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在长平之战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作战的谋略比父亲赵奢还厉害

赵括赵括,大家或许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想起了“纸上谈兵”这四个字。当年赵括在长平之战因为自己的轻敌导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赵括便成了有勇无谋的代名词。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赵括并不是有勇无谋。他虽然实战经验不强,但是“纸上谈兵”的实力真正是相当厉害。


赵括在长平之战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作战的谋略比父亲赵奢还厉害

今天我们就拿赵括在长平之战前的两次成名战役来替赵括平平冤。

当年,赵惠文王命大将赵奢(也就是赵括的父亲)攻打齐国麦丘城,并令赵奢速战速决,否则军法处置。赵奢来到城下认为强攻是最快拿下城池的方法。这时,赵括站出来说:强攻在一月之内很难攻下,我看麦丘城上士兵已经面黄肌瘦,城内粮食已经不多,不如我们想一想其他办法。赵奢一想到赵王只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并且城内是否缺粮还未知,不能冒险,于是决定继续强攻。可是,麦丘城是齐国重城,坚固无比。其中又有墨家守城兵士出谋划策。赵军损失数万也没有攻下。
赵括在长平之战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作战的谋略比父亲赵奢还厉害

这时,赵括又进谏说:父帅,强攻实在不是上策,我有办法在一月之内不费一兵一卒攻下城池。

于是,赵括便在一次作战中抓获了几个齐军俘虏。他对待俘虏不但没有严刑拷打,反而好生伺候,最后还放他们回去。其中一个俘虏看赵括这么大义,便对赵括说城中确实缺粮,百姓和士兵们都吃不饱肚子,他们只是害怕赵军破城后会屠城所以才拼命坚守。

赵括知道详情后,就开始了他的谋略。他命人每天都用投石车往城中投放粮食,并令人在城外大喊赵军优待俘虏。城中饥饿的百姓和士兵看到赵军的粮食,又看到被赵军抓到的俘虏被安全送回,心中就萌生了投降的念头。可是迫于将领的威严,他们不敢投降。可是,在十天以后城中传来消息,齐军的将军北一街的部下杀害了,于是齐军开城投降了。赵括一战成名,他的谋略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赵括在长平之战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作战的谋略比父亲赵奢还厉害

大家知道,赵奢在瘀与之战中充分发挥军事才能,被封为马服君。可是,瘀与之战有一半的功劳是赵括的。赵奢虽然对赵括的实战能力不是很肯定,但是对他的谋略却是自愧不如。于是,赵奢在开战之前便向儿子请求战略。

赵括分析道:秦军攻打韩国瘀与,实际上是逼迫韩国与自己结盟,然后攻打赵国。我们如果想以最小的代价取胜,就必须要让韩国与秦国矛盾加深,破坏他们想要结盟的意图。待他们打得难舍难分之时,秦军必将会把注意力放在韩国身上,忽略了我们的行动,到时候我们再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
赵括在长平之战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作战的谋略比父亲赵奢还厉害

赵奢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命使者去韩告知韩王,我们赵军一定会援助你们,请你们一定要顶住。然后他又命一队人马插入秦韩交战士兵的中间。看到秦军就伪装成韩军偷袭秦军,看到韩军就伪装成秦军偷袭韩军。就这样秦韩两军仇恨就更深了,根本无法结盟。就这样,在秦韩两军打的正嗨皮的时候,赵军出其不意出现在秦军身后,结果秦军大败。
赵括在长平之战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作战的谋略比父亲赵奢还厉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赵括实战能力有些差强人意,但是他的谋略绝对不在赵奢之下。所以,赵括统帅千军万马不行,但是当一个军师还是很可以的。

今天为赵括平冤昭雪就到这里了。结尾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年长平之战如果廉颇没有被赵括替换下来,廉颇能打退秦军吗?赵国能转危为安吗?欢迎大家在下面讨论,大家感兴趣的也可以关注并私信我,我们一起聊一聊历史故事,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