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秋后问斩”学问大!春天处决犯人是逆天而行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斩首是处决犯人的主要方式。而斩首又分为枭首和弃市,枭首是指砍下犯人的头颅后,把它挂在高高的竹竿上示众。弃市则是指在闹市区将犯人砍头。无论怎样,古代处决犯人都力求做到震慑潜在的犯罪分子。

古代“秋后问斩”学问大!春天处决犯人是逆天而行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官老爷在公堂之上喊道:“押入死牢,秋后问斩。”如此说来,哪怕是犯人在春天受到审判,也要等到秋后才能问斩。那为什么不能立即处决犯人,非要等到秋后呢?

在封建社会,人的思想尚且愚昧落后。他们并不能正确的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认为,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的运势皆由上天支配,灾难与祥瑞都是老天爷赋予。于是,人类的所作所为都必须符合天道。

古代“秋后问斩”学问大!春天处决犯人是逆天而行

春夏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老天爷希望万物皆“生”,如果在这时处决犯人,便是与老天爷作对,逆天而行。

而秋冬季节,草木凋零,是万物消逝的时候,在这个季节让罪犯与万物同去,才是顺应天意,避免遭到天谴。

古代“秋后问斩”学问大!春天处决犯人是逆天而行

说到底,古代人心里,还是迷信思想在作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