Q1 中國大陸地區 HCI 市場的 YOY(逐年增長率)為 67.0%。

但客觀來看,畢竟超融合架構誕生時間不長,還未經歷過5~10年的長期業務壓力測試,所以還有大量企業雖對於超融合架構興趣勃勃,但又心存疑慮,處於觀望階段。

對此,張峻分享了一些應用超融合架構的心得:

“第一,在業務規模可控的前提下,對於需要快速上線、需要儘可能優化運營的業務環境來說,超融合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和嘗試的選擇。第二,如果企業規模很大,不一定非要把全部業務一次押上去,可以在某些系統中先嚐試超融合;因為對超融合平臺的駕馭、運營的駕馭等還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張峻強調,還有關鍵的一點,是要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

“我們在開始特別強調實測,其實也是非常非常擔心新的架構、服務商消化超融合技術的能力、以及對用戶提供服務的能力是否能夠跟得上”,張峻坦言,對於計劃採用超融合架構的企業而言,選擇一個比較可靠、受行業認可的合作伙伴十分重要。

“一錘定音”的背後:SmartX的專注與深耕

在碧生源的信息化系統重構改造項目中,國內超融合領導廠商SmartX展現出了其技術實力。

SmartX成立於2013年,這家年輕的、以技術研發為驅動的中國超融合企業和硅谷頗有淵源,其聯合創始人、CEO徐文豪曾就職於硅谷創業公司Nimbula,將硅谷的技術文化帶入了SmartX。如今SmartX研發人數比例高達70%,具有5 年以上存儲、虛擬化相關經驗的員工比例超過60%。

和超融合領域的其他玩家相比,SmartX要更加專注於超融合,目前提供的產品唯有Halo超融合軟件和Halo超融合一體機。

其產品特性我們很容易在SmartX的官網上找到:例如,Halo超融合軟件提供了企業級的數據服務功能,如多存儲池、混合存儲、精簡配置、秒級克隆、容錯、多副本等。

在開放性上,Halo超融合軟件無硬件平臺依賴,支持不同廠商多種型號x86服務器。無虛擬化軟件鎖定,支持vSphere、XenServer、KVM 等Hypervisor,擁有OpenStack雲平臺實踐案例。

SmartX Halo超融合一體機包括了Halo 100、200、400系列,軟硬件深度集成,開箱即用,為客戶提供省時、省心的一體化超融合解決方案。

和其他玩家不同,SmartX產品在技術上堅持自主研發,例如在元數據管理上,SmartX並沒有依賴當前流行的Cassandra開源項目,而是專門為存儲系統定製了一個分佈式的元數據管理服務,來精準控制數據塊在系統中的分配位置,以求達到最優的I/O性能和穩定性。

由此,SmartX迅速成為超融合市場的一匹黑馬,獲得市場和權威調研機構的雙重肯定。

2016年1月,聯通沃雲超融合資源池上線,採用2000個SmartX節點,這是中國超融合領域的最大項目。此外,京東方、新心金融、山東農信等客戶也選擇了SmartX超融合方案。

2016年10月,Gartner在《HCIS Opportunities in China For Global Vendors》報告中給出了國內主流的超融合廠商名單,SmartX位列其中。至今,SmartX已經連續四次進入Gartner報告。在今年IDC發佈的《2017Q1 China SDS and HCI Market Overview》報告中,SmartX 首次以自主品牌進入 IDC 關鍵供應商列表。

得益於這些優勢,SmartX最終在碧生源信息化改造項目中“一錘定音”,也就不足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