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初心,守住匠心,守住恆心

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守住初心,守住匠心,守住恆心。

守住初心,就雕刻行業而言,初心應該就是一種純粹和純真,選擇了這門藝術,就應該專注而又聚焦。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然而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時下有才華的人多矣,但有才華卻能夠保持純粹的人並不多,雕刻者應該記住自己為什麼選擇這門藝術,於繁花似錦時不狂熱,在唱衰寂寥時不拋棄。只有保持一份純粹,才能把內心的衝動、感悟以最合適的方式堅持下去,才能抵禦住金錢、名利之惑,不因一時低迷而徘徊,不因一時暴利而忘義,不因一時亂像而放手,在取捨之間把握平衡之道,走好這條路,初心是基礎。

守住初心,守住匠心,守住恆心

守住匠心。人們通常認為,“匠心”是指手藝人對品質的精益求精,但是個人覺得,至少還要包含專注、敬畏、忘我等幾層含義,其中以“忘我”為最。堯舜時期有個人叫工倕,是百工之首,《莊子•達生》記曰“ 工倕 旋而蓋規矩,指與物化,而不可以心稽”。工倕不用工具就能畫方畫圓,幹活兒的時候人物兩忘,無拘無束。莊子由此感慨,忘了自己腳上的感受,是因為鞋子合腳;忘了自己腰上的感受,是因為腰帶合身;做人不講究是非,做事不理會內心和外界的壓力,才能活的自在。始乎適而未嘗不適者,忘適之適也。‘忘’的境界,就是匠心。

雕刻藝術作為一門具有悠久傳統的技藝,對從業者的“匠心”要求更為嚴苛,可謂“嗜之越篤,技巧越工”。在新的歷史階段,要走出一條突破以往藝術巔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要求從藝者必須視藝術如生命,忘掉私心雜念,忘掉猶豫彷徨,一輩子專精一件事,執著而痴迷,為自己熱愛的事業竭其心智、窮其工力,這就是藝術的匠心所在,也是傳統藝術的精神內核所在。

守住恆心。不論是修養身心還是從事學問,都需要有恆心。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凡人作一事,便領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是失敗在成功的起點,而是失敗在成功的路上,失敗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被荊棘絆倒之後,沒有繼續堅持下去。雕刻行業近兩年的低迷徘徊,讓很多人遊離放棄,但是站在發展史的角度看,當代雕刻藝術不論是影響力、創造力以及題材、工藝、技術都正處於一個歷史的最高峰,些許受到整體經濟形勢變化的波折,改變不了一門藝術大發展、大躍升的歷史走向。

守住初心,守住匠心,守住恆心

世間萬物的發展都一直處在一個變與不變的動盪平衡之中,誰率先找到平衡點,誰就能夠在變量中找到定量,這個定量,就是對事業的恆心,世間事,唯變不變,唯不變應萬變。一事有恆,則萬事皆可漸振,耐心一點,堅持一點,專注一點,或許成功就在那裡,成就雕刻事業,恆心是根本。

藝術,有時候就是要有一份執著,一份堅韌,一份勇敢。但前提是,在去履行和完成藝術之前,我們要有足夠的修養,足夠強大的內心,去完成我們心中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