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過了高考,死在了大學(學習動力差原因分析)

我在高校工作。

我見過很多高考分數很優秀的學生,他們到了大學打遊戲、睡覺、逃課,畢業了找不到工作,給父母抱怨就業難。

我也見過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孩子,他們來自各種家庭,畢業了拿著很多獎學金,在保研和好幾個非常好的工作之間選擇。

這也讓我陷入了思考?是什麼導致了他們的不同。

1、他們對大學生活的認識不同。

拼過了高考,死在了大學(學習動力差原因分析)

很多學生在高中時候被灌輸了“上了大學就不用學習了”,他們沒有感覺到學習的樂趣,只是應試考試的機器,在大學裡,他們理所當然的不學習了。甚至有些學生因為大學繁重的課業,產生了厭學態度。

曾經就有一個學生來做諮詢。他說:“所有人都告訴我大學多麼多麼美好,來了之後才發現,一樣要學習,一樣要寫作業,我覺得我的人生活在了謊言裡,然後我就不想學習了,我就要按照他們之前告訴我的那樣,上了大學就不學習”。

而那些到了大學還認真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他們很早就對大學生活有了正確的認識,知道大學既是學生時代的結束,也是人生職業生涯的開始,這段過渡很重要。有了這個認識,他們就能找準自己的身份定位,繼續做好一個學生,做好一個學生的天職“學習”。

2、他們對自己學業、職業的規劃不同。

拼過了高考,死在了大學(學習動力差原因分析)

很多學生上大學,對學業的規劃和職業的規劃完全是“迷茫”的。大學的目標就是“不掛科”。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學業應該怎麼規劃。不知道本科畢業找工作還是考研?自己的專業能找到什麼工作?自己專業考研能去哪些方向?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大學四年應該怎麼過?

對大學期間的學業規劃完全沒有,對大學畢業後的職業規劃也沒有。他們人云亦云地混完了大學,突然發現自己在求職的時候毫無優勢。沒有目標的大學生活,混混沌沌著就過去了。

優秀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學業、職業都有明確的規劃。他們很清楚自己要不要讀研究生,要找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條件能找到好工作。他們有目標,自然就有動力。在大學期間表現優異的學生,都是這種有目標的類型。

我們國家的中學教育體制,從來都是以高考分數為導向,只是這一條線。

上了大學,沒有了高考這根線,很多孩子找不到人生的目標、學習的意義了。而現有的教育體制和家長都以“上大學”為自己教育的終結,殊不知,

大學才是學業生涯最後的衝刺階段,看到終點了,卻停下來腳步,就是這些大學“迷茫”的孩子們上演的故事。

高考完了,也許孩子們和家長才應該重新思考,孩子們的學業規劃和生涯規劃應該怎麼做

因為,從這一刻起,那個一直應付高考的人,他才成年了。

提前規劃,心中有目標,大學這條路才不會走偏。

拼過了高考,死在了大學(學習動力差原因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