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暑期將要結束,離孩子們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小學入學年齡的規定又成為熱議的話題。有媒體報道,有的家長為了能讓孩子踩著“6週歲”的紅線準時入學,各顯神通,不惜拉關係、走後門、違法改動戶口本,甚至在孩子出生時就“防患於未然”,提前剖腹產。

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義務教育法》規定六週歲應入學 具體日期由各地自行確定

我國《義務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週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週歲。”1992年起實施的《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規定,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年齡和年限,由省級人民政府依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和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2017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做好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就讀小學一年級兒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和實際情況統籌確定。目前,不少地方將標準定為當年8月31日前滿六週歲作為入學的條件。

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為搶時間節點 家長各顯神通

地方教育部門“一刀切”的做法,把當年滿6週歲,但出生日期在9月1日之後的孩子擋在了門外,特別是那些9月2日、3日出生的孩子,出生僅晚了一兩天,上小學的時間可能就會比同齡人晚一年,這讓一些家長有了孩子“輸在起跑上線”的焦慮。不少家長為了搶這個時間節點,可謂“奇招百出”。

雲南省昆明市的王女士,預產期是9月3日,但她不顧醫生的反對,堅持在8月30日剖腹產。王女士說:“耽擱幾天,孩子就要推遲一年才能上學啊。”據同濟醫院婦產科醫生介紹,為了讓孩子趕上8月31日這個時間點,每年8月底,許多準媽媽都要求醫生提前施行剖腹產手術。

上海一位家長為了通過審查,自己用筆改了戶口本上孩子的出生月份,但最終還是被學校在和派出所核對適齡生源名單時發現。

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入學年齡的限制,究竟應當剛性還是彈性,眾說紛紜。近年來,伴隨著彈性入學的呼聲日趨強烈,改革的時機是否成熟?彈性入學能否真正消除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尷尬,讓所有家庭皆大歡喜呢?

央視評論:彈性入學更人性化也有必要

一家網站調查顯示,對於“如何看待接收將滿六週歲兒童入小學”一事,在86400名參與人中,選“贊同”的佔73.9%,選“質疑”的佔20.1%,選“不好說”的佔6.0%。

眾所周知,孩子心智的發展從來就是一個自然曲線,不會因越過某一人為設定的時間線而發生質變。就實際情況而言,同齡孩子有的心智發育得快些,有的孩子則要慢一些,並非趕上入學年齡的孩子就一定比未入學的要成熟。各地教育部門應該重視社會上對入學年齡的關切,切實考慮到孩子們發展的差異性,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兒童的成長規律出發,彈性入學的確更科學、更人性化、也更有必要。

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換一個視角來看,一些教育發達國家已經在採取彈性入學和剛性規定相結合的做法。

例如,美國往往把入學的年齡限制交給各個州甚至各個學區來制定。每個學區會根據本地區的情況,對入學年齡做出具體規定。但總體而言,滿五歲即建議家長送孩子入學,但並非強制,孩子六歲入學亦可。

加拿大、澳大利亞同樣有彈性操作的空間,但對於最晚入學的年齡做出了強制性規定。

韓國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來確定上學的年齡,假若父母覺得孩子還不夠成熟,可以提交證明並申請晚入學。

假若我們借鑑這些教育發達國家的做法,彈性入學同樣可以嘗試。

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彈性入學操作麻煩”不能成為迴避的理由

在我國,不少地方一直以來採取入學年齡“一刀切”的辦法,其中有不得已的考量。一方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些地方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滿足適齡兒童入學已經捉襟見肘,沒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去提供彈性空間以滿足更多家庭需求。

另一方面,“一刀切”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確保“公平”的底線。畢竟,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和重要基礎。但護佑公平,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視兒童的心智成長規律和現實情況。從更科學的教育理念出發,小學的入學年齡也可以多一些彈性操作。至少,可以進行一定的嘗試。當然,小學入學增加一些彈性,不意味著打破公平。恰恰相反,從孩子的心智發展出發,對入學年齡做出更加科學的規定,在更廣闊的意義上維護了公平。只是,在執行過程中,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秉持高質量教育發展的理念,真正從人的發展和科學規律出發,做出更加詳盡具體、可操作和具有廣泛共識的規定。

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入學年齡的調整,不是簡單讓政策“鬆口子”這麼簡單,它需要相關法律的保障,它對義務教育資源的配置會有更高要求。操作起來可能的確麻煩,不一定在短時間內就能實現,但這不是迴避的理由。

事實上,目前部分地區如安徽蕪湖、河南鄭州等地,在學校有學位的情況下,也已經有條件地適當放寬了小學生入學年齡限制,這不失為可供各地借鑑的樣本。

入學年齡突破“831”大限 中國家長能否放下焦慮?

家長放下焦慮 彈性入學才更有意義

與此同時,家長的心態也理應更成熟些。許多家長急於讓孩子趕上當年入學的“班車”,並非因為自己的孩子心智更成熟,而是“搶跑思維”在作怪。究其根本,這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變種。

在教育發達國家,急著早入學的家長不多,想要讓孩子更自信、更成熟後晚入學的家長卻很多。人生終究是一次長跑,早發未必先至,只有家長放下內心的焦慮和功利的教育觀,才會避免彈性入學在實踐中走了樣,也才會讓我們的教育真正從孩子的心智發育和人生成長出發,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底。

文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評論員王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