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裝:《吉林報告》爲何引起熱議?——用火柴點火箭-4

中國的學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懷。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千百年來中國文人不變的情懷。

領導批示,是中國人文社科界非常看重的一個指標。為什麼看重?這是文人經邦濟世的情懷所致。

《吉林報告》為什麼引起熱議?林毅夫團隊在其回應中稱“由於林毅夫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新結構經濟學的創始人……旋即引起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

我想,林毅夫團隊會錯意了。至少,最初在微信群裡,我們討論該報告的原因,與報告是張三李四做的毫無關係,就是一句話,大家都覺得,這份報告,粗製濫造,如果真的被政府部門採用,那是要把吉林往溝裡帶。

大家之所以熱議該報告,是因為吉林,是因為東北,與報告作者是否有名氣基本無關。我們每天都會討論經濟社會很多有意義的話題。我是無心說了一句“把吉林往溝裡帶”。我這麼說,無心攻擊任何人,只是就事論事。

《吉林報告》為何如何因此如此熱議呢?一個童話故事給出了最明確的答案。

不知道林毅夫團隊是否知道“皇帝的新裝”的故事。所有人都奉承那個沒穿衣服的國王,一個小男孩卻不小心說了一句“國王什麼也沒穿”,這句話,迅速在人群中傳開。我想,我的那句“把吉林往溝裡帶”,就是那句人人都懂的大實話,所以傳播得實在太快。如果我也是誇國王的衣服漂亮,是不會傳播的。林毅夫先生,您覺得呢?

面對廣泛的批評,林毅夫團隊給出了一個讓人詫異的說法,認為批評者是想借林毅夫的名氣來炒作自己。先不說宋常鐵、田國強等都已功成名就,淡漠名利;張國寶、宋曉梧等人在東北問題上無疑比林毅夫團隊更加權威。就連我自己,也反覆向有關媒體強調,不要提及我的師承、單位、學校等標誌信息。教師節,在導師群裡,同門送我一張圖,那是孫悟空拜別師傅時,菩提老祖送的一句話:“日後你惹禍,不把為師說出來就行。”大家讚我領悟了師徒關係最高境界。

我在幾個微信群裡一直表態,我不想討論了。我給出的理由是:林毅夫教授及其新結構經濟學走向世界,不容易,也是中國經濟學在國際社會的一項成就,我們要保護中國經濟學家的形象。群友問:是個人和理論的面子重要?還是東北的發展,國家的發展重要?

是啊,孰輕孰重,一目瞭然。大家都說,我是爭論的肇始者,如果我退出爭論,沒擔當。

在小學接孩子回家的時候,我看到教室的走廊上,有《錢氏家訓》,其中一條引我深思:“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我下定決心繼續爭論,是因為我看到了林毅夫團隊的可怕回應:“除了吉林省之外,我們也調查研究或正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包括上海市、西藏自治區、廣東省中山市、河北省河間市、新疆和田、河南省漯河市等地區,這些地方涵蓋東北、華北、長三角、珠三角、西部、中部地區的省、市、縣層面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歷史早就證明,林毅夫先生的新結構經濟學,在對中國奇蹟的解釋上並不如其他國內優秀學者更深刻,對於構建國家競爭力的政策建議更是失敗的。林毅夫團隊在《吉林報告》上所體現出的對目標區域地情的陌生,對中國最新產業升級和競爭格局的陌生,讓人詫異。如果這樣的團隊,把全中國都“規劃”一遍,該是一場怎樣的浩瀚的浪費?北京大學是讓人尊敬的學府,應該明白,新結構經濟學是一個有爭議的理論,僅僅是用來解釋過去中國增長的理論,尚且解釋得並不完美。用來指導中國各地發展,無疑是一場災難。

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東北的振興,更是中國的升級路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徑討論。哪怕我們就是用火柴點火箭,我輩拳拳之心,卻是絲毫不能打折扣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只要這一場討論,能夠為東北振興找到更合適的理論基礎,為中國供給側改革和中國經濟的全面升級找到更好的路徑,個人壓力,又何足掛齒?中國最需要的,正是這樣的充分發揮“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學術大討論。學術軍閥之囂張跋扈,出現在自由的北京大學,實屬意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