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問張廷玉意見,張廷玉說了一個成語,結果年羹堯慘死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要把皇帝伺候好,就一個要訣,就是"揣測聖意",讓皇帝覺得跟你相處得爽。就這一點,縱觀整個清朝,和珅的技術可謂無出其右者。

張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在這一點上做得也同樣出色。在康熙朝,他已官至吏部左侍郎,深受康熙的器重。到了雍正朝,張廷玉更是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雍正問張廷玉意見,張廷玉說了一個成語,結果年羹堯慘死

當然,這裡面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雍正的老師,官至禮部尚書,張廷玉的仕途少不了父親的照顧,而且,既然是老師之子,雍正自然對張廷玉多了一分尊重。

張廷玉的漢人身份,沒想到也幫了自己的大忙。雍正生性多疑,張廷玉身為漢臣,與其他滿族大臣少了許多盤根錯節的關係,不易拉山頭,讓雍正覺得反而值得信賴。

而張廷玉能力也確實十分突出,雍正所交代的事情他都能出色的完成。在很多事情上,雍正只要對張廷玉使一下眼色,張廷玉就能心領神會知道怎樣做。

雍正問張廷玉意見,張廷玉說了一個成語,結果年羹堯慘死

張廷玉更是獲得了雍正的承諾,自己死後能配享太廟。這是作為一個臣子一生至高無上的榮耀。要說這隻靠能力,做人不圓滑行嗎?

反觀雍正手下第一猛將年羹堯,則是個智商滿滿而情商不及格的傢伙。本來年羹堯在雍正奪得皇位的過程中出了不少力,可謂對雍正有莫大的恩情。

而且,雍正登基後,年羹堯常年在外征戰,為雍正平定了不少反清勢力,戰功赫赫,大清江山的穩固少不了年羹堯的功勞。可正因如此,年羹堯似乎忘了自己是誰。在一次進京途中,竟然對駙馬、總督這些與他同級別的官員無禮,甚至在雍正面前也態度傲慢。

雍正問張廷玉意見,張廷玉說了一個成語,結果年羹堯慘死

雍正也多次提醒過他注意擺正自己的位置,並曾寫信警告他,切勿"倚功造過",可惜年羹堯沒聽進去,依然我行我素,目空一切,直到被眾多朝中大臣聯名彈劾,雍正也就順勢把年羹堯打入死牢,等候處理。

一天晚上,雍正秘密召見張廷玉,想徵求他的意見,應該將年羹堯如何處理。張廷玉說了四個字,"死有餘辜"!並解釋道,一個眼中連皇上都沒有的大臣,留他何用。

雍正問張廷玉意見,張廷玉說了一個成語,結果年羹堯慘死

聽了張廷玉的話,果然,雍正下令賜死了年羹堯。就這樣,一代名將,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於自己的不懂世故,不可謂不窩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