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大小靠基因 不勝酒力還得認命

酒量大小靠基因 不胜酒力还得认命

“一滴酒露落下口,千粒真珠滾下喉。”自古以來,人們就對美酒有著美好的渴求。形形色色的啤酒、白酒、紅酒、洋酒不僅成為商業宴請、親朋聚會中餐桌上的必備寵兒,就連很多人的家常飲食中也少不了它們的身影。見慣了酒場上人們拼殺的場景,我們不難發現,有些人是常勝將軍型,千杯不倒盡顯英雄本色;而有些人則杯酒下肚,分分鐘暈頭轉向不知所云。那麼,醉酒君不禁會含淚相問,同時生活在一起的人,酒量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無奈之下,小編只能告訴你,別練了,洗洗睡吧,不勝酒力的人請自覺認命!

為了揪出醉酒背後的元兇,且聽小編慢慢說來,讓我們先一起了解一下,不勝酒力的背後到底是誰在搞鬼?講到醉酒的元兇,我們必須說明,除了乙醇本身對人體具有一定的毒性之外,對人體影響最大的物質就是乙醛,其毒性據估計是酒精的10到30倍,對人體內的許多組織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損傷。同時,它也是公認的具有致癌效應的物質,研究稱乙醛長期作用下,會增高人們患上致命食道癌的風險。綜上所述,乙醛絕對不是一個好東西,它不僅讓我們遭受著頭痛、眩暈、疲勞、噁心、胃部不適、睏倦、發汗、過極度口渴和認知模糊的折磨,還有可能將人們推向生命的深淵。

那麼,集萬千唾罵於一身的乙醛在人體內是如何代謝的呢?這要從酒精入口的那一刻講起。乙醇(酒精)入口後,在你的消化道內涓涓流淌,源源不斷地被吸收入血液,然後其中不到10%的量會以乙醇的原型由肺和腎臟排出,其餘大部分乙醇會在肝臟內發生代謝反應。首先,乙醇經過乙醇脫氫酶(ADH)催化,代謝得到乙醛。而乙醛繼續在乙醛脫氫酶2(ALDH2)的作用下轉化為乙酸,最終,乙酸會在人體內的多個代謝途徑中繼續分解,生成CO2和水,排除體外。由此可知,代謝反應中最關鍵的物質就是酶類,它們決定著你體內物質代謝是否能夠順利進行。

當然,生活喜歡愚弄世人,那些喝酒後安然無恙的人們是因為體內酶類正常,而發生宿醉的人們往往是因為酶類的缺失與暢飲失之交臂。然而,這一切的不公平待遇都要追溯到你從父母那裡得到的遺傳基因。針對易宿醉的人來說(尤其是東亞裔人群發生率更高),很多人的乙醛脫氫酶2(ALDH2)出了問題,因此導致乙醛無法代謝或代謝功能較弱,堆積在體內引發各種不適症狀。但問題是,酶類的缺陷與基因有關,基因又是受之父母,所以此生想改變這種狀況恐怕是無能為力了!

我們談及到的缺陷問題發生在編碼ALDH2蛋白的基因上,基因存在缺陷,會使得酶蛋白487位的穀氨酸(Glu)被賴氨酸(Lys)所代替,而Glu等位基因(ALDH2*1)編碼得到的是具有正常催化活性的蛋白,Lys等位基因(ALDH2*2)編碼得到的是沒有活性的蛋白。當然,我們知道生物學中決定人類基因表達的特性是由基因位點的兩套基因同時控制的,所以易宿醉的人關於此位點可能出現二種情況,第一種是Lys/Lys純合子,完全沒有ALDH2活性;第二種是Lys/Glu雜合子,則會具有較低的ALDH2活性,而這種雜合的ALDH2的活性比正常的ALDH2要低100多倍。由此可見,出現宿醉症狀的人很大程度上因為代謝乙醛存在缺陷。那些ALDH2 Lys/Lys純合子,由於完全不能代謝酒精,不勝酒力,很快就醉倒了,所以會選擇不飲酒或者少飲酒。但如果是ALDH2 Lys/Glu雜合子,由於還是具有弱的ALDH2活性,出現症狀時間較為緩慢,且不斷磨練後字體對乙醛、宿醉現象產生耐受,容易成為習慣性的重度飲酒者。雖然他們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不醉倒,但是醉著乙醛在體內累積越來越多,機體的損傷也會越來越嚴重。

小編提醒,酒量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所以不要妄想通過飲酒訓練來增大自己的酒量。因為你的基因構造已經妥妥的固定在那裡,想讓其發生改變實在是做不到啊!所以,喝酒後出現臉紅、頭暈等症狀的朋友,要知道這是缺少代謝酶類的徵兆,要儘可能藉此機會拒絕勸酒,保障自身免受乙醛的傷害。如果你體內含有微弱的酶類催化作用,雖可以緩慢代謝體內的乙醛,那也不要忽略你的宿醉狀況,縱慾過度。因為這時的你通過飲酒鍛鍊讓身體逐漸對酒精耐受,即使體現出宿醉的過程較為緩慢,但是你的身體仍然在負擔著乙醛的傷害。總之,不勝酒力的人請自覺認命吧!

更多精彩:科學master 科普健康伴隨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