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秋後問斬」學問大!春天處決犯人是逆天而行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斬首是處決犯人的主要方式。而斬首又分為梟首和棄市,梟首是指砍下犯人的頭顱後,把它掛在高高的竹竿上示眾。棄市則是指在鬧市區將犯人砍頭。無論怎樣,古代處決犯人都力求做到震懾潛在的犯罪分子。

古代“秋後問斬”學問大!春天處決犯人是逆天而行

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官老爺在公堂之上喊道:“押入死牢,秋後問斬。”如此說來,哪怕是犯人在春天受到審判,也要等到秋後才能問斬。那為什麼不能立即處決犯人,非要等到秋後呢?

在封建社會,人的思想尚且愚昧落後。他們並不能正確的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他們認為,一個人,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國家的運勢皆由上天支配,災難與祥瑞都是老天爺賦予。於是,人類的所作所為都必須符合天道。

古代“秋後問斬”學問大!春天處決犯人是逆天而行

春夏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裡,老天爺希望萬物皆“生”,如果在這時處決犯人,便是與老天爺作對,逆天而行。

而秋冬季節,草木凋零,是萬物消逝的時候,在這個季節讓罪犯與萬物同去,才是順應天意,避免遭到天譴。

古代“秋後問斬”學問大!春天處決犯人是逆天而行

說到底,古代人心裡,還是迷信思想在作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