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房租與科技:社會的病態與疲態

當一個社會沒有任何外力影響而逐漸發展的時候,它的GDP會增高,它的社會影響力會增大。

但同樣,它對於中產和無產的訴求也會越來越大,直到到達一個臨界值為止。你擁有100%的剩餘價值,這社會諸多模塊,會將你的剩餘價值榨乾,從給你剩20%,到剩下10%,到一點都不剩。

這周幾個重要事情:

1 二胎政策刷屏。越來越多的政策標明全面開放二胎迫在眉睫,諸多論證證明我們人口的生育率之低已經超過我們的想象。甚至於某專家已經開始建議“設立生育基金制度,40歲以下公民無論男女,每年必須以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生了二胎才能拿回來。”

2 一線城市的房價因為強管制和房產稅預期,暫時穩住了。但按下葫蘆浮起瓢,房租卻急速的漲了起來。半年以來,北京的部分地區的房租已經漲幅50%以上,普遍來看,也有10%到20%的漲幅,本來就要付出工資大部分去交房租的年輕人,又要更加雪上加霜,面臨被房東漲價、被趕出房子、被迫繼續消費降級的日子裡。

3 紅芯科技號稱自主創新的瀏覽器,被挖出原來竟是谷歌chrome瀏覽器的換皮版,和當年買了摩托羅拉的芯片然後磨掉品牌換成自己的某芯片一樣,讓人產生了無限的遐想。科技驅動,技術創新,完全被撕下了外表漂亮的政治臉皮。

當然,股市的小崩盤和匯率的突破6.94,也已經是提了很多次的事情了,今天就不講了。

社會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尋找和試探大多數人底線的一個過程。

社會的發展,也是一個人性不斷用自己為正確的策略去挑戰社會規律的過程。

看似不相關的事情背後,卻往往是同樣的宿命和輪迴。無一不是反映著社會的試探與人性的弱點。

1 人口紅利的消失。

藉由著上一波的人口紅利,我們經歷了十幾年高速GDP增長的日子,高速的經濟增長,就意味著有充足的年輕勞動力,充足的市場就業機會,和便宜的人力成本。依靠著人口紅利,我們就算社會發展效率沒有那麼高,也有浪費的資本在。

而從2020年以後,上一波的人口紅利就消失殆盡了。計劃生育的惡果已經開始顯現,社會問題頻繁的暴露了出來,並且還趕上了經濟增速變緩的時代。

報喜不報憂的後果下,就是問題拖到了最後一刻才會被解決。

拖到這兩年,終於拖不下去了。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兩年計劃生育的消失,看到了單孩二胎的開放,甚至看到了全面二胎開放的信號,從嚴防死守,到恨不得讓你馬上多生,也就幾年的時間,如此之快,讓人不禁唏噓。

本應該提早按照規律規劃的事情,依舊還是順從了人性,拖到了最後才不得不解決。

當紅利尚在的時候,我們可以肆意妄為的浪費著人力,用低效率的方式野蠻發展粗暴的經濟,享受著增量時期的體系發展,互聯網有龐大市場,各行各業有充裕的廉價勞動力,社保養老金擁有者源源不斷的輸血來源。

而當紅利不再的時候,養老保險的壓力自然而然就用來,而養老體系的不健全也開始顯露危機,最年輕的互聯網行業也從增量市場變成了存量市場。之前低效率的發展方式帶來的環境問題和供給側不健全問題也全然暴露了出來。

很多時候,不到了萬不得已,人是不會動彈的。就像很多人不到deadline,是不會打開電腦做工作的。

2 經濟發展模式下的必然宿命

縱觀全球,沒有一個發達國家可以逃脫低生育率陷阱的束縛。隔壁的日本早早便進入了這個狀態,歐美國家更是如此。

當一個社會是依靠資本主義或者特色資本主義進行社會發展的時候,生育率的下降就是客觀規律,任憑你如何進行干預,除非你逼著人結婚生子,否則這個趨勢就會是一直向下的。沒有其他意外。

如果沒有計劃生育,我們現在的人口紅利期將會更長久,但社會發展帶來的生育率依舊會是下降的,當然,馬後炮的是這樣說,因為我們無法判定一個初級階段的社會所能承擔的最大抗壓能力。

為什麼說生育率下降是一個必然呢?因為這種社會發展模式下,是永遠基於剝削最大程度的剩餘價值的。一個純正的市場資本下,最大化的榨取市場價值,就是資本唯一不變的真理。

舉幾個例子。

就比如說房價永遠在試探你的底線,明明幾千元一平米可以讓你活的很舒服,讓你有時間早下班回家休息,但是那怎麼可能呢?把你所有的時間都榨乾才是社會發展的不變殘酷法則。於是,房價無限度的漲起來,直到大多數人都承受不了為止。而高房價自然帶來生育率的降低。

就比如現在房價強管控下,租房成本卻大幅度增高。一個月你拿出一半的工資租房,你還有另外一半,那麼繼續增加這個比例,去試探到一個什麼比例才能完全的榨乾你。租房成本的生高,甚至讓你自己都沒法成家立業,又何來什麼生育率?

就比如你周圍的工作和生活成本會無限度的趨近於你所能忍受的極限,地域會城市化,促使你離開舒適區,教育會分化,促使你拿出更多成本,工作會加班化,讓你拿出更多的非工作時間等等,社會的發展讓一切事情逼近著你自己的底線。

而生育率的降低,只不過是這個過程中的必然附屬品罷了。

因為社會發展帶來的壓榨,以及社會發展本身帶來的良性成果,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促使生育率降低。

比如高昂的房價、集中的教育、分化的醫療,甚至最近高漲的房租,這些都會成為最好的避孕藥。這是社會形式決定的。

而又比如更良好的教育、更加速度的城鎮化、更加多樣化的生活方式這些良性成果,也會很大程度上促進人們對於生育的重視程度,越發展,越不會把生孩子當成是一種義務,而是一種權力。

不僅僅是生育率的降低,隨著當今主流經濟模式帶動下的社會發展,包括但不侷限於社會階層固化、教育醫療分化、貨幣體系通脹、心裡層面的大規模抑鬱等等,都是附帶的問題,生育率降低只是one of them。

3 追求表面的惡果

紅芯科技的事情,僅僅只是這個社會發展模式的冰山一角。做技術,特別是投入足夠多的研發成本,在中國是非常具有風險性的事情。

因為從政治側到經濟側對於科技創新的需求度很大,但是卻找不到投資回報比更高的實現方式。

做技術特別是底層技術,在中國是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功利化的氛圍裡,投機化的氛圍裡,人心是很難沉下心做這些的。特別是市場又浮躁。

當然你也不能說投機和功利好或者不好,這麼多年,整個市場早就被信息極度不對稱的A股和一次次打臉的房價教育的沒脾氣了。功利化和投機化,只不過也是其副產品而已。

所以我們看,與其辛辛苦苦自己去研究芯片,不如直接買國外芯片然後換成自己的品牌去那一筆錢,這樣政治側完成了KPI用了國產,經濟側資本也獲得了紅利,而實業側自己更是名利雙收,三個人玩鬥地主,三個人都贏錢,豈不美哉?

誰輸了錢呢?當然是整個市場輸了錢,你現在贏的錢,都要在以後一點一點還回來。不過還是那句話,功利化的市場下,誰在乎你以後如何如何?洪水滔天又如何?

所以我們看,自己辛苦研究什麼瀏覽器技術,真的不如直接用別人的開源技術然後冠名“自主創新”,這樣,用的人心安理得的掏錢為國產買單,投資人也能從其中拿到油水回報,創業者更可以把所有注意力放到開拓市場銷售上就可以了。

從沒有人願意真正從源頭解決問題,為未來著想,沒有的。

判定一個A股股票到底有多少“價值投資”的意味的時候,你去看他財報裡“研發費用”的投入與行業內頂尖公司的佔比比較就知道了。大部分A股公司的大部分費用,幾乎都是在銷售費用上。但請記住,在這個社會里,A股也不需要你用價值投資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華為縱有千不是萬不是,他每一年的研發費用可是實打實的投入,從來沒少過,所以華為才有資本對外輸出。這種技術驅動的公司,在中國一向都是吃力不討好的。

所以身邊有人問我特別喜歡技術想從事科技創新,我說你不要聽行業內部的供給側改革,也別看別人創業你也創業,如果你打通不了政治-經濟的這個鏈條,你的研發費用投入基本就算是肉包子打狗的投資,而且市場、資本都不會給你充足的耐心。這就是這個社會。

那再回到生育問題上呢?

對,同樣的思路,不會為未來考慮,也不會從底層思考,不會想著去真正構建好住房不炒的模式,也不會真正想構建好租賃同權的“去學區房”的教育模式,也不會真正的佈局養老公司和養老體系,也不會去思考如何降低養老成本和提高養老金的使用效率,更不會考慮生育補貼。

不罰你錢就不錯了。

直接簡單粗暴的收錢、罰款、租房困難,直接推遲養老年限、忽視留守老人和養老問題就可以了。這就是最簡單直接的做法。

所以我們看,有時候,這個社會里發生的很多事情,往往背後都有共同的,基於人性的,根深蒂固的一些原因。

所有問題都不是能實現“既要又要還要”的,表面上都得到了,那麼一定有一些東西是暗地裡你是永遠失去了的。這麼多年我們為了實現既要經濟發展又要穩定還要有質量,代價就是每一個身上的底線更加降低,每一個人身上的剩餘價值被搜刮的更多了而已。

那比如說以後如果有“既要實現二孩穩步增長,又要實現財政收入穩定,也要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怎麼辦呢?很簡單,每個人都掏一筆錢出來,底線更加降低,收單身稅就可以了。

不真的付出努力解決長遠的問題,必有近憂。社會十年前就應該開始真正的去解決長遠的問題,但每個人都是人性使然,促使自己看眼前的政績和數字,於是把問題無限的往後推了下去,推出了這麼高的房價,推出了這麼薄弱的技術底子,推出了斷崖下跌的生育率,推出了70%以上的人患有輕微抑鬱的亞心理健康社會。

有時候病態和疲態就是臨門一腳的事情而已。

最害怕的是我們明明承擔了時代的陣痛,卻並沒有換得到未來應該有的厚積薄發,而是因為短視的刺激帶來的陣痛,這就是一種雙向的悲愴了。

也只有真的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人們才會從新出底層思考問題:

於個體而言,我今日能有此果,完全是我之前短視造成的。而後之視今,今之視昔,我在以後的日子裡一定要思考的長遠又腳踏實地,前期沉下心去做打基礎的事情,永遠都不會差。

於社會而言,社會能到如今這樣的疲態下,完全是。。。

願世事安好。

願大家都能更心甘情願心安理得的擁有生育的權力和獎賞,而不是義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